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抑郁症吗,古人又是怎么治疗的呢

我们知道,在二十一世纪,抑郁症几乎成了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的疾病。据相关数据调查,迄今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3.5亿人。

我们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或许你非常熟悉的人此刻就在暗夜里忍受抑郁症的折磨,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抑郁症在今天如此大规模的爆发,或许会让我们形成一种错觉——抑郁症是一种现代性疾病,是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淡漠和随处笼罩着恐惧焦虑的氛围下产生的。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抑郁症真的仅仅是一种现代性疾病吗?古人没有得过抑郁症吗?

查阅史料,我们便发现这一说法毫无根据,在中国和世界古代史上,关于抑郁症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在我国先秦时,《黄帝内经》便出现关于“郁”病的观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即认为人类的怒喜思忧恐这五种情绪过度就会导致肝心脾肺肾这五脏受到伤害,其中思忧恐这三种较为极致的情志,恰恰是抑郁症的病因。

在同时期的古希腊,还没有“抑郁症”这个说法,最早被西方人认为是melancholia(现在翻译为忧郁,古希腊语为black bile,即黑胆汁之意。)

古希腊著名的医生,也即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提出了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四种体液组成:黄胆汁、黑胆汁、粘液和血液,这些体液的不同配比决定了人们各自不同的气质,当这些体液的组成不平衡时,则会产生疾病。在他看来,脾中偏寒性的黑胆汁过多会引发忧郁,而偏热性的黑胆汁过多则会导致狂躁,甚至发疯。(这就是今天所谓的抑郁症和狂躁症)进而,他认为可以通过放血、水疗、运动及饮食等方式来治疗忧郁症。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过两种病症:百合病和妇人脏燥。什么是百合病呢?即“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什么是妇人脏燥呢?即“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无论是不能食、不能卧、不能行等“百合病”,还是喜悲伤哭的“脏燥”,这些症状与抑郁症的心境低落有相似之处。

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郁证》记载:“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这一观点对于抑郁症成因的认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

虞搏《医学正传》则言:“或七情之抑遏,或寒热之交侵,故为九气怫郁之候。或雨湿之侵凌,或酒浆之积聚,故为留饮湿郁之疾”。这里的“郁候”“郁疾”是病症名称,并认为由于情志、饮食等因素导致“郁疾”。

清代叶天士则在书中记载:“郁则气滞,气滞久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延及郁劳沉病。”他针对郁症的不同表现,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认为人的情绪不佳会引发身体的疾病,这其实是把人看作一个整体,秉承了身心一体的原则。

得了抑郁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们不妨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对治抑郁症的,以便为我们提供借鉴。

1 、激怒病人疗法

据《吕氏春秋》记载,齐闵王曾患忧郁症,太子遣人请来名医文挚,文挚说:“王之疾必可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感到不解,问为何?文挚说:“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

在太子的再三请求下,文挚被说服前往给齐闵王看病,“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与太子约好时间,故意三次爽约,使得齐闵王怒火越烧越旺。

而文挚到后不仅不有愧疚之意,还摆出一副倨傲的样子,礼也不行,鞋也不脱就直接跑到齐闵王的床铺上来给他看病,并用粗鄙之语激怒齐王。之前齐闵王就已经对他有看法了,再加上这家伙如此目中无人,齐闵王的怒气可以说是已经爆表了。

此时,齐闵王实在忍不住了,便开始对文挚破口大骂,就这样,一怒一骂,齐王集聚心头的郁闷一泄而空,抑郁症便好了。但是文挚犯下欺君之罪,严重地激怒了齐闵王,所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于是齐闵王便把文挚给杀了。

我们今天来看,文挚为了坚守医生的职业素养和治好患者的疾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歌可泣!与此同时,也为中医医案史上留下一个心理治疗的典范案例,而其中的原理正是根据中医情志治病原理的“怒胜思”原则。

2、逗笑病人疗法

清代有一位巡按患有抑郁症,终日闷闷不乐,治疗多次却难见成效,病情反而一天天恶化。经人举荐,一位老者前往诊治。老者望闻问切后,故意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巡按听了捧腹大笑,觉得此人极不靠谱、糊里糊涂,甚至连男女都分不清。自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不治自愈。

一年后,老者又与巡按相遇,这才道明其中玄机,“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这个故事看似荒诞不经,但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其实治疗抑郁症最好的方法就是乐观面对每一天。

3、音乐疗法

我们知道,面对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范仲淹与欧阳修等人呼吁改革,推行了庆历新政。由于改革触犯了利益集团,欧阳修被贬。此外,当其踏上仕途之后,因做官清廉、刚直不阿,得罪了不少同僚,明里暗里对他打压排挤。他长期郁愤难抒,久而久之便患上“幽忧之疾”,也就是如今常说的抑郁症。

当时,欧阳修虽多方求医,却不见病情好转。为了排遣苦闷,他在闲暇之余跟随好友孙道滋学琴。只要操缦,他便万事离心、烦恼尽除,不知不觉间,抑郁症竟然痊愈了。因此其在《琴说》中写道:“余尝有幽忧之话,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从琴声中受惠的欧阳修将这种音乐疗法推荐给了好友杨置。

杨置由于屡试不第,抑郁成疾,欧阳修特地送给他一张琴,认为药物治疗不如以琴曲来排遣忧思效果好,并将其亲身经历及体会撰写成脍炙人口的《送杨置序》。

那么,我们不禁疑问,在众多乐器中,为何只有古琴有如此奇效?其实,琴声里暗藏着玄机。我们知道古琴有宫商角徵羽五声,分别对应五脏。古人认为琴声所传达出的喜怒哀乐最能打动人心,而“心神”会影响与之相对应的脏腑功能,产生以情胜情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郁症的效果。欧阳修认为琴声“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即古琴能舒畅情志,抒发情感,也能安心宁神,因此对情志性疾病的调养非常有益。

其实,抑郁症并非仅仅是精神障碍,而是一种身心疾病。古往今来它都一直存在,只要用合适的疗法,便可将其治愈。

作者:甪里先生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佚名 《黄帝内经》

【2】脱脱主编 《宋史》

【3】吕不韦主编 《吕氏春秋》

【4】张仲景 《金匮要略》

【5】张景岳 《景岳全书》

【6】虞搏 《医学正传》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