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性都期待当妈妈——从了解一个小屁孩开始,到抚养教导一个青少年,再到和成年儿女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全世界范围内,人们都觉得为人父母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许多母亲都重视与子女的纽带,这是这无可厚非的。因为这样的身份转变,会对一个女人的婚姻和她总体的幸福造成巨大的变化,而且并不是向着更好的方向。
很多家庭总是十分期待孩子的到来。但随着母亲与子女纽带维系日益增强,她与其他人的关系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几十年来,我通过对女性生育后的心理效应进行调查,并写成一本书,名为《亲密关系的伟大神话:约会、性与婚姻》。其研究结果如下。
热情消退——在所难免
恋人一般相爱相许,然后结为夫妇。但结婚之后,一切就开始变了。平均而言,一对新婚夫妇从婚后第一年开始,对婚姻的满意度就会逐渐下降。如果这种满意度下降幅度非常显著,他们可能就会离婚。而且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当你开始给孩子买儿童座椅和尿布时,真爱之旅就已经每况愈下了。
大约30年间,研究人员对生孩子如何影响婚姻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一个确定结果:一旦有了孩子,婚姻关系就会受到影响。通过对比有孩子和没孩子的夫妇,研究人员发现前者对婚姻满意度的下降速率竟然比后者高出两倍。而且意外怀孕对婚姻关系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但讽刺的是,新婚夫妇对婚姻的满意度下降的同时,其离婚的可能性也在降低。所以,孩子可能让你痛苦不已,但你还有配偶可以同甘共苦。
更糟糕的是,一段婚姻中,对婚姻的满意度降低可能会牵动你所有的喜怒哀乐,因为对配偶的满意度是影响你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最大因素。
虽然父母对这种负面影响再熟悉不过,但这种影响极具潜伏性,因为许多年轻的夫妇以为孩子会让他们关系更亲密,或者至少不会导致婚姻不幸。但是,在年轻的爱侣中,生孩子会提高他们的婚姻质量,这种想法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
恋人蜕变为父母
家里添个孩子会打破一切平衡,这似乎是定律。确实,孩子的到来会改变夫妻间相处的方式。当夫妻两参与照顾子女时,他们之间通常变得更加疏远更加干脆利落。事实上,照顾孩子的日常,比如喂奶,给他洗澡穿衣服这些都需要精力、时间以及决心。为了让家庭正常运转,父母的讨论话题往往不再是最近的绯闻消息或者关于总统选举的见解,而是拼车接送孩子和去杂货铺买东西。正如“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变成了“要换尿布了吗”。
这种变化可能巨大的。比如一些基本认同也会改变——从妻子到母亲,或者更进一步说,是从恋人到父母。即使在同性夫妇中,孩子的诞生也预示着婚姻满意度降低,性生活减少。除此之外,新晋父母也会停止一些打情骂俏的小动作等等,而撩妹的短信也读起来像杂货店的“收据”。
因为有接近一半的孩子来自于未婚夫妇,一些父母可能认为自己可以跳过婚礼,不用按部就班。但事实并非如此,婚姻关系的紧张与婚姻地位,性别取向,收入情况无关。此外,在一些未婚夫妇比重大和家庭财产更丰厚的地区,为人父母也有这些不利的影响。
首当其冲——母亲
毫无疑问,比起父亲,母亲在角色转变过程中付出代价更大。虽然夫妻双方都在外工作,甚至在这段婚姻中他们声称会共同分担家务,但许多夫妇还是倾向于刻板的抚养方式,而女性往往更可能是“随叫随到”的一方,即晚上起夜照顾孩子或者被称作照顾孩子上学的“学校护士”。
作为这种模式的一部分,新晋母亲倾向于减少在外工作的时间,而这样一来往往导致父亲倍感经济压力。所以随之产生了一种普遍模式,即父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而母亲则开始承担更多的家务以及照顾孩子的重任。在这种模式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往往都会产生挫败感、愧疚感,并难过不已。
新晋母亲常常会谈到自己被社会所孤立,和朋友、同事都断了联系,感觉自己的世界在慢慢缩小。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对她的支持群体造成根本性的、长时间的影响,其中包括她们的配偶。
婚姻关系紧张可能会造成一些严重后果。婚姻的压力和许多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以及抑郁症和其它有关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一些心理问题与婚姻问题息息相关,所以研究人员发现对于抑郁症以及其它一些心理疾病,夫妻疗法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婚姻末路的明灯
如果说孩子的诞生会让婚姻受到威胁,那么和孩子分开会有利于婚姻关系修复么?在一些案例中,一旦孩子长大离开父母,其婚姻确实得到了改善。但其它的案例显示,成功摆脱孩子后,夫妻双方发现他们的共同兴趣实在太少,以致无法再共同生活。
有了孩子后,这些种种下降趋势也许可以稍微解释——为什么美国乃至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生育孩子。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在仅仅两代之内无子女的女性(从15岁到44岁)其百分正比以惊人的幅度上升——从1976年的35%上升到到2010年的47%。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就像我)确实将孩子的到来描述得相当悲观(抱歉,母亲),但大多母亲(和父亲)却把为人父母视作最大的乐趣。就像生孩子时,几乎所有的母亲都觉得这些疼痛和折磨是值得的,而且大多数母亲也坚信即使以牺牲自己的浪漫爱情为代价,能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也很满足。
翻译 夏雪 审校:张玲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