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科学家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快来围观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4日11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奖2016看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大卫·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斯科德里茨三位美国科学家,他们因在物质拓扑相变和拓扑阶段理论发现中取得重大突破而获得此奖。3位科学家将分享800万瑞典克朗,其中大卫·索利斯获得400万瑞典克朗,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共同分享400万瑞典克朗。

大卫·索利斯1943年生于英国贝尔斯登,英国康奈尔大学博士,伯明翰大学数理物理学教授;邓肯·霍尔丹1951年生于伦敦,剑桥大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迈克尔·科斯德利茨1942年生于阿伯丁郡,牛津大学博士,茨布朗大学物理学教授。

在这三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相同,但稍有区别。索利斯和科斯德里茨研究的是二维的物质表面或内部极薄层现象,而霍尔丹研究的是薄到可以认为是一维的物质。

物质常见的状态是气体、液体和固体,在极端条件下,如极端高温和低温下,物质会呈现出特殊的物相。物质的相变指的就是物质从一种相转化成另一种相的过程,例如水在高温下从液体转换成气体状体。

而拓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集合图形或者空间在连续改变形状后还能保持不变的一些性质的学科。拓扑学是三位得奖者能做出这一成就的关键,它解释了为什么薄层物质的电导率会以整数倍发生变化。

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三位科学家利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物质的不寻常阶段或状态,如超导体、超流体或薄磁膜,他们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未知世界的领域”。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1900年6月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是诺贝尔奖之一,该奖项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知多少

1. 6个年度获奖人从缺

1901年以来,诺贝尔委员会共颁发出110个物理学奖,其中6年获奖人从缺,它们是: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根据《颁发诺贝尔奖金章程》,如果评奖当年未能评选出获奖作品,则奖金将保留至下一年颁发,而若第二年仍未评选出获奖作品,奖金则将被收回基金会。

2. 204个获奖人

1901年以来,一共有204个个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47个得主为一人,32个是由两位获奖者分享,31个则是由三名获奖者共享。不过因为约翰·巴丁在1956年和1972年都获颁该奖,因此实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数为203人。而在1903年获得过该奖的居里夫人,也在1911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3. 年龄最大的和最小的获奖者

截至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55岁。1915年,时年25岁的英国科学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就和他的父亲威廉·亨利·布拉格一起因“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而获得该奖,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生于1890年3月31日,卒于1971年7月1日,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仅25岁。

2002年,已经88岁高龄的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因其在天体物理学领域,特别是探测宇宙中微子种作出的先驱贡献获得该奖,成为最年长的获奖者。

雷蒙德·戴维斯,生于1914年10月14日,卒于2006年3月31日,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已经高龄88岁。

女性获奖者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名单中,仅有2位女性获此殊荣,其中一位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居里夫人。1903年,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因与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一起发现“天然放射性”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位女科学家名叫玛丽亚·格佩特·梅耶,来自美国,因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获颁该奖。

居里夫人,本名玛丽·居里,生于1867年11月7日,卒于1934年7月4日,在19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华人获奖最多的领域

我们会发现诺贝尔物理学奖中获奖的华人最多。例如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宇称不守恒定律”的研究共同获得该奖。在这一名单上的还有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锟。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家族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名单中,有一个现象特别有趣,不少获奖者是来自同一家庭的,例如我们熟知的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此外名单上还出现了4对父子,比如在1915年获奖的巴丁父子等等。

诺贝尔物理学奖2010年至2015年获奖名单

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中微子振荡方面所作的贡献。

2014年,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因此带来的新型节能光源。

2013年,比利时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描述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其预测的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通过实验发现。

2012年,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戴维·维因兰的研究成果为量子理论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1年,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因“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而获得该奖。

2010年,俄罗斯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践”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者:《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驻外记者蕾欧娜(欧洲))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知识就是力量”(ID:knowledge-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