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农民不用种地了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类文明无论发展到什么高度,都无法靠着科技能力来创造出一粒米,不是因为技术的限制,而是机制问题。现在我们可以说,人类距离这目标或许越来越近了,近日根据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在实验室成功实现淀粉的合成,这是继上个世纪60年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后的再一次重大突破。

这项实验有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的科学团队主导完成,相关研究成果在9月24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杂志上,官方对此评价是“颠覆性、原创性突破,也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里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过程。”

       二氧化碳如何形成淀粉?有何难度?

淀粉是一种多糖,也就是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很多高等植物的根茎叶以及果实中都富含淀粉,这也是地球上很多动物的能量来源。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连接形成的多糖,例如我们吃馒头的时候在嘴里嚼可能有甜味,就是因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麦芽糖,因此越嚼越甜。等吃到肚子里麦芽糖会继续分解成葡萄糖,这也是细胞可以直击吸收分解的单糖。

在自然界中淀粉的自然产生必须要有细胞的参与,经过光合作用在复杂的过程中最终二氧化碳变成淀粉,从而完成地球上的能量金字塔基层能量积累。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叶绿体的参与,这也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动物是无法完成这个过程的。

而此次中国科学家实现的就是在实验室了人工合成淀粉,不需要光合作用的过程,借用催化剂把二氧化碳还原成甲醇,再把甲醇聚合成三碳形式,继续聚合实现六碳,最终淀粉就形成了,实验室合成的淀粉和自然产生的淀粉十分相似。

当然如果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要更复杂,效率要很低,甚至需要的能量要更多,那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但此次实验室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过程效率还是比较高的,从理论上来讲1立方米的工业生产反应器年产淀粉量会是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其合成效率至少可以达到10%以上。

       这样的技术有何意义?

1、减少二氧化碳,目前人类比较担忧的地球气候环境变化,那就是温室效应的影响,让地球平均气温持续升高,自工业化社会以来地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1.7摄氏度,尤其是最近几年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极端天气频发,例如今年的北美高温、我国部分地区的极端降雨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注意和关心。

尤其是随着地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地球上的冰川不断融化会导致海平面升高,这些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都有致命的影响。因此为了减缓或者说解决温室效应,那么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是重中之重,一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二是要减少大气层中这些气体的含量。

仅仅依靠地球上的植物现在的温室气体是失衡的,光合作用难以消耗掉目前过量的二氧化碳,那么通过特殊的技术设备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就可以大程度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解决粮食危机,地球上并非所有的地区都适合种植粮食,尤其是一些位于海岛上的国家,土地资源比较紧张,很多食物都需要进口,那么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就可以生产出需要的淀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我们也不需要靠天来吃饭了。

3、减少耕地面积,如果把淀粉的传统农业种植转向工业生产方式,并且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很多土地可能就会被省下来干很多其它的产业,例如按照此次试验是人工合成的过程,1立方米的生物反应器就可以能实现近5亩玉米地的年产量。

4、走向星辰大海,按照目前的发展人类未来不可能一直在地球之上生存发展,星辰大海可能是未来的主要方向,人类飞出地球必须要携带足够的生存资源,短时间内或许可以很好的解决,但未来如果进行漫长的星际航行,那么食物来源将会是最大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像火星救援里那样,在火星上种土豆,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携带食物的生产机器,借用于火星上丰富的二氧化碳资源,那么制造食物岂不是最便捷的?

       说在最后

自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都比较辛苦,未来或许可以实现农民伯伯不用耕地种植,把生产力都用在其它领域,那么可以快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目前来看还需要很久的时间,在实验室完成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过程,但是要想把技术变成生产力还要复杂的过程要走,时间会非常漫长的。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