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代十国南方流行随葬俑,而北方却少见随葬俑呢

五代十国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政权分立,军阀割据,人人自危。在这种情况下,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方的墓葬习俗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南方地区就流行一种随葬俑。那么,随葬俑是什么年?为什么五代十国南方流行随葬俑,北方却少见随葬俑呢?

随葬俑就是利用木、陶等材料制成的陪葬的偶人。在形象方面,随葬俑一般会真实模拟特定社会特定身份的人或物,如宫女、武士等,也有反映人们想象力的神怪俑等。

上图_ 赵廷隐墓 彩绘伎乐俑组成完整乐队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五代十国的随葬俑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福建地区这三个南方地区。

1.长江上游地区的随葬俑

目前,在长江上游发现了六座带有随葬俑的墓葬,其中有五座是后蜀政权广政年间的墓葬。这里举一个例子。后蜀宋王赵廷隐墓可谓是豪华墓葬,较完整地呈现了达官贵人富丽的生活。在附近墓葬陪葬陶俑数量徘徊在十至二十之间的时候,赵廷隐墓的陶俑数量突破了四十大关,接近五十件。

值得一提的是,赵廷隐墓的陶俑有不少是鎏金陶俑。陶俑的种类更是包括文官俑、武士俑、神怪俑等多个品种。手持不同乐器、身着外域服饰的伎乐俑有十余件,构成一支完整的乐队。后蜀虽建国于乱世,且偏安一隅,但统治者孟昶颇励精图治,使得境内太平,帝、官、民都有安宁的生活。所以赵廷隐生前富贵,也要把歌舞升平的贵人生活带到墓里。

上图_ 杨吴墓出土木雕双人首蛇身俑

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随葬俑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出土的随葬俑数量乃为五代十国之最。笔者简要介绍一下墓葬数量较多的杨吴、南唐两个政权的随葬俑状况。

杨吴政权有带有随葬俑墓葬七座,随葬俑皆为木制,雕刻水平参差不齐。以寻阳公主墓为例。寻阳公主墓出土木俑四十五件,木俑的种类有男俑、动物俑、女俑等。男俑和女俑总量占所有出土木俑的四分之三,其中男俑数量为二十件,女俑数量为十三件。男俑一般有守卫墓主和服侍墓主的文化含义,执盾武士俑可谓是威风凛凛,跪俑则是姿态谦恭。女俑则主是侍女俑和舞女俑。看来杨吴贵族去世后,也要有人守卫和服侍,还不忘娱乐啊。

上图_ 南唐的随葬女俑

南唐带有随葬俑的墓葬有十座。南唐的随葬俑在制作材料、雕刻工艺和事物样式上都优于杨吴。南唐随葬俑有陶俑和木俑两类,陶俑较木俑高大。

在雕刻工艺方面,南唐二陵出土的随葬俑雕刻工艺,尤其是陶俑的雕刻工艺相当出彩。南唐钦陵随葬的陶俑有一百五十六件,南唐顺陵随葬的陶俑为七十四件,数量最多,但保质保量。以男女俑为例。男俑的动作丰富,或抱卷,或持剑,或持盾,或双手交叠胸前,或双手分置胸。女俑发型多样,有高髻、单髻以及双髻三种发型,发髻周边还打有插头饰的小孔。

上图_ 南唐陵墓出土的人首鱼身俑

3.福建地区的随葬俑

福建地区的随葬俑大多为陶俑。由于闽国国君迷信鬼神,所以福建地区的随葬俑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突出的表现的是福建地区的神怪俑相比长江流域的神怪俑形式多样,数量丰富,如有十二辰俑、人首鱼身俑、马头俑等。

唐朝对随葬品规格有详细的规定,五代十国继承了唐朝有关随葬品数量的规定,但在许多地方有突破了唐制。

上图_ 南唐二陵

五代十国随葬俑对唐制的突破

尺寸方面,南唐二陵等墓葬俑的高度均高于一尺或是七寸的唐制规定。唐制要求随葬品“不得使金银雕镂、贴毛发装饰”等,而后蜀宋王赵廷隐墓中就有使用描金装饰的俑。为什么五代十国的随葬俑会有这些变化呢?

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四分五裂,各个政权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各不相同,统治者自诩为一方长者,便用随葬俑的增大和描金来凸显自己身份的尊贵。而在较为安定的地方,“凡官人百姓,竞为奢僭越,不依礼式”。在乱世中,官民由于占据物质等资源的优势而具有安全感,于是奢侈之风大兴,这也波及到了墓葬领域,使得随葬俑趋向数量丰富,工艺华丽。

上图_ 敦煌五代壁画里的百姓

为什么北方不流行随葬俑呢?

有趣的是,南方随葬俑已经成为潮流,而北方却毫无流行随葬俑的趋势。要知道,同为乱世时,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的随葬俑不比南方的少。而在唐朝,民族间交流增多,富有特色的胡俑也是备受两京达官贵人的宠爱,一度成为北方的热门随葬品。到了五代十国,北方却突然不兴随葬俑了,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就是南方政权统治相对稳定。

上图_ 后晋、后蜀、南唐、南楚、南汉、吴越

五代十国时期总的来说是乱世,可是南北方政权的统治稳定程度还是不同的。北方有梁、唐、晋、汉、周五代,统治者的姓氏有朱、朱邪、李、王、石、刘、郭、柴八个,皇帝数量则是高达十三个。要知道清朝二百余年国祚也只传位十三位皇帝,五代十国持续不到六十年就已经出现十三位君主,并且“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这足以说明政治局势的险恶。统治者争权夺势,不顾礼义,民间的礼仪文化更是乱糟糟。

欧阳修《新五代史》记载五代的百姓“寒食野祭而焚纸钱,居丧改元而用乐”,人们在寒食节扫墓并且焚烧纸钱,在服丧改元期间娱乐,这是不合礼制的。寒食节本是为了纪念遭遇火焚的介子推的忠贞之志而设,所以在寒食节需要禁火寒食,烧纸钱需要火,也有烟,这违背了寒食节的习俗。服丧期间,一般人都不能娱乐,而五代人却用乐娱乐,这明显是没有对逝者敬畏之心和基本的礼貌。

混乱的局势造就凌乱的墓葬文化,随葬俑虽然是前朝的风尚,可当统治者百姓都自顾不暇,无心礼仪,军费又开支庞大时,谁还会遵守前代的丧葬习俗呢?

上图_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

而南方政权相对北方稳定。魏晋南北朝,由于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开发土地,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慢慢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南方十国虽然偏安一隅,但是由于战争相对北方少,政权更迭不频繁,百姓也能因地制宜,安居乐业。

所以南方十国相对北方五代统治稳定,更容易耽于安乐。在继承原有的俑文化后,南方十国统治者还根据实际变化出许多新的花样,力求让随葬俑成为自己尊贵身份的象征。

作者:夏祯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龚依冰《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十国墓葬随葬俑研究》

【2】陆晗昱《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问题研究》

【3】欧阳修《新五代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