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去澳洲大堡礁游玩时,一定会有朋友善意的警告你,必须小心那里的海蛇,它们可能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冲过来咬你一口,但是非常非常不幸的是所有的海蛇都是剧毒的,所以一旦被咬,赶紧终止活动立即就医!
你想知道海蛇为什么咬你吗?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因为“爱”,他爱上了你所以才会咬你一口,这个反常识的答案是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海洋动物专家正儿八经研究了数年才得到的答案,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所有的海蛇都有毒?
所有的海蛇都有毒这个问题令人十分好奇,陆地上蛇类众多,比如我们一般将蛇分为蟒蚺,游蛇和毒蛇,蟒蚺,游蛇无毒,而海蛇则是毒蛇一类,属于海蛇亚科,由远古眼镜蛇科演化而来,有15属,约50种。
海蛇为何都剧毒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一般认为应该是捕猎的措施所然,海蛇在水下很难缠绕技,捕猎需要的是一击即杀,否则猎物游走即使死亡,洋流也可能将猎物冲得无影无踪,因此那些无法在短时间内致死猎物的“远古海蛇”,都已经在演化中消失了,留下来的当然就只有毒蛇了。
海蛇全球分布
海蛇和陆生蛇究竟有哪些不一样?
陆生蛇也能短时间内生活在水中,特别是其在水中犹如神龙摆尾一般的游姿实在非常优美,只是在游泳的时候看到却是十分惊悚。
既然陆生蛇也能入水,那么海蛇还有哪些特殊之处?其实下海可不只是能游泳就行,海蛇为了在海中生存,演化出了和很多海洋鱼类相似的“功能”。
海蛇的尾部扁平如桨,游速很快
头部比较小,有利于在水中降低阻力
鼻孔在水下时可以关闭,避免海水呛入肺部
体型不大,很少会超过2米
肺部比较发达,从头部延伸至尾部,一次呼吸可以在水下呆10分钟
海蛇也有鳞片,并且鳞片下的皮肤很厚,防止海水渗透
舌下还有排除盐分技能,维持体液平衡
但是海蛇有个比较致命的“缺点”,它们在陆地上已经难以爬行,它们没有腹部鳞片,身体已经不适合爬行,除了用肺呼吸外,它们已经成了彻底的海洋生物。
海蛇的蛇毒属于神经毒素,这种毒素有一个特点,就是被咬伤后伤口不是很痛,甚至很多时候都没有痛感和肿胀感,非常容易被忽略,但情况恶化会比较快,逐渐会导致吞咽困难、全身瘫痪等症状,严重的可在数十分钟内死亡。
所以海蛇可是剧毒,没事不要和海蛇玩,不过据说海蛇也很少主动攻击,有经验的潜水员还可以捉住海蛇玩耍,不管这传闻是不是真的,至少种花家绝对不敢。
海蛇咬人真的是因为“爱你”?
2021年8月19日,蒂姆·林奇P.,罗斯 A. 奥尔福德和理查德·希恩在《科学报告》发表了一篇论文,就海蛇攻击人的原因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分析。
论文中称热带珊瑚礁上的水肺潜水员经常报告剧毒橄榄海蛇(Aipysurus laevis)会无端攻击人,一般攻击的方式是会首先缠绕到潜水员的四肢上然后再发起攻击,而主要作者蒂姆·林奇对此展开了研究。
澳大利亚研究组织CSIRO的生物学家蒂姆·林奇(Tim Lynch)博士曾于1994~1995年间在大堡礁附近工作过,他在潜水员被海蛇咬伤的案例统计中发现,大部分咬伤时间都发生在5~8月份的繁殖季,而且“作案者”为雄性海蛇的比例远高于雌性海蛇。
并且林奇博士还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很多攻击人的事件是发生在雄性海蛇和雌性海蛇的求偶失败后,往往此时雌性海蛇已经远离,但雄性海蛇正准备跟上时,突然会冲过来和潜水员纠缠在一起。
其中有一次林奇博士在观察时就亲自遭遇了,一条求偶失败的海蛇直接就冲过来与博士纠缠在一起,而这种行为和林奇博士观察到求偶模式一模一样,而攻击往往在这个时候就发生了。另外研究也表明,海蛇在水下视力比较差,甚至可能无法区分形状,这才导致了这种“误杀”行为。
延伸阅读:海蛇的卵胎生
海蛇分为两栖海蛇和水栖海蛇,前者需要上岸比如在海滨沙滩上产卵,但后者水栖海蛇则是卵胎生,这是一种比较奇特的生殖方式。
卵胎生的海蛇仍然是卵生,但它们不产卵,而是在体内直接孵化(一般不与母体做营养交换),然后小蛇从泄殖腔直接产出,这样的方式可以适应海洋生活,否则海水中没有地方可以孵蛋,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比如海龟属于卵生,它们必须回到沙滩产卵,孵化后从沙滩到海洋这段路可能是很多小海龟的噩梦,因为从产卵到孵化到回到大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卵胎生是一种比卵生优秀,但要劣于胎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