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真的荒淫无道?或是时人对桀的形象固定化所致

少康中兴,夏朝繁荣昌盛的景象再现,王室的统治地位也得到稳固。此后,夏王朝又绵延400多年,一直传至第17代君主--桀。

桀,又名癸、履癸,是夏王朝末代君主,也称夏桀。关于夏桀家谱,《世本·夏世系》、《史记·夏本纪》都有详细记载,指出:桀,为黄帝、尧舜禹之后,即“圣王之后”(《春秋繁露·王道》)。


其实,夏桀也算得上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据《淮南子主术篇》记载,“桀之力制觡伸钩,索铁歙金,椎移大牺,水杀鼋鼍,陆捕熊罴。”可见,他文武双全,武艺超群,仅用双手就可以把铁钩拉直,赤手空拳也可敌过虎豹的攻击。如此之人,原本可以普济天下、造福苍生,成为一位受万民敬仰爱戴的英明的君王。

桀尽管出身名门,但是他并没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治理天下,造福百姓上,而是实行暴政。

在传世文献里,桀与商纣就是古代暴君的典型,在出土的文献中也有所反映。“禹以人道治其民,桀以人道乱其民。桀不易禹民而后乱之,汤不易桀民而后治之。……桀不谓其民必乱,而民有为乱矣。”(《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简文中,桀往往被当成禹、汤的反面典型,强调其用人道乱其民。

比如,桀喜欢喝酒,而且这酒必须是无一点杂质的,吃得食物也十分讲究。为满足自己刁钻的胃口,他命臣子四处去搜寻美酒、美食,还动不动就责怪或处分伺候他的人。

别人都是亲贤臣,远小人,而夏桀却刚好相反。在臣子中,有个叫赵梁的小人,只会阿谀奉承。

见夏桀贪图享乐,就投其所好,因此受到重用。而太史令终古见夏桀荒淫奢侈,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十分痛心,进谏道:“自古以来,被人民拥护,受百姓爱戴的都是那些勤俭爱民的君王。像大王这样集天下之力,供一人享乐,会失掉民心,长此以往,就只有亡国了。”夏桀勃然大怒,斥责终古危言耸听,多管闲事。见夏桀已经回不了头,终古转身投奔商汤。

又《史记·夏本纪》载:“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这里的“桀不务德”就是上面简文中的“不用人道”。

“桀不务德”的例子多的是。为满足自己享乐,他对各诸侯国横征暴敛。当时有个物产丰富的有施氏部落,每年都向夏王室进贡。可夏桀见有施氏富得流油,立即加重他们的贡赋,有施氏气得拒不缴纳。

桀大怒,召集其他侯国纠集数万大军征讨有施氏。面对几万大军,有施国拼尽全力抵抗,可是寡不敌众。于是,有施国君为日后复仇,决定投降,还答应进贡美女、珍宝等。为让桀息兵,有施氏选了众多年轻美貌的姑娘,一起进贡给夏桀。

在这些美女里,有个叫妺喜的,貌美出众,被夏桀一眼相中,随即休兵,带着妺喜回夏国。妺喜对夏桀说,自己原是施国君的义女,因仰慕夏王,是主动要求来侍奉夏王的。说得夏桀欣喜若狂,将妺喜封为王后。

夏桀沉迷于美貌的妹喜,决定重新为她建造一座雄伟的宫殿--倾宫。宫内琼楼玉宇,象牙走廊,白玉床榻……《竹书纪年》中载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中,有一篇《鬼神之明》载:“今夫鬼神有所明、有所不明,则以其赏善罚暴也。昔者尧、舜、禹、汤,仁义圣智,天下法之,此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长年有誉,后世述之,则鬼神之赏此明矣。及桀、纣、幽、厉,焚圣人,杀谏者,贼百姓,乱邦家,正上此以桀折于鬲山,而纣止于岐社,背身不没,为天下笑,则鬼正下明矣。”

这里的作者,显然将尧、舜、禹、汤四大贤人与桀、纣、幽、厉四大暴君作对比,告诫人们鬼神有所明,善有善报,恶有恶应。

有施氏进献妺喜给夏桀,原本就是为倾覆夏朝的。见到夏桀果然对她宠爱有加,千依百顺,妺喜就想尽办法让他浪费民力财力,弄得民怨四起。

大臣关龙逄痛惜百姓,屡次劝谏:“天子爱护百姓,亲近贤才,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天下才能长治久安,可是,大王如今只顾奢侈奢侈享乐,荒淫无度,百姓有如在水深火热之中,恨不得夏朝早些灭亡。大王,百姓已经离心,想要维持王室的地位,只能赶快改正过错,挽回人心呐。”

夏桀一听就雷霆大怒,说:“我的统治就像天上的太阳,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时,我才会灭亡。”然后下令杀了关龙逄。自此,无人敢向桀进忠言。


上面几则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对桀的总体看法和态度,可见时人对桀的形象已经固定化和程式化。

不过,有些事迹是否真实,如桀为酒池,一些现象是否“张冠李戴”等,已无从考证。

但是,总之当时夏王朝的统治早已摇摇欲坠,天下正酝酿一场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