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已经渡江,终于快回家了!它们为何北上,还会离家出走吗?

快一年半了,流浪象群终于在人类的引导下穿过了元江,虽然离普洱栖息地还有20多公里,离勐养保护区200多公里远,但已经到达了适合亚洲象生存的区域。

亚洲象并非都在保护区内生存

在非洲大陆上,动物会出现季节性的大规模迁徙,包括非洲象。迁徙原因是非洲季节性干旱,需要寻找食物与水源。

我国亚洲象密度最高的地区为西双版纳内的“勐养自然保护区”。这里地处热带边缘是一个“热带雨林”保护区,大多数时候都是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即使出现干旱季节,时间也不会太长,但不是所有大象都老老实实呆在保护区内。

(亚洲象种群分布,短途迁徙以及北上路线)

亚洲象常以家族为单位群居,在短时缺食的季节中,它们会四处短距离迁徙。例如:有个“缺耳朵”家族经常会从勐养向南跑到勐罕(黄色路线)生活一段时间再返回。还有一些家族会西至澜沧再返回(绿色路线),还有些东至江城(蓝色路线)。更有一些象群出去之后就不再回保护区,长期在当地“生根发芽”(黄色框为各地定居数量)。

“小断鼻家族”经常在普洱与勐养之间南北徘徊,但这次到达普洱后突然继续北行,直接跑出了亚洲象宜居地,成功“出圈”,引起各界关注。

它们为何继续向北走?可能是单一因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亚洲象不会说话,一切只能靠猜测。

数量增加

主流的说话是我国保护较好,亚洲象数量增加,而食物与栖息地却不够了,特别是在食物短缺的季节中。亚洲象个体大,植食性,需要从难以消化的纤维素中获取能量,一天能吃下几百斤。因此栖息地需要足够大才可以供养亚洲象。

在我国,亚洲象最少时仅剩约150头。如今数量扩大了一倍,约为300头,食物(栖息地)也需要翻倍。当栖息地赶不上亚洲象扩张时,一部分亚洲象就会面临种群内竞争与缺食的问题。为了避免竞争,解决食物问题,亚洲象群会向外扩张寻找新的栖息地。

随着扩张,象群的生活范围会越来越大。象群原本按着以往的路线北行,但由于亚洲象数量扩张,有些其他亚洲象家族(7头)比它们更早到达。这里的森林数量少,难以食物供养两个家族。当“断鼻家族”发现了其他象群生活的痕迹,决定走得更远。

随着它们走出西双版纳保护区,与人类交集便多了起来,可供它们生活的森林也越来越少。

被人惯的

在东南亚,象群闯入农田,践踏庄稼是常有的事。象是一种挑食的动物,相对于纤维素,只要吃过庄稼或者水果,它们便“难以忘怀”。

(扫空玉米地)

当断鼻家族进入人类的领地后,由于我们的保护意识增强,它们的胆子便大了起来,在农田与村庄中四处寻找美食,甚至误喝了酒。

(两头大象因喝酒掉队被遣返)

当然,由于它们太可爱,数量又稀少,全世界都成了“惯孩子家长”,它们一路破坏,保护人员一路买单,连熊猫见了都要羡慕三分。据之前统计,有段时间40天内,象群造成了约680万的经济损失。

为了引导象群走向玉溪,保护人员投喂了4吨的菠萝、玉米等美味,仅8小时就被扫空。象群心想: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好,前面还有更多的美味等着我们,再也不啃草了!

全球变暖

还有部分研究人员将亚洲象的出走归咎于“全球变暖”。八千多年前,黄河以南都较为温暖,亚洲象曾发生过大规模迁徙,一直扩散至黄河附近。后来随着人类压制以及气候转变,又一路被压缩至南端。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我国北部暴雨有明显增多的现象。因此,有些专家认为是全球变暖导致了雨带向北移动。原本高纬度的欧洲、加拿大也频频出现破纪录热浪。

随着全球变暖导致热带干旱时长增加,雨林逐渐向高纬度地区扩张,热带地区的动植物也会向北扩张。动物在气候的感知上更强,或许是断鼻家族的领头象感受到气候细微的变化,便跟着感觉一路北行。

亚洲象还会出来吗?

如果大象出走的原因是“全球变暖”,那么肯定还会有大象向北移动。如果是数量扩张,为了出来觅食,大象也会继续出走,但是方向不一定是向北,而且不一定会像这次走这么远,因为这是同时出现多个因素造成的。

对于大象的出走,大多数人都是隔岸观火,但对于云南地区的人民来说,偶尔出来走一圈就行了,还是老老实实在保护区呆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