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秋天,可今年的秋天和往常却有许多不同,许多省份出现了“限电”、“停产”的现象,受到波及的省份包括了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广西、云南等在内的至少10余个省份。要知道以往也就是夏季偶尔会发生“限电”的情况,更不会同时多个省份都出现。
就拿珠三角来说,这里属于制造业相对密集的地区,如果是被要求“开四停三”,那已经属于是相当好的情况,这其实就是开工四天,停工三天。许多企业是“开三停四”,也有“开二停五”,甚至“开一停六”,汕头澄海地区的人表示,个别企业甚至是“开零停七”。
要知道,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停电”都是很久远的回忆了,甚至有些年轻一点的人都没有经历过“停电”,广东省可是经济强省,长期GDP排名全国各省市前列,照理说不应该出现停电的问题,为什么好好端端就开始限电停工了?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用意?
为什么要限电、停产?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按照现在的规定来看,“限电”主要是集中在制造业,要力保民生有足够的电力使用,也就是说,不能去限制民用电。而具体限电的原因大概有三个。
直接原因是:煤炭价格飙升造成火力发电成本升高,火力发电成了亏本买卖;
间接原因是:上半年由于多个省份加班加点生产,导致全省的能耗双控压力变大;
根本原因是:产业升级,去产能,去库存。
那具体是咋回事呢?我们一个个原因来说。
今年以来,煤炭价格一直在持续上升,而在众多的发电厂当中,有一类发电厂是火力发电,说白了就是依靠烧煤来发电,煤炭价格上升,就是使得火力发电的成本提高,而电价不能随便涨,这使得火力发电厂发电成为了亏本的买卖,一些火力发电厂甚至是每发一度电都要亏一毛多钱。
于是,火力发电厂肯定发电不积极,但企业都还在加大马力生产,这就出现了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而广东省的发电结构中,火力发电占据了70%的比例。因此,广东省“限电停产”的情况尤为严重。
除此之外,我们国家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对于各省市的能耗强度都有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生产会提升能耗强度,同时发电和生产都会导致大量的碳排放。
因此,不能完全不加以限制。上半年由于世界各国都陷入到新冠疫情的泥潭当中,但是他们对于物资的需求却没有减少,全球的物资需求基本上都是靠着中国工厂来满足。
于是,不少省份的工厂一直加班加点使劲生产,能耗强度就超出了预警线。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
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为一级预警。
这就使得这些省份的能耗双控压力变大,只能加以限制,这才出现了“停电限产”的情况。
根本原因
限电停产实际上是中国正在下的一盘大棋,是大国们之间的博弈所导致的结果。那究竟是咋回事呢?
因为疫情的影响,全球除了中国之外,大多数的国家都控制得很差,工厂都停工,中国的企业接到了大量的海外订单,这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的生产制造中心。这原本应该是一个好事,可出现了两个问题,使得这件事可能会有危机。
一个问题是:原材料价格飙升,另一个则是:各国的货币都在大放水。
中国的企业在制造商品时,需要进口原材料,原材料涨价,就会使得成本升高。可能你会说,大不了就涨售价来传导呗。
可问题是,海外订单量太大,中国许多企业和商人看到丰厚的订单,纷纷进场接单。做的企业多了,生产的产品就变多,产品一多,同质化又很严重,售价就会因为“内卷”严重,而又降下来。所以,想把抬高的成本传导到销售端就失败了。
而由于世界各国都在大放水,中国企业挣到的钱又在缩水。成本涨了,挣到的钱还贬值了,这就使得这些企业非但都不挣钱,甚至出现赔钱的情况,有些企业只能依靠退税补贴来扛。
更关键的是,从头到尾,辛辛苦苦生产完一件商品,挣钱的不是自己也就算了,钱却都被原材料企业挣走了,而这些大多是海外的企业,而不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一个潜藏的危机。要知道,大多数的企业都是贷款在生产,花了大把的钱扩张了自己的生产线和规模。而如果未来其他国家的疫情得到缓解,生产力慢慢恢复,那么海外订单就会减少,这时候没有了足够多的订单,这些企业就没有办法偿还贷款,就很难坚持下去,就会出现倒闭的情况。
所以,“去产能”和“去库存”成了现在需要解决的事情。无论出台什么样的政策,由于商人是逐利的,他们都会想办法把产品造出来和卖出去。所以,只能采取软着陆的办法,从源头上去除掉产能。
而要制造产品,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从“能耗”上入手,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才有了“停电限产”的事情。
一旦“限电限产”,从原材料的角度来看,生产的产品就会减少,所需要的原材料就会变少,由于原材料需求量少了,价格也会下跌。从销售端来看,市场上的产品少了,但需求量还那么多,那么价格就会涨上去。也就是说,这样可以使得中国企业从两端都夺取定价权。这样的戏码其实今年年初就在“铁矿石”上上演过。所以,限电停产本质上是一场金融战。
而对于企业而言,要搞清楚,去生产那么低端和同质化产品在未来很难存活。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产品在市场上有优势,才更有可能挣到钱。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做法也是在促进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