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吃避孕药?神13号10月中发射,6个月生理期怎么办?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传言,神舟十三将在国庆期间发射,而引发传言的来源就是在10天以前上过热榜的神十三10月3日发射的话题,而来源则是比较好玩,来自于“少年宇航技师训练营”活动”观摩神舟十三号发射的安排,9月10时该活动被延期至10月15日-10月18日。

航天文昌科普基地公众号发布的活动信息

所以当大家都以为那是确切的发射时间时却由于信息来源不明确被下了热榜,给消息灵通已经写了稿子的各大媒体一个措手不及,不过神舟十三号在10月中(10月16日)发射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当然关于神舟十三曲折的发射时间上我们并不纠结,国庆期间发射也是双喜临门,但神舟十三公布的在轨时间长达3~6个月,并且还有女航天员,这还是让大家非常感兴趣!

神舟十三号的女宇航员究竟是谁?

神舟十三的女航天员人选其实没多少悬念,我国女航天员训练队伍不小,但真正上过太空的女航天员却只有两位,一位是刘洋,另一位则是王亚平,在空间站任务初期,在有经验的“老资格”航天员中选择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

在维基资料的神舟十三航天员名单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王亚平赫然在列,但种花家查过资料,来源并不明确,大家都认为是王亚平是因为她不仅是“老资格”航天员,还是神舟十二号的备份航天员。

因此从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虑,神舟十二号任务组的航天员作为十三号的主力机组并没有毛病,种花家也比较认可这种可能性,不过既然为任务组安排了备份组,那么在发射之前变更的可能性仍然是相当大的。

打破谣言的“航天一姐”刘洋

大家对航天任务中有没有女性这个话题一直非常感兴趣,不仅是因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问题,还有一个是一直以来的一个谣言:女性在上太空之后无法生育,另外一个则是在这次任务时间之长,超出了过去任何一次,女性和男性身体不一样,生理期在太空又是怎么过的?

全球已经有65名女宇航员进入过太空,我国的刘洋和王亚平是第56和57位进入太空的女性,比如全球第一位女宇航员是前苏联的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她于1963年6月16日,她单独乘坐“东方六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

1963年11月3日与航天员安德里扬·尼古拉耶夫在莫斯科结婚,1964年6月8日,女儿叶莲娜·安德烈雅诺夫娜·尼古拉耶娃出生,所以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已经打破了宇航员不能生育的谣言,而刘洋则在2012年顺利完成神舟九号飞行任务,2015年刘洋在参加“情系国防好家庭”的颁奖发言中间接透露自己已成为母亲。

不过就太空复杂环境而言,确实存在一些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主要则是来自辐射,地球表面1年的辐射剂量只有约1000~2000微西弗,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1年一般所受到的辐射总剂量达到了10万~16万微西弗,是地表的80倍,在遭遇太阳活动高峰时辐射剂量短时间内会上升十倍甚至百倍。

所以长期的太空生活还是有所顾忌,但辐射可以用屏蔽层来达到目的,另一个长期失重的人体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不过近些年来航天医学的发展,这些不利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小。

女航天员生理期怎么办?

两位女航天员在太空逗留的时间都没有超过半个月,遭遇生理期的可能性存在,但不一定会有,而神舟十三号任务是3~6个月,未来的人员轮换基本都是6个月一次,那么这个事情该如何处理还真是个问题!

2016年5月13日,CNN官网上发表了一篇“How do women handle their periods in space?”(女性如何处理她们在太空中的经期?),估计能解答大家部分疑问。

作者引用了伦敦国王学院的妇科医生和研究员Varsha Jain的说法,女性在太空飞行很多机能都会有所影响,比如血液减少、骨质流失、肌肉萎缩等,但生理期却不会因此改变。

在空间站内也可以使用在地面上一样的“装备”,比如卫生巾和卫生棉条,空间站内也有相关废物处理设备,不过却不是专门为生理期产生的血液处理而设计,另外NASA也为女性宇航员考虑了额外增加的卫生棉条和卫生巾等物品的重量。

不过据NASA的飞行医生发现女宇航员们并不太想处理自己的生理期,而是服用口服避孕药来相应地安排她们的周期,这是早期短期(比如几周)太空旅行的做法,但Varsha Jain也表示,暂时还没有“关于在太空长期使用避孕药具的研究”,但她同时表示,“我们从地球上的长期使用中了解到的是,你可以连续使用很多年”。

确实有些超出种花家的预料,居然是长期使用避孕药(论文讨论的是如何使用长效避孕药应对生理期),真的可以怎样用吗?在重力状态下,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的血块会在重力状态下自然排出,但在失重条件下,量大的话排出就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而女性宇航员中也对太空中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生理问题表示需要更多的支持,她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女性宇航员还是希望官方能提供更多建议,以帮助她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ESA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莱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保持着女性单次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记录,为199天

神舟十三号的女航天员应该会碰到同样的问题,对于失重状态的生理状态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据说我国的航天医学同样也有独到之处,希望未来能拿出一个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为全球女性航天员带来福音。

空间站会迎来哪些国家的宇航员?

这是一个比较佛系的问题,因为暂时并没有答案!尽管上次有宣布有17国的科研项目获批登上中国的空间站,有部分朋友解读为欢迎这17国的航天员进入空间站,这完全就是错误解读,暂时我们并没有允许任何其他国家的宇航员进入,当然也没有拒绝。

天宫空间站2021年8月的构型模拟图,其中天和核心舱居中,左侧为神舟载人飞船,右侧为天舟货运飞船。

而是开放式表示,全球各国与地区都可以申请,但什么时候批准,又有哪些国家活获得批准,这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种花家可不敢乱猜,中国空间站常驻人员大约3~6人,与新一代飞船载人数量是一致的。

图源见水印

未来完成建设后,最大的可能是我国为3-4人,另有2-3人会选择合作国家,比如欧盟,俄罗斯以及巴基斯坦等友好国家,而欧洲宇航员则早就在和中国进行飞船深入的宇航员合作训练,BBC就在2018年6月27日刊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是“Why Europe’s astronauts are learning Chinese”(为什么欧洲的宇航员都在学习中文)?

文中详细介绍了欧洲宇航员在中国的学习与训练过程,欧洲还是能看到风向已经变了,全球正在运行的只有2个空间站,一个是延寿到2028年最多2030年、垂垂老矣的国际空间站,另一个冉冉升起的中国空间站,谁更有前途?估计傻子都能看出来。

延伸阅读:龙飞船已经直接上游客了,宇航员还需要训练吗?

北京时间19日7点06分,执行Inspiration4任务机组的龙飞船带着四名“宇航员”回到地球,顺利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外海顺利着陆!

大家对Inspiration4任务机组关注度很高,因为这个机组不仅都是“平民”,上天之前只经过短短6个月训练,还是2男2女。

所以有很多朋友就认为,宇航员还需要长期训练折腾吗?其实答案很简单,现代客机用全自动模式起飞与降落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为什么还需要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高铁全自动运行,为什么还要司机?

宇航员训练是为了应付极端条件下发生的事件,假设龙飞船无法遥控,自动返回控制计算机出故障,飞船还在翻滚,请问这四位大神能不能将其控制并且返回地球?而经过长期且专业训练的宇航员虽然不能保证100%,但概率要比“平民宇航员”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