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这次东京奥运会的女子乒乓球赛场上,有一位年仅12岁的小将亨德·扎扎格外引人注意,她是本届奥运会年纪最小的运动员,来自叙利亚,她的国家战火纷飞,能够参与到奥运会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她的故事也感动了不少人。
只是很可惜,在本次的女单比赛当中,亨德·扎扎没有能够晋级。但中国奥委会知道了她的情况之后,向亨德·扎扎发出邀请,邀请她来中国参加训练。
事实上,亨德·扎扎并不是唯一一位被邀请来中国训练的外国运动员。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本届奥运会男单和女单的16强选手,除了中国运动员之外,国外运动员几乎或多或少都和中国有关系。
有一些是出生在中国的运动员,后来代表其他国家参赛,比如:张本智和;有的则是长期在中国接受训练或者参与到中国的乒超联赛。在这些运动员中,有不少人都会普通话,并且说得还特别好,比如:石川佳纯。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乒乓球运动员和中国有关?这背后到底有何玄机?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国乒乓球队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养狼计划
放眼乒乓球的历史上,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几乎垄断了整个乒乓球界。10位乒乓球的大满贯选手当中,有9位来自于中国,剩下的那个是瑞典的乒乓球名将瓦尔德内尔。
在乒乓球的国际赛事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运动员几乎包揽了大部分的金牌,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就拿奥运会来说,这20年来,丢掉的金牌屈指可数,仅有2004年的男单和冬季奥运会的混双。
面对中国这种几乎垄断乒坛的局面,从上世纪末开始,国际乒联出台了各种规则来限制中国运动员。2000年,国际乒联把乒乓球从38毫米改为40毫米,就是为了限制中国乒乓球,结果没想到,中国运动员很快地就适应了,继续包揽各种赛事的冠军,后来,国际乒联还在规则上下手,尽可能让中国乒乓球队少拿奖牌。不过。总体而言,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乒乓球的统治地球。
对于咱们国家而言,乒乓球多拿金牌是好事。但客观地说,总是咱们在垄断这个项目,对于乒乓球这个项目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就曾无数次对中国乒乓球一家独大的现状,表达了担心。因为这样的垄断会使得各国对于乒乓球的投入越来越少,毕竟没有人可以打得过中国。而这不仅会导致打比赛的选手数量变少,水平降低,就连民间对于乒乓球的关注度也会下降。如果这样的趋势一直持续下去,那么有朝一日,乒乓球这个项目很可能会因为不受全球各国的普遍关注,而被踢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对于乒乓球这个项目而言,这无异于灭顶之灾。
于是,2009年初,蔡振华在接掌中国乒协时,就提出了一项着眼乒乓球未来发展的长远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养狼计划。
养狼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让更多的中国教练和球员出国交流,同时让更多的外国选手来到中国训练,帮助外国选手提高水平,缩小与中国选手的差距。
养狼计划会带来什么好处?
养狼计划使得近些年来,许多外国选手的水平突飞猛进,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选手福原爱。
但中国乒乓球的目的不仅于此,他们下的这盘棋其实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球类运动是足球、篮球。足球和篮球的流行实际上离不开商业化,足球有五大联赛,即便中国的足球水平不高,但中超联赛的冠名权和广告收益都非常高;篮球方面,美国的NBA,欧洲联赛都搞得不错。商业化和人们的关注度是相互绑定的,关注度越高,商业价值也越高。
客观地说,乒乓球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不高,因此乒乓球的商业价值一直不高。养狼计划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更多的国外运动打球,培养各国看乒乓球的群众基础,提高关注度。同时由于国外选手水平的提升,乒乓球比赛的悬念也会增加,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观看比赛。
比如:乒乓球女团决赛,收视率达到了2.77%,远超其他节目的收视率。
另外,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女混双决赛中,伊藤美诚和水谷隼对战刘诗雯和许昕时,爆冷赢下冠军,在日本平均收视率达到了24.6%,最高达到了40%。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我国运动员对阵日本选手伊藤美诚时,我国和日本的收视率都创新高,远远高于其他项目,在网络上的热度也居高不下。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奥运会上丢了一块金牌,但却给乒乓球带来了不少的关注,这对于乒乓球项目而言,无异于是好事。
当关注度达到一定程度上,就会有人愿意投资,乒乓球就可以成为商业价值很高的运动项目。当乒乓球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时,它就会越来越流行,影响力越来越大,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成为像足球、篮球一样的世界级运动项目,乒乓球项目才能细水长流,这要远比中国队一家独大更为重要。
因此,“养狼计划”实际上是中国乒乓球队在致力于促进乒乓球项目长远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