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蓄水20多年,已成鱼儿天堂,水库中的鱼最大有多大?

三峡水库总面积约1084平方千米,是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而成的人工湖泊,三峡水库禁止捕鱼,这项措施也使得这里成为了鱼儿们的乐园,许多鱼儿们在此繁衍生息已经超过20多年,既然如此,那水库中体型最大的鱼,该会是多大呢?

长江流域的鱼

想要知道三峡水库中的鱼有多大,我们要先知道长江流域中最大的鱼是什么?

据不完全统计,在长江流域中一共生活着鱼类424种,占我国淡水鱼总量的40%,其中就包括: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四川民间渔民中,流传着一句谚语:“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其中腊子指得是中华鲟,象指得是白鲟,黄排指得是胭脂鱼。

在这些鱼类当中,中华鲟的体型个头最大,成年个体体重可达300千克,其中最大个体体长可达5米,体重超过600公斤,有着“长江鱼王”的称呼。

中华鲟个头较大,且属于肉食性动物,长江的淡水资源无法供应它们生长,所以它们出生之后,就会跟随着父母回到海洋,在海洋中以鱼类为食。等到产卵期到来后,它们就会再度洄游到长江,经过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返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等到幼崽长大到15厘米左右时,再携带着幼崽返回海洋。

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三峡水库中,体型最大的鱼应该是中华鲟,但非常遗憾的是,长江流域葛洲坝的建立,阻止了它们的洄游之路,使得它们无法到达三峡大坝。

不过为了帮助中华鲟,我国不仅为中华鲟立法,而且还为它们建立了保护地,现如今已经建立了江苏省东台市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以及湖北省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除此之外,还在保护区内设置中华鲟繁育研究中心,目前已经成功实现了人工繁殖,并将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幼苗放归野外,保护它们的种群继续延续下去。

除了中华鲟之外, 我国也在努力地保护长江的其他鱼类,比如:十年禁渔,为了促进四大家鱼产卵,人为放流制造洪峰等。

三峡水库体型最大的鱼

虽然三峡水库中没有中华鲟,但是三峡水库禁渔多年,为不少鱼类提供了避难所,在三峡大坝上游,人们曾经捕捞过多条上百斤的大鱼。

媒体曾经报道过,在三峡水库上游云阳龙缸景区的长江支流中,一位渔民曾经捕捞到了一头体重超过300斤的鳙鱼。鳙鱼大多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层,主要以滤食为主,以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为食。

在三峡水库上游发现了体型较大的鳙鱼,侧面也说明了三峡水库中很可能也生活着不少体型较大的鳙鱼。

还有一位钓鱼人,曾经在长江支流湘江中钓上来一条重达百斤的鳙鱼,据介绍,这条鱼至少生活了10-20年。而三峡水库拦坝20多年,水库中很可能也有不少上百斤的大鱼,只是它们只有在泄洪,或者游到上游被人们捕捞后才会发现。

事实上,为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也为了保护当地的鱼类和生态链完整,我国实行了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原计划打算在2020年初开始实行,但由于新冠疫情,最后在2021年初实行。

相信在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以及对当地鱼类的保护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鱼出现,而且出现地点不仅仅限于三峡大坝周围,而是整个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