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瓦子和勾栏有什么区别?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快速繁荣起来。作为北宋的都城--开封,历史上也称之为汴梁,大宋人叫它为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中,我们领略到开封的繁华喧嚣,不过这部画作描绘的只是平常的开封,而夜晚的开封,却不是这样子的。

我们都知道古代有宵禁,在宋朝却是个例外,都城开封大部分时间是没有宵禁的。

自宋真宗起,开封的夜市就正式登场了。其实,这只是真宗延续上元节的夜晚灯节罢了。

当时宋朝百姓开始富裕起来,市民阶层迅速扩大,而适应市民阶层娱乐需要的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日益丰富起来。

在弄堂、勾栏里,他们在门外弄上一些桌椅板凳,能说书的、唱曲的,以及有些本事杂耍卖艺的看见有“生意”可做,随即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为适应艺妓表演的需要,专业的大型表演场所——瓦子、勾栏繁荣起来了。

随之招来了为这些娱乐场所服务的“后勤”,如卖茶饮、卖小食的……出现了一个个小摊位,逐渐形成北宋独特的“瓦子”文化。时间一长,这些“营生”也得到官府默许,自此开封成为了不夜城。

小说《水浒传》中,有几处瓦子、勾栏的记述。小说第29回武松醉打蒋门神中,蒋门神初到孟州新娶的妾就是“西瓦子”中唱说诸般宫调的顶老。小说第69回也写到史进的相好李睡兰是东平府“西瓦子”里的歌伎。

严格意义来讲,瓦子和勾栏还是有区别的。

瓦子,也称“瓦舍”、“瓦肆”, 所谓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吴自牧《梦粱录卷》)。它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一种大型的综合性的游乐场所。瓦子的出现,也可以说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直接产物。

勾栏,原意是栏杆,原指在临时集市上用栏杆和绳子围起来的演出场地,后来演变成比较固定的专业演出场地,表演各种民间技艺。有的勾栏以“乐棚”为名。尤其到了北宋中期,全国各地的艺人们纷纷来到东京演出,瓦子勾栏为此十分繁盛。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有新门瓦子、桑家瓦子、朱家瓦子、中瓦、里瓦、州西瓦子、保康瓦子、州北瓦子共八座。每个瓦子内都有几座甚至十几座勾栏,每座勾栏内又有几个看棚,大的看棚可容纳数千人。

当然,除勾栏外,瓦子里还设置有供人们休闲娱乐的酒肆、茶馆、妓院、赌场以及各种店铺。

可见,当时东京中的瓦子勾栏已热闹非凡,艺人们汇聚于此演出,演出的内容也丰富多彩。除伎艺表演外,“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的商业文化活动。”(《东京梦华录》)

《武林旧事》卷六“瓦子勾栏”中又载:在临安城的众多瓦子里,以北瓦为最,其中有勾栏十三座。

宋代除汴京与临安的瓦子为人所熟知以外,其他如苏州有勾栏巷,明州(宁波)有旧瓦子和新瓦子,湖州有瓦子巷,……真定县(河北)正定有南门瓦子等也十分有名。

元末明初,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对“瓦子”、“勾栏”里艺人说唱的诸宫调《双渐小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其作为素材,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法,“移”、“接”到小说中的北宋郓城县的“勾栏”里,这就是白秀英演唱的诸宫调《豫章城双渐赶苏卿》。

在小说《水浒传》51回中,雷横来听艺人白秀英演唱诸宫调《双渐小卿》,作者描绘了当时娱乐演唱场所“勾栏”里的设置:“(雷横)便和那李小二径到勾栏里来看,只见门首挂着许多字帐额,旗杆吊着等身靠背。入到里面,便去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

其实,白秀英与新任知县就在东京,两人有来往,今日特地在郓城县开“勾栏”。因此这座勾栏也可以说是白秀英的“勾栏”。雷横闲来无事来“瓦子”里听演唱诸宫调,可见市井人们平常生活中的丰富娱乐活动。

作为市民的娱乐场所,瓦舍、勾栏在城市中落地生根,很快成为各种民间文艺、竞技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