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8年
(明嘉靖三十七年)
未来的抗倭名将戚继光
在倭寇手上吃了大亏
上万明军打一千倭寇
死伤居然接近三千
这是明朝历史上最惨的胜利
不过
此时的他三十岁
还没成长为武将的完全体
他缺的,是一次
奇遇
老师傅真的没有骗他
学了秘籍后
戚继光如虎添翼
大杀四方
多年后
夕阳西下
倭寇被打得落荒而逃
完全体的名将戚继光
沉默地望着远方
想起的
是曾经指导过他的那个背影
同样是1558年
这个老师傅不顾外人的非议
和文人的鄙视
接下狗官硬递过来的offer
扛起了抗击倭寇的大旗
在隐居了十六年后
毅然决然地出山了
一般来说,厉害的人
要么是开局一把斧
装备全靠自己撸
要么是开局金手指
从智力上领先别人一大截
唐顺之则属于第二种
开了挂不可怕
可怕的是
开挂的比没开的还要努力
天资聪颖就算了
唐顺之还老整野性学习
一学就是一通宵
读书常彻夕,母任宜人怜其稚弱,辄吹灯令寝,先生椟其灯,俟母寝熟,始发以为常。
——《中丞荆川唐先生传》
就这样,唐顺之小小年纪
就已经读遍经书
持之以恒的野性学习
让他在高考(科举)时
一路火花带闪电
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会试第一
杨一清,他的老乡
想卖他好处直接内定他为状元
一夜里先后五次派人去找他谈
面对一夜五次郎的短信轰炸
唐顺之理都不理
甚至觉得有点烦
当然
拒绝的后果
就是状元榜眼探花都没他的份
最后不出所料
拿了个二甲第一
另外,当官后
张璁(cōnɡ),礼部尚书
十分看重他
想借机把他调到礼部做事
当成自己的亲信培养
结果——
唐顺之真的是呆子吗?
当然不是
按他的聪明
如果想搞点小动作
比喝白开水还要简单
可他为什么不搞呢?
而且
他和张璁(cōnɡ)的事儿还没完
后面唐顺之被调去修史书
张璁刚好是主管
两人互相看不顺眼
就差找块地掐上一架
唐顺之觉得没意思
于是——
没想到
张璁听信谣言
以为唐顺之是特意跟他唱反调
批都不给他批
而是直接开了辞退信
璁怒,即刻拟旨,
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录用。
——《荆川唐公传》
张璁的话
对别人可能还好使
对皇帝可不管用
毕竟张璁死后
嘉靖不仅立马把唐顺之拉回来
还让他留在太子身边当官
嘉靖常年不上朝
没法接受朝拜
唐顺之出于大局考虑
建议让太子代劳
接受朝拜
嘉靖听完当即表示
一番起起落落后
唐顺之看破世事
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隐居生活
隐居的时候
他坚持一贯的野性学习法
不断学习新知识
量变引起质变
最终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全能王者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顺之于学无所不窥。
自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弧矢、
勾股、壬奇、禽乙,莫不究极原委。
——《明史·唐顺之传》
想跟他BB的
不好意思,他文理通吃
急了想跟他动手的
他枪法、拳法、箭法
任君选一种死法
不管玩文的,还是玩武的
他都打遍天下无敌手
▼
嘉靖三十余年
倭寇那边老在沿海搞事情
打着打着发现明军都是战五渣
气焰就变得越来越嚣张
他们很嘚瑟
却没人治得了他们
眼看倭寇越来越凶
就要绷不住了
大贪官严嵩的狗腿子赵文华
之前和唐顺之同批高考的,有点交集
连忙多次去请唐顺之出山
想依赖他的智慧去对付倭寇
此一起官,颇纷物议,出非其时,托非其人!若能了得一两事,急急归山,心迹庶可少白于天下!不然,将平日所守而尽丧之矣。
你问唐顺之犹豫吗?
肯定的
虽说他心中仍存为国奉献的使命感
但答应邀请
等于变相站了狗官的队
对他名声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声名与使命
何从抉择?
最后
唐顺之还是不顾众人的非议
选择复出当官
因为......抗倭前线需要他
▼
首先
核查抗倭士兵人数的过程中
他发现某个镇
少招了三万兵入伍
面对地方官员的失职
他用自信而狂傲的口气
这样问道——
巡视的过程中
他发现常年驻守的士兵将领
都是怂包
一度怕到不敢下海战斗
倭寇打到家里
该缩就缩,该给就给
众所周知
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
所以唐顺之直接——
是以贼惟不来,来则登岸,残破地方......又罪及兵备海道而止!——《唐顺之集》
▼
抗击倭寇方面
他提出要先发制人
把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倭寇
扼杀在海外
于是带兵冲锋打到人家老窝去
打得倭寇闻风丧胆抱头鼠窜
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
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
——《明史》
不管是攻还是守
玩阳的还是玩阴的
都给倭寇们安排得明明白白
还没等倭寇都被打退
他却在抗倭中途不幸病死
先走一步
他是病死在海上的
因为他希望自己
要么死在战场
要么死于尽忠
要么便死在海上
而且在临死前
他挂念的,全是抗倭军队的事
虽然他倒下了
但中国自古不缺爱国的人
戚继光,那个曾经被他指导过的青年
从他手里
接过了抗倭的旗帜
不过朕觉得
像唐顺之这种狂而磊落的人
如果你问他
为什么要冒着被满大街非议
以及被文人联合唾骂的危险
去趟这一趟浑水
悠闲隐居,保一个晚节清白
又能流芳后世,不香吗?
他可能
会这样回答你——
参考文献
[1] 张廷玉. 明史.[M]. 中华书局, 1974.
[2] 李金坤.唐顺之“本色论”及其崇陶情结发微[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0,26(03):29-36.
[3] 邵金金.论唐顺之的人格精神与晚岁出山抗倭[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02):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