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惊呼:“从未在野生乌龟身上见过”!环境变化或改变动物行为

一个令专家都吃惊的视频被国外多家媒体报道了!

该视频内容进行了7分钟,在该视频中,巨型陆龟在不断地伸出头,靠近一只雏鸟,尽管雏鸟一直向后退,但陆龟并未打算放过它,最终将它一口吞下。

在我们看来,视频虽然很残忍,雏鸟虽然很可怜,但也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法则,我们最好不要改变。但在专家看来,这个视频的可怕之处在于:陆龟明明是食草动物,却主动捕食雏鸟,而且这种情况以前从未在野生乌龟身上出现过。

剑桥大学的彼得豪斯学院生物学研究主任格拉赫,表示: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这是因为,所有的陆龟都被认为是食草动物,它们会通过骨头和蜗牛壳来获取钙质,偶尔会吃腐肉,但从未主动捕食过猎物。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岛屿上,其他陆龟也被发现过,有过类似的攻击,只是像它这么积极地捕食猎物,还是第一次。

对于这种反常的行为,专家的解释是:环境的变化,将可能会导致某些动物改变它们的行为。

环境变化对动物有何影响?

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了陆龟,还可能会使鲨鱼变成右撇子。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海洋中寻找到了一些鲨鱼卵,并将鲨鱼卵放在特殊的水箱中孵化, 而水箱内的水温模拟了世纪末的高温。

结果发现,在这种高温环境下,有一半的鲨鱼在一个月内死亡,而另一半的鲨鱼则变成了右撇子。而在正常环境中长大的鲨鱼就没有这种特征。

研究人员认为,出生在高温水域下的鲨鱼,可能被迫发展地更快,和现如今的鲨鱼相比,它们的大脑更小,以至于可供支配的精力就较少,这使得它们不得不将某些行为自动化。比如:在遇到障碍时,它总是倾向于向右转。

全球变暖还会影响到乌龟的性别,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到2100年时,高达93%的新生绿海龟可能是雌性。这主要是因为,乌龟的性别是由孵化时的温度决定的,当温度偏高时,它们就会孵化成雌性,当外界温度较低时,它们就会孵化成雄性,而当环境适宜时,它们雌雄出现的概率各一半。

事实上,不只是乌龟,许多卵生的爬行动物,都是依靠温度来决定性别,区区几度的变化,就能决定这些动物后代是雄性还是雌性。

研究还表明,气候的变化,对变温动物影响非常大,可能会使得生长速度变快,更容易老化。

以上这些案例,已经说明了环境的变化,会对动物的生存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产生影响。

环境变化为何会使陆龟攻击小鸟?

虽然现如今还没有证据表明,陆龟捕食鸟类未来是否会变成常态化,以及主动捕食小鸟对陆龟而言意味着什么。

但是研究认为,“植食动物”只是人类给它们取的名字,它们并不排斥吃肉,比如:大熊猫虽然以竹子为食,但是四川乐山就有一只野生大熊猫,主动攻击了一头山羊,并吃了起来。人们饲养的家畜牛,也被发现过攻击鸟类,并进食的现象。

相对于肉食而言,植物的营养密度较低,而且想要消化植物则必须要演化出较强的消化系统,比如:更长的肠道,以便食物能够在体内储存地更久。而这也是为什么食草动物都大腹便便,而食肉动物比较精炼的原因。

食草动物之所以食草,主要原因是它们难以狩猎其他动物,而植物则随处可见,觅食起来相对比较简单。

在演化的过程中,地球环境的稳定,使得它们在演化的过程中,越来越“专精尖”,比如:为了消化难以消化的植物,食草动物演化出了超长的肠道,以及酸性较低的胃酸,这可以使得微生物能够在它们胃中生存,帮助它们消化食物。

食肉动物为了狩猎,演化出了尖锐的獠牙和锋利的爪子,同时它们的胃酸更强,能够杀死肉类食物中的维生素等。

由于这两种动物为了适应各自的食物,演化了太久,以至于积重难返,无法以其他食物为食。大熊猫其实是个奇葩,这是因为它们拥有食肉动物的胃,却以植物为食。

虽然食草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但它们并未丧失吃肉的能力,当有机会时,它们也会露出狰狞的面目,去攻击比自己弱小的生物。

尤其是当外界环境变得不稳定时,它们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异常行为,其中就包括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