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河南邓州汲滩大桥附近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飞蛾,据当地居民介绍,飞蛾数量铺天盖地,只要一阵风吹过,就会看到飞蛾漫天飞舞,就像是下暴雪一样。
如果行人不小心闯入其中,将会立即被飞蛾淹没,身上和脸上都会出现一阵阵瘙痒。
根据当地居民介绍,往年也有飞蛾,只是数量没那么多,那今年为啥会出现飞蛾大爆发呢?
蜉蝣
有人说,这种飞蛾叫做“涨水蛾”,它的出现意味着当地会出现暴雨,但事实上,人们拍摄到的“飞蛾”并不是飞蛾,而是蜉蝣。
蜉蝣可能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种生物,古人们经常会将蜉蝣写入到诗词中,比如:《诗经.蜉蝣》写道“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赤壁赋》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你应该还听说过蜉蝣朝生暮死,来表示蜉蝣只有一天的寿命。但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蜉蝣都是它的成虫状态,蜉蝣的一生要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除了成虫和亚成虫时期之外,其余时期都生活在水中。
蜉蝣在水中要生活1-3年时间,大约更换20次“外衣”,才会化为亚成虫,亚成虫出水之后再经过24小时蜕皮,才会成为“成虫”。从这方面来看,蜉蝣的寿命也没有那么短暂。
从人类角度来看,蜉蝣对于人类是有益的,这是因为蜉蝣幼虫会以水中的蚊子幼虫孑孓为食,减少蚊子的滋生。另一方面,蜉蝣幼虫又是当地鱼虾的食物,它们的兴盛也会促进鱼类的兴旺。
成虫蜉蝣就是古人诗词中所描写的蜉蝣,它们的外形和飞蛾差不多,但它们没有口器,在成虫期间不会进食,完全依赖身体储存的营养为生。
成虫的蜉蝣只有一个目的:交配,它们会飞舞到空中寻找伴侣,与之交配。这里多说一句,虽然成虫蜉蝣只有一天的寿命,但它们一般在白天不活动,只有在夜晚时才会在水边飞舞,寻找配偶。这也是为什么河南邓州蜉蝣会在夜晚大爆发。
交配之后的雌性蜉蝣,会将卵产在水中,而它们自己也会随之而死亡,死亡之后的它们又会成为当地鱼类以及鸟类的食物。
为啥蜉蝣会大爆发?
人们奇怪的不是为什么河南邓州出现了蜉蝣,而是为何会发生“蜉蝣大爆发”事件呢?蜉蝣大爆发又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说,蜉蝣成虫一般都是成群出现,而这也是它们的无奈之举。原来啊,蜉蝣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根本没有任何自保能力。而且,它们的飞行速度并不快,当它们贴着水面飞行时,鱼类会跃出水面吞食它们,当它们在空中飞行时,鸟类也会把它们当作是食物的来源。比如:在此次河南邓州蜉蝣大爆发时,就吸引了成百上千只黑鸟的注意,这群黑鸟就是来捕食它们的。
天敌环伺,而自己的力量又过于渺小,这就导致了如果它们单独出行,必然会遭到天敌的埋伏,甚至会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必然会影响到蜉蝣的交配和种群延续。
为了能够躲过天敌,并且能够产卵交配,蜉蝣演化出了成群活动的习性。当蜉蝣数量足够多时,即使有一小部分蜉蝣被天敌掠食,仍旧有许多蜉蝣能够完成繁衍和交配的任务,如此一来它们的种群就不会灭绝。
其次,蜉蝣稚虫对水域的适应与要求较高,专家们会根据它们的种群数量和生活状态来监测水域类型与污染程度,此次河南邓州出现蜉蝣大爆发事件,侧面也说明了当地水质较好,生态环境也较好。
虽然当地发生了蜉蝣大爆发,但由于蜉蝣没有口器,无法进食,所以它们不会给当地带来破坏。只不过由于蜉蝣朝生暮死的习性,它们大量出现之后也会大量死亡,来不及被鸟类以及鱼类吃掉的遗骸,将会给当地环卫工人带来一定压力。
蜉蝣大爆发预示着灾难吗?
虽然河南最近频繁遭遇灾难,尤其是洪灾,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但要知道的是,蜉蝣一般要在水中生活1-3年,才会化为成虫。也就是说,此次蜉蝣大爆发和洪水没有关系。
另一方面,蜉蝣本就有成群活动的习惯,而且当地往年已经发生过两次蜉蝣爆发,国外有些地方,更是经常遭遇蜉蝣暴发,都没有引发灾难。所以此次蜉蝣大爆发只是正常现象,我们无需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