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堪比秦始皇?“入关学”是否适用于当下新秩序?

在网络“键政”亚文化圈里“入关学”很火,可以在多个平台看到“入关”的弹幕或评论。

这个网络梗兴起的原因有许多,国家富强了,人民自信了,而我们的话语体系一直被西方霸占,人民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

但是大多数各领域的学者担心“友邦惊诧”,或者因利益驱使,主动倒戈卸甲,对洋人唯唯诺诺,对国人横眉冷目。

好在有不少有良心的专家学者早就发现了问题,并提出要构建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舆论的阵地你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这里推荐大家读读人大教授温铁军和复旦教授范勇鹏的书,没时间读书的可以看看他们的讲座视频。

       剃发易服

提到“入关”就绕不开多尔衮,后金能够入主中原,他的功劳最多。

清军入关后,多尔衮推行“剃发易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恫吓,而是书面的军令,到了百姓面前就是加颈的钢刀。

别被辫子戏的“阴阳头”骗了,满清的实际发型是“金钱鼠尾”。

       清朝发型

剃发易服直接打断了华夏文明的脊梁,有风骨的菁华几乎死伤殆尽。

明末人口大概一亿,到了康熙二十一年,也就是入关后的第48年,人口终于恢复到了1943.2万。

排除统计不到的隐户,保守估计损失了7000万人,这不是数字,这是活生生的人。

每逢乱世,都是妇女的噩梦,据地方县志记载,清军最喜欢用到割下女子下体,用麻绳串起来记数。

旧中国时期的事,谁对谁错自有史学家评说,“入关”成为了一段我国专有的历史伤痛符号,网上用“入关”这个词进行娱乐化地调侃狂欢,令人心痛。

       多尔衮画像

我们看待历史问题要实事求是,明末清初人口的损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小冰河期的粮食减产,瘟疫,战乱使农业生产被破坏,乱军盗匪的劫掠使百姓口粮不足。

而且残害百姓的不仅仅有清军,还有明末军阀、地方团练,张献忠之流的各地流民武装。

努尔哈赤也是大明的体制下的,清朝的建立跟历史上的政变夺取政权或者农民起义夺取政权在性质上差不多。

清朝作为历史上正统王朝地位是肯定的,在大一统和文化融合方面还是有很大贡献的。

       多尔衮塑像

但是,清朝并没有创建新的统治秩序,沿用的还是明朝那一套旧秩序。

而且满清独有的包衣制度,用“主子”和“奴才”在社会中编织出一张庞大的“奴隶制”大网,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处在网中的人并不想改变这种不合理制度,而是幻想着有朝一日成为主子,成为压迫者与剥削者,就跟现在的“精神资本家”一样。

被主子迫害的奴才,想的不是反抗,而是更加残暴地对待下一级奴才。

满清的统治基础就是利用制度和价值体系激发出的人性阴暗面把所有人捆绑到一起,想要改变现状的有识之士会受到整个社会的阻挠。

结果就是,满清统治者从上到下腐朽得又快又彻底。

       秦始皇

满清入关后,一手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十分成功。

先用钢刀斩断脊梁,再通过对“地主士绅阶级”让利,还有先期投靠的“开明士绅”的摇旗呐喊,很快就聚拢了一大批地主士绅。

换言之,是清朝统治者通过手段操作,得到了儒家知识分子的认可和支持,而不是儒家主动融入满清的文化体系中,这里边区别大了去了。

满清入关只是取代了旧秩序的统治者,甚至还有些倒退,创建了清王朝这个究极“缝合怪”。

清朝是大一统王朝,但包衣制度又有点像奴隶制却跟欧美的奴隶制完全不同“我包衣的包衣不是我的包衣”,跟层层分封的封建制“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也有点像,却没有真正的封土建邦,算不得封建社会。

       黄帝

历史上最杰出的伟人有五人:开创华夏文明的炎帝黄帝,奠定华夏价值体系的周公,奠定中国大一统政治制度格局的始皇帝,改造人民思想、搬走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教员。

放眼世界史,也就开创社会主义的马克思和列宁同志能和他们相提并论了。

多尔衮的成就放在历史长河中去比较,就有点不够看了。

类比今天的现实情况,我们是要建立一个新秩序,而不仅仅是取代不正义的旧秩序中的霸主。

所以“入关学”并不适用于当下,也有一些网友提出“东出论”、“伐纣说”、“翦商学”,比“入关学”更适合。

实际上我们在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时,就已经“入关”了,那些年我们天真地卸下文化盔甲敞开怀抱,不分好坏地全盘接受西化,恶果早就显现出来。

比如高等教育,清北等高校拿走了大部分的教育经费,却培养不出多少我国需要的人才,因为教育用的都是西方的体系和标准,培养的是符合西方金融资本的人才,而我国是产业资本占主导,毕业生只能流向国外,跟印度情况差不多。

再比如我们的影视行业,在西方话语体系下,那些导演拍出了不少像《集结号》、《八佰》、《金刚川》、《悬崖之上》、《黄河绝恋》等夹带私货抹黑我国美化侵略者的作品。

令人振奋的是国家已经开始警惕,反思“入关”的错误,出手调整这些混乱的地方了。

       炎帝

满清入关的历史离我们很近,而且因为一些原因使人印象深刻,把这个模型套用在当下,虽然错得离谱,但是浅显易懂。

概念是沟通理论和常识的桥梁,理论本身往往过于复杂,普通人往往很难深入研究理解,并且运用到日常对话中,只有那些教条化的、庸俗化的版本可以渗入到日常的生活。

这就是“入关”这个概念兴起的土壤,你如果反驳,他会给你扣上你文化不够自信的帽子,自认蛮夷怎么了?

       普兰查斯

希马学者普兰查斯曾说:“观念和概念决不是无害的,用对手的思想回击他,将使它们合法化。”

我们要建立实事求是的抽象概念和纯粹理论的建构。

因为概念是逻辑的起点,是理论的支点。

要打破西方思想的正义性和进步神话,不颠覆它的概念体系,很难真正揭露它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的虚假性。

在舆论战场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诸君,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