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没有消除偏见而是加深了“信息茧房”?

无脑跟风的原因源头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寡,而是认知上陷入了“信息茧房”之中,只是被动地接收自己能理解并且让自己“愉悦”的信息,遇到不同的声音就以“贴标签、扣帽子”的形式进行质疑和攻击,把情绪宣泄代替了理性沟通和思考。

2006年哈佛大学凯斯·桑斯坦在他的《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桑斯坦指出,在信息传播中,公众所接触的信息是有限的,会选择自己愉悦的信息,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世界之大,信息无穷,考虑到处理信息的成本与风险,人们倾向于待在认知的舒适区。

在算法时代,你以为自己拥抱了知识的海洋,其实你看到的信息只是你想看到的,技术精英想给你看到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回音壁中反复地收听那悦耳的音符。

然而,这种舒适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认知黑洞。信息、方法论与智慧存在关联关系。信息是方法论的原材料,方法论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在信息茧房中,人们即便可以获得很多想要的信息,经过科学方法加工,也很难输出真正的智慧。

所谓真正的智慧,是指自然规律、人的行为规律以及思辨哲学。掌握规律靠什么?靠抽象逻辑。如何获得抽象逻辑?数学就是一种抽象逻辑。自然科学依靠数学论证建立,现代医学的可靠性建立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之上。在大数据时代,实证方法越来越流行,数据越多,研究越充分。这就是英国哲学家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通过数学方法来建立抽象逻辑。普通人只能使用经验归纳法来认识事物。这是一种成本最低的方法。比如,把家里养的动物归纳为家禽(家畜),野外跑的动物归纳为野兽。

但是,这也是一种极容易犯错的认识方法。比如,家养的狗跑到野外去了,是家禽还是野兽?为什么经验归纳法容易犯错?原因是经验归纳法容易建立形式逻辑,而不是抽象逻辑。

比如,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这是形式逻辑。一加一等于二,这是抽象逻辑。古代人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这也是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与信息茧房有什么关系?形式逻辑是不是信息不充分导致的?信息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不管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都不可能获得充分的信息。形式逻辑的错误更多源自信息源被控制,即信息茧房。

比如,你从小到大看到的天鹅是白天鹅,那么你容易将白天鹅等同于天鹅。这就是形式逻辑。如果你哪天看到了一只黑天鹅,那么你的思想可能要遭遇一场“黑天鹅”。当黑白天鹅都看过了,你才不容易陷入“颜色”的形式逻辑,从更本质的角度认识天鹅。但是,很不幸的是,黑天鹅全被我宰了。这就人为地制造了“幸存者偏差”。

科学家普遍反对定性、经验及“先验”,推崇数学实证。后者更具可靠性,但是实证的假设,就是依靠“先验”得来的。如果假设上犯了“形式逻辑”的错误,实证研究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如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完全市场理论。很多不具备“先验”能力的经济学家、科学家,能够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但结果可能是错的,或者毫无价值的。当今世界,出色的数学家、统计学家很多,但是富有智慧的科学家、经济学家极少。

所以,关键问题不是定性或定量,不是证伪主义或“先验”认识论,而是如何建立抽象逻辑。无法建立抽象逻辑的关键,不是信息不充分,而是人为设置的信息茧房。在信息茧房中,人即便可以获得特定的丰富的知识,也难以建立抽象逻辑。有些人纵然满腹经纶、博闻强识,也只是个愚不可及的老朽。中国古代不乏翁同龢这样的“帝师”与大儒,但他们因为缺乏思辨哲学与智慧,无法将中国引入现代化。

信息茧房促使逻辑形式化,思维简单化,认知标签化,理论特殊化,导致人愈加封闭、自我、无知、偏执、傲慢、群氓。这是一个更加不稳定的世界。一个个舒适的信息茧房里,暗藏着一股股盲目的社会洪流。

在信息茧房中,形式逻辑战胜抽象逻辑,标签替代思考,偏执引起群氓。腿的数量,就是一种形式逻辑。这种形式逻辑成为了好与坏的标准。两腿的就是坏蛋,这就是贴标签、扣帽子。

缺乏抽象逻辑的人容易服从于一种哲学。米塞斯在《人的行为》中揭示了这种哲学的逻辑问题。它认为主观服从于客观,真理源自现实而非逻辑,进而推导出生产力决定论、劳动价值论、身份决定论、立场决定论、动机决定论、历史决定论。

服从于这种哲学的人,谈历史,使用的是盖棺定论;谈现实,强调“存在即合理”;谈国家,但不思考何为国家。他们不问是非,用折中主义掩盖错误;不知对错,用屁股决定脑袋。在公正面前,将妥协视为艺术,将守正视为愚蠢,将标签视为标准,将立场视为正义。总之,“大即原罪”,资本家等于罪犯,反对我的人一律是卖国贼、汉奸和资本家的狗腿子。

在信息茧房中,思想市场的惩罚机制不一定有效。即便错误的认知酿成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他们未必能够意识到恶之根源。最近一名大学生自杀,从遗书来看,这位学生至死也不知是什么导致其自绝于世。

信息茧房就像一个劫匪,里面的人容易患上斯德哥尔摩症。人在茧房的时间越长,沉没成本就越大。即便哪天三观受到“暴击”,也不愿意承认和醒来。因为醒来的成本太高、代价太大,心理上接受不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就是这个道理。相反,他们会劝你好好配合劫匪才是唯一的生路。

美国黑人吃福利吃上了瘾,有些人知道福利破坏了他们的家庭,导致他们变得懒惰和无能。黑人进入了一个向下的螺旋。但是,他们不愿意回头,“黑命贵”运动还会重演。

这种福利制度其实利用和放纵了人性之恶。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民主党还要给反对者贴上标签、扣上帽子——种族歧视。

在信息茧房中,有些人不喜欢逻辑,只啃食爽文;不愿意思考,只跟随意见领袖;不是在阅读,只是在取悦和麻痹自己。这是互联网上各种无脑跟风行为出现的根本原因。

德国大众传媒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伊曼提出一种理论叫“沉默的螺旋理论”。她指出,人们越沉默,特定的看法就会得到强化,越多的人屈于群体压力而加入其中,从而形成一股向下的洪流。

在信息茧房时代,这股股洪流可能引发一场场群氓运动。他们跟风、盲从、焦虑、易怒、狂热、纵欲,拒绝思考及放纵暴力,缺乏独立意识与思辨能力,在追求“集体灵魂”中迷失,在追逐公共利益中窃取私利。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在《群氓心理学》中指出:“深谙其道的演说家在面对群氓的演说中常常利用这些特征。”

现实中,这样的“演说家'换成了为获取流量不择手段的无良公知和媒体,互联网越发达,越是加深了"信息茧房”的形成和群氓的发生。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