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史事的文献记载非常少,且分布零散。先秦文献中关于夏代中兴史的记载,主要见诸《左传》两段记载,即《襄公四年》与《哀公元年》。
寒浞攻占帝丘后,以为已将夏王朝的子孙斩草除根,自此可以稳坐江山了。于是,他变得更加放荡和暴虐,引起民怨,朝廷中的人也对他非常不满。然而,寒浞万万没想到,在帝丘被攻破的时候,夏王相的妃子后缗已经怀孕了。为了保存夏王族的这一血脉,后缗不顾悲痛,舍弃尊严,从狗洞里爬了出来。后缗原是有仍氏部落首领的女儿,逃出后前往有仍(山东济宁南)娘家。
翌年,一名男孩在有仍出生,其后缗为他取名少康。少康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天资聪颖。
后缗不忘国耻,在少康刚懂事时,就将夏王朝失国的来龙去脉说与他听,并叮嘱他日后一定要光复夏朝。就这样,少康自幼立志图强,恢复夏朝。
少康成人后,在外祖父手下当一名牧正,专门负责管理畜牧。在工作之余,他一有机会就学习兵法,修养身心,为复兴夏王朝打下基础,同时也要堤防寒浞的追杀。
少康存世的消息还是被寒浞知道了,寒浞感到十分震惊,也意识到如若不斩草除根,后患无穷。于是,随即派儿子寒浇飞速前往有仍杀少康。
这边少康也得到追杀的消息,连夜逃到有虞氏。有虞氏经过衡量利弊后,还是决定收留少康。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有虞氏发现少康举止言谈都与众不同,就任命他为有虞氏管理膳食的庖正,学习理财。
没过多久,少康就将账目管理得井然有序。
看到少康如此举重若轻,有虞氏认为他绝非等闲之辈,日后必成大器。于是,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还封他在纶邑,赏五百名士兵。
纶邑,说是“邑”其实就那么方圆只有十里,不过这里的土地都是良田,气候也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还有五百人由他管辖。
在国恨家仇的刺激下,少康开始以纶为根据地,刻苦学习本领。同时,他还到群众中去,访查百姓艰难,也不忘宣传一下自己祖先大禹的功德,访寻天下勇士贤臣,招募逃散的夏朝移民,并优抚他们。
很多由于无法忍受寒浞的暴政而出逃的百姓,都投靠到少康集团中。
少康借机积极储蓄力量,为夺取天下做准备,很快就争取到众多老百姓的支持,许多夏朝的旧臣也来与之会合。
寒浞篡位后,夏朝旧臣伯靡逃亡至有鬲氏属地(山东德州平原县西北),在那里一边招兵买马,一边暗地联络斟灌氏、斟寻氏残存的族人,组成的复仇之师。闻讯少康以纶为根据地后,伯靡亲率有鬲地区的军队前往投靠少康,协助其复国。
在有虞氏部族、伯靡老臣的辅佐下,加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一支精锐复国军在纶迅猛发展起来。
他们一边抓紧训练,一边还要进行农业生产。尽管如此,少康常常还要下基层了解老百姓的生活;还常常一起与士兵狩猎训练。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少康做好了充分的复国准备,进攻寒浞的计划也提到了日程上。
由于敌众我寡,加上自己的军队装备也没有敌方精良,少康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各个击破寒浞的有生力量。
先派将军女艾潜入“浇”属地打探情报,获知寒浞军队近期内部矛盾重重,正是良机,于是少康亲率有虞氏大军,突然袭击并一举夺下寒浞的封国,最终斩杀寒浞。
少康又命儿子杼进攻寒浞次子寒戏封地戈邑,最终收复戈邑,斩杀寒戏。而少康则率军进攻寒浞的都城,破城后,把寒浞一族斩草除根。
终于,少康夺回天下,建都阳夏,标志着夏王朝的统治地位得以完全恢复,并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可以说,少康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兴”局面。
少康在位二十一年病死,子抒(又名季抒)接替,迁都于兖豫大平原中部的老邱(河南陈留北)。
之后,季抒不但肃清了寒浞的残余势力,又用兽皮“作甲”,征伐善射的东夷族各部,据说一直打到东海边,东夷各诸候国不得不归附夏朝,夏王朝的疆域得到极大扩张。《国语·鲁语下》云:“杼能帅禹者,夏后氏报焉。”
在夏人眼中,杼能够继承曾祖父禹的事业,平定夷人,开拓东土,为夏王朝的发展做出不小贡献,因此受到后人隆重的报祭。
夏王朝自太康建国历经三代近百年,方得以安定。此后,夷夏之间尽管屡有军事冲突,但和平相处、友好往来,基本成为以后民族关系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