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氏系列之尧舜禅让:禅让制是真的吗?

黄帝带领华夏族逐渐统一黄河流域,并在此安居乐业。那时正处于“天下万邦”的格局。“万邦”指当时社会上有成千上万个不同血缘关系的邦,有相同血缘关系的群体组成一个族邦。

“邦”又称“国”,《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里“诸侯”是后人用语,其实“诸侯”就是族邦的首领。又“万邦之君皆以其邦让于贤”,既说明当时授贤风气流行,又反映当时族邦的首领是贤能之人。只有贤能之人,才能领导本族邦的人民应付恶劣的自然环境,使本族得以生存。


后来,黄河流域逐渐出现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部落联盟领袖。

传说帝尧号陶唐氏,十六岁开始参与治理自己的部族。由于他管理到位,因此当时的农业、牧业、渔业等都发展得十分迅速;加上他和蔼可亲,生活简朴素,与百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在位的七十余年间,老百姓都将他看得犹如“父母日月”一般拥护爱戴;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天下部族的尊敬与推崇。

当尧年老时,他准备寻找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来继承自己的位子,管理部族的众多事宜。

于是,他四处纳言,让部下举荐,自己也用心打探。为此,他还以此为理由,召集各个部族的首领一起讨论人选。

有的人为了讨好尧,就推举荐他的儿子丹朱。可是,尧很清楚自己的儿子生性粗野,生活放荡,随即否决。尧突然想到,假如不将帝位传给丹朱,丹朱心中肯定不甘,随时都有可能惹出事端,于是干脆将丹朱流放到南方的偏远的地方,然后又让大家继续推荐。

这时,有人举荐共工,此人功绩也不小,但尧很了解这个人,认为他油嘴滑舌,阳奉阴违,心术不正,难以堪当大任。

后来,有人向尧举荐了品行良好的舜。对于此人,尧也只是有所耳闻,并不深入了解,就让大家讲一下他的一些事迹。

虞舜,名叫重华,生于诸冯(今山东省境内)。舜自幼丧母,其父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


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一个妻子生下儿子象。尽管象桀骜不驯,但瞽叟却十分溺爱,经常想杀掉舜,结果都被舜躲过了,但是只要犯一点小错,就遭到重罚。舜十分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同父异母的弟弟,每一天都是那么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

日子久了,大家都对舜心悦诚服,而指责瞽叟和象的所作所为。这让瞽叟和象十分愤怒,就合谋企图加害舜。

一天,瞽叟对舜说:粮仓的顶裂开了,你去把仓顶补好。烈日当空,舜带着两顶斗笠为自己挡阳光,就登梯子爬上了仓顶。正当他在屋顶上专心修补裂缝时,象却暗地里搬走了梯子,而瞽叟竟点燃粮仓周围的稻草,粮仓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此时还在仓顶的瞬根本无路逃,十分着急,突然看到自己的两顶斗笠,就一手拿一个忽闪着跳了下来,竟毫发无伤。

可是,那对狠心的父子并不罢手,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瞽叟对舜说:水不够用了,你去挖口井。

舜也没说什么就去了。等他已经挖得很深时,瞽叟和象一起搬起一块巨石堵住井口,企图将舜活活困死在井里。但是,这并难不倒舜,他换个方向朝上挖,不久就顺利回到地面。

象以为兄长必死无疑,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地侵占舜的家产了,要知道舜靠自己的努力积攒了很多的家产呢。

当他在舜的屋子里,肆无忌惮地乱翻时,舜竟毫发无损地推门进来。象十分惊恐,顿时觉得羞愧难当。

舜呢,还是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疼爱弟弟,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只是,自此以后,瞽叟和象再也不敢加害于瞬了。

听完众人的讲述,尧认为舜确实宽容善良,于是决定以三年为期限考察一下舜,确定他是否合适当部落首领。

尧让舜来管理政事,并将自己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原本就勤劳肯干,再加上聪明才智,瞬的成绩得到各部族肯定。


尧认为舜确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选,于是,他举行禅让仪式,将帝位禅让给舜。关于尧禅让于舜的事情,《墨子尚贤上》中是这样记载的:“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禅让制是上古时代的一种举能授贤制度。从先秦到清代,学者对此几乎深信不疑。直至近代,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提出禅让是孔子的托古改制后,尧、舜禅让的质疑声不断。

实际上,后世出土的竹书可以印证禅让制的存在。1993年,湖北荆门市郭店1号楚墓出土了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其中有《唐虞之道》篇,通篇赞扬尧舜禅而不传的精神。

对尧舜的授贤不授子的禅让作了肯定,“尧见舜之德贤,故让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其中的《容成氏》篇,除对尧舜传贤作记载外,对尧以前的帝王的禅让也作了记录,“卢氏、赫胥氏、乔结氏……神农氏、垆毕(从)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贤,其德酋清”。

可见,从先秦时期的资料记载来看,尽管诸子各家对禅让制表达了不同态度,但禅让的确存,竹书的相关记载对上古帝王举贤传能达到了事实上的补充。

舜继承帝位后,亲自率领百姓耕田、渔猎、制陶,鼓励人们发展生产。在他的任期内,能任人唯贤,惩恶扬善,起用许多有才能的人,也惩罚了很多恶人;举行部落联盟会议,规范刑罚,完善管理制度。

八年后,尧去世,舜还想将帝位让于丹朱,可是民众就是不肯承认丹朱的首领地位,舜不得不继续管理政事。

舜老后,也如尧一般,召开部落联盟会议,通过讨论举荐选拔联盟首领。

当时恰好大禹治水成功,得到各部族的一致认可,就被推选为联盟首领,于是舜也举行禅让仪式。

实际上,当时的陶唐氏、夏后氏及古代宗教集团代表有虞氏利用其当首领职务之便,为己谋取私利,尧、舜已萌生了传子的思想。

直到禹,利用治水之机,并借人民的拥护,扩充“启人”势力,最终确立传子制,其子建立了夏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