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人就坐在我对面,一本正经地问我:“CC啊,我问你个事儿,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我知晓,这个问题的理想答案是:毕业了我想去**公司的**部门,然后计划在*年内当上某个职位。
我有些犹豫,不是不愿意回答,也不是羞于和她谈论梦想,我对她还没有这些生疏与防备。而是,我清楚知道我心底的能给的答案不符合这个理想答案,觉得不说也罢。
举箸思量半晌,还是答的有些含糊,但神态却是认真的,我凝视着她的脸庞:“我想努力赚钱,赚很多钱。”她“噗嗤”一声笑出口,扭头翻了个白眼,对我这个思考了半天的回答表示失望+无语+无奈+无力吐槽。
“废话,你这还是跟没说一样,我是问你,你的人生规划。”
我眨眼点头,示意明白,继续扒下一口白米饭。看着她一副不知道怎么和我沟通的样子,我皱眉吸一口气,语气近乎是赌气:“我不想过朝九晚五的生活!”她双目骤然生出喜意,流光溢彩,似乎是欣慰我终于答到点上了,又似乎是,她也有此共鸣。微笑着双目迥然地朝我扬了扬下巴:“继续。”
“我不想做上班族,不想朝九晚五,我向往相对比较flexible(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环境,我的梦想就是办一本杂志。”
她不住地点头:“我也是,不想做上班族。”
“那个梦想很烧钱,所以我现在就想努力地赚很多钱。”
“CC,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她含笑真挚地看着我,缓缓说给我听。
一如既往地,像个小太阳,给身边的人传递着光和热。
面对她毫不吝啬的期许与鼓励,我挠挠头,笑得有些忸怩:“唉,哪有那么容易,现在没钱不说,一个刊号都特别难申下来。”三分自谦,七分大实话。
我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件事,不记得那天我和小雯在谈论什么,依稀是唏嘘当下作家界的抄袭之风。我一时口误把“我们这些小作者”说成了“我们这些小作家”,引来小雯难以置信的表情:“你这还作家呢?”如果是你,你会是什么感受?
我当时虽然有些尴尬苦涩,但还是没有解释,觉得已经没有必要了。
而此刻坐在我眼前的这个人,Karan,她也是我在公众号申下来的第二天就对我说:“CC,祝你早日当上作家!”
我有时不够聪明,好在心思还算敏锐,至少察觉得出哪些人说哪些话是客套虚以委蛇,哪些话是真挚诚恳。她永远属于后者。
人与人之间关系很微妙,尤其是在同麾下同事之间、同年龄同学之间,甚然。微妙的嫉妒与不甘,大部分人都不太愿意打心底里由衷地赞美别人、鼓励别人、认可别人,除非那个人真的明显地高出自己太多。似乎,说出口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因为呢,别人的好,会映射出自己的不好,别人的勤奋会映射出自己的懒惰。
然而我也深知,这世上,除了父母至亲,再难有人全心全意不带私欲地为你的美好而开怀。可我们要明白的是,就算别人不care你的晴雨风云,这也不算是人家自私,而是,无论你的好与不好,于旁人而言都是:“这是你的生活,跟我有什么关系?”
若还有,便是馈赠。
面对其他亲友的肯定,内心感恩之余,我偶尔会无奈地补上一句:“你对我哪来的自信?”可对于她给我的多番鼓励,我从未问过一句,也从未想问过。也许是她的轻言缓语,听起来很有力量。也许是她眼神太过真挚,无法不被她感化。也许是她打心底里发出的笑容,不带一丝勉强客套,让人恍惚觉得,一切都会很有希望……总之,就是能让人轻易地去相信,自己真的会有她说的那样好。
我不是她的闺蜜,她也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但可以肯定的是,两年多的相知相解,相伴相惜,彼此对于我们,都是很重要的人。也许等她再从美国回来,时空会剪断我们共同生活的纽带,各自拥有一段新的、彼此不曾参与的生活。到那时,不知各在何方,陪伴着怎样的人,这也只有到那时候才知道了。
人生的分岔口越来越多,我们在不同的轨道上奔跑。有些人,来来去去这些年都没有走丢。有些人,即使散落天涯,相见无期数,我仍然感恩。感恩有过你的岁月,感恩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为自己助过力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