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影视剧中,会经常出现一个场景,大侠们到饭馆吃饭,为了彰显飒爽、雄武的姿态,吃完饭后放下一锭银元就走,换言之,那就是不用找了,剩下的是小费。店小二则眉开眼笑地收钱,并连声道谢。
古代的真实生活是这样的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按照商人逐利的目的,客人多给了钱当然高兴,可是在古代,这种场景基本上不会发生。
上图_ 古代的银锭
唐宋之前白银作为货币很稀少
据考证,白银作为货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1974年8月,河南扶沟县古城村出土了白银制作的银币,18枚,重量3072.9克。就在当年,在河北平山县也出土了几枚银贝。虽说在战国时已经有了银质货币,但十分稀少。
在出现货币后,古代有着“上币”和“下币”的区别。上币主要用于支付大额费用,比如军费、大额赏赐等等,而下币则供老百姓日常使用。
上图_ 秦半两
秦代的时候,以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汉武帝时期,开始发行五铢钱,就是以一种铜制的货币,上有“五铢”二篆字。
换言之,在唐朝之前,如果某人用白银当做支付饭店的酒钱,老板是绝对不会让你走的,因为当时根本没有流通白银,搞不好还可能被官府抓起来。
所以,如果在唐代的之前的电视剧中,发现用白银支付、白银赈灾等场景,都是假的。
上图_ 唐代伍拾两船形银锭
白银的价值太高,一般人用不上
到了唐朝,白银走上货币的道路,由于唐朝战争比较频繁,唐朝的皇帝开始用白银支付大额军费。
1956年12月,在西安曾出土四块银铤,记重均为“五拾两”。1982年,江苏扬州出土了束腰船形的银铤。
唐朝继承了南北朝绢帛的支付手段,但为了应对频繁的战争,开始使用白银。
史料记载“辛丑,五岭已北银坑任人开采,禁钱不过岭南。”
唐宪宗时期,已经开始开采银矿,在元和年间,唐宪宗还曾拿出绢六十九万匹、银五千两来供给军费。可即便白银开始作为货币,但仍相对稀少,主要目的也是大额支付,跟老百姓也没什么关系。
上图_ 宋朝银锭
白银真正开始大行其道的是宋朝,从唐宪宗支付军费的比例来看,绢帛还是占了大多数,白银很少,而到宋朝,白银成为大额支付的主要货币。
史料记载“会曹利用自契丹使还,具得要领,又与其使者姚东之俱来,讲和之议遂定。岁遗契丹银绢三十万,朝论皆以为过。”
公元1004年,曹利用去和辽国谈判,结果就是宋朝给辽国岁币银绢共三十万,从此,宋辽达成和议,促成百年和平时光。
虽说,宋朝的白银已经作为支付用途,但主要用于大额支付,根本进不到老百姓家中。北宋年间,全国一年的产量也不过二十万两,还需要给他国交钱,国内根本没有多少白银。
上图_ 宋朝的繁华市景
由于白银的稀缺,其购买力很高,老百姓接触不到,也用不着。北宋年间的一两白银,大概可以抵一千五百文制钱,甚至最高可以到两千文制钱。换句话说,如果想买点普通东西,或者去饭店吃个饭,用制钱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如果一位大侠在宋朝去饭馆吃一碗饭,随手拍下50两银子,这就好比是我们现代人去饭店吃个普通的面条,却拿出十万块钱支付,违和感太强了。宋朝的老板很可能不敢收,因为这钱实在太多了,没准这位大侠还会被人举报,被送到官府。
上图_ 北宋交子
在宋朝的某些地方,甚至制钱都用不到,比如四川,就曾使用名为“交子”的纸币。当时四川的铜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一匹布就需要90斤铜钱,十分不方便,所以商人搞起了纸币。
到了明朝,明初时期老朱家沿袭元朝搞纸币,但搞得通货膨胀,民间将之视为废纸。很长时间内,民间常常以以物换物的形式交易,就连明朝的税收收上来的也大多数为实物。
到了英宗时期,官方才承认了白银的地位,开始将白银作为国家税收的支付手段。到张居正改革之后,税收才真正以白银的形式支付。
上图_ 明朝末的银锭
诚然,在明清时期,白银已经流入了民间,但作为日常小额交易,白银用得也不多,一般百姓购买生活必需品,都是用官方的铜钱。
在康熙初年,在北京买一磅糖需要80文钱,一磅面粉13文钱,一磅羊肉55文钱。北京酱园的酱、油、醋、酒,每个一碗,加一块也才1文钱。在鲁迅的小说中,孔乙己吃一次酒,也才花个9文钱。可以说,就算到了明清时期,银的购买力依旧很高,普通人一般用铜钱就足够了。
所以说,即便在明清,那种吃完饭直接拍银子的做法,也是很难出现的。
上图_ 清 天顺祥银锭
银币出现后,才变得靠谱
在清代,之所以白银在流通上困难很大,就在于其成色和重量问题。我们现在出门,买东西,都是明码标价,给了钱,再找完钱,就可以直接拿走东西。
而在清代,流通的白银并没有固定的形态,只是以“两”作为计量单位。除此之外,清政府对每两银子重多少克,还以不同的标准。
当时以库平作为官方标准,在海关的标准是每两重37.68克,漕运的标准是每两重36.65克。如果拿银子去买东西,找钱是个很麻烦事,而且银两的成色也有所不同,所以,在交易过程中,给双方都带来很大麻烦。
上图_ 光绪元宝
从乾隆初期开始,就有大量海外银元流入国内,对比清代的银两,海外银元成色稳定,计量方便,携带也容易,在南方很多地区,银元盛行起来。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在外国人的胁迫下,清政府才开始制作银元,银元的制式统一,重量统一,方便交易。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就有一条规定,要求清政府的赔款,每两白银要按照37.31克计算。
张之洞最早在湖北尝试制作银币,随后清政府统一全国货币,采用七钱二分、银九铜一的标准制作“光绪元宝”。随即开启了银元的时代,民国时期沿用了银元的信用体系。
换言之,直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大侠们才可以吃饭用银元支付,在此之前,极为少见。
作者:九鱼亭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旧唐书?卷一十四》、《宋史?本纪第六》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