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福建成了高温榜上的常客,被太阳炙烤得和一块烤翅中没有什么区别。
于是,不少福建人开始动起了歪心思:要是来一场台风解解暑就好了。
当然,这个台风一定要符合福建人对好台风的要求:不占用周末,来势凶猛,停学停工,但中途调转风向或者强度变低,危害减弱,最后象征性下雨交差,市民没有损失,还可以获得雨后的清凉。
这不,台风卢碧因为看上去过于来势汹汹,不符合好台风要求,已经被“六大福建抗台风神器”合力赶走(不是),原本预计登陆地是福建,但路径越来越往西,目前已经登陆广东汕头。
当然不排除卢碧还会继续影响闽南地区,不过,福建人没在怕的,因为他们有六大抗台风神器。
会说出“不以放假为唯一目的的台风不是好台风”的福建人,看起来就像个要求台风“外强中干”的渣男,但真正面对台风时的福建人,态度冷静操作熟练得也让人感到害怕。
有些省份的小伙伴在台风天来临前疯狂网购泡面、胶带、充电宝,还有砖头,而在台风中身经百战的福建人,却关注于被台风吹下来的芒果(当然这不对)。
福建人表示,在福建遇见台风,就和在东北遇见大雪一样,多年来一到夏天要么抗日(大太阳)要么抗台(风),大家都习惯了。
更何况当台风来袭,福建人还有神秘力量六大护法,没在怕的。
在福建人的心中,海岸线上从南到北的“六大抗台风神器”就是护佑一方百姓的守护神:
漳州定风珠,可定强风;
厦门郑成功,持剑移风;
泉州郑成功,骑马御风;
莆田妈祖像,驱避妖风;
福州镇海楼,镇守邪风;
加上位于宁德的福鼎太姥娘娘,一旦结阵,只有一个后果,那就是:台风退散。
而要说这些“六大抗台风神器”在福建人心中的地位,就得说说它们是如何对台风“发大招”的。
漳州定风珠其实是1984年建成的漳州市国家女排训练基地门前的景观建筑,前面是一个中国女排姑娘雕塑,后面是一个顶部托举着排球的碑柱,2016年当地把排球更换成可亮灯。
换灯后,2016年的超强台风莫兰蒂就按气象部门的预测,直奔漳州而来。严正以待的漳州发布了超强台风预警,但就在还差几个小时台风就将按照预测登陆漳州时,定风珠上的灯熄灭了,之后台风神奇地转向了。
随后的台风“鲇鱼”,不仅移动路径和台风莫兰蒂相似,就连接近漳州前,定风珠熄灭让台风昏了头脑转向了的情节也一样,就此定风珠就成了漳州人民心中的抗台风NO.1。
而泉州大坪山上身骑骏马的郑成功雕像不愧一代名将,被除名的台风“天鸽”在16小时内一路从“台风黄”飙升到“台风红”,而天鸽的整个飞行路径远远避开福建,只用侧翼在福建下了雨。
泉州的网友对此拍着胸脯说:那还不是因为福建是郑将军罩着的地方。
△泉州朋友圈当年流传的台风天鸽与郑成功的“聊天记录”
在泉州人的心里,将军马上抬手的姿势就是在对台风说:登陆密码,我是不会给你的。
就算有那么几次没拦住台风,福建人也会为神器们找好借口。
熄灭的定风珠被解释成莫兰蒂因为丧失照明而拐道厦门,当时正值中秋时节,一部分厦门人表示,一定是郑成功博饼去了,才让莫兰蒂有机可趁;另一部分厦门人则认为,错在郑成功雕像前的双子塔,太煞了!
厦门的郑成功雕像虽有败绩,却不妨碍厦门人继续崇拜背手扶刀驻守山头的郑成功,每次台风来临,还是会相信这个成功的男人。
几位“抗台风神器”之间的互相支援也非常动人,充分发挥了本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至少在结阵时坚决不允许三缺一。
而这几年几乎都没有台风正面登陆福建:自2016年3个登陆台风对福建造成严重影响后,2017年2个台风登陆福建,影响较弱,2018年至2020年,每年各1个台风登陆福建,除了2018年的玛丽亚之外,影响程度大多不重。
要知道建国后到2019年,登陆福建的台风共计129个,仅次于广东和台湾,是妥妥的台风登陆“大户”,以至于福建人几乎都有点不习惯。
△来源:中国天气网
于是前段时间,一位坚信是镇海楼开启台风结界导致台风变少的网友,上便民平台上申请拆除福州的镇海楼,以便放入几个台风,给福州降降温。
一时间吃瓜群众笑了,福州人民惊呆了,纷纷表示:大台风来了你来镇啊?
当然,这样无理的要求只能得到“请相信科学”这样的回复。
但无论如何,相比于其他网友转发谢霆锋让风停这一行为,每到强台风来临,福州人祭出镇海楼,泉州人看向郑成功,漳州人期待定风珠熄灭……才算是常规的福建操作,毕竟都市传说,总比谐音梗有内容得多。
事实上学过中学地理就知道,每年太平洋上生成台风的个数和登陆或影响我们的台风个数是由大气环流决定的,和镇海楼、定风珠、郑成功雕像什么的没有关系。
关于台风突然转向的问题,其实每次气象部门做的都是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台风的走位本就有不确定性,有的台风走位注定风骚。
这些建筑或雕塑始终在那里,但每年影响福建的台风情况却有多有少,有强有弱。
神器“显灵”,只是巧合,只不过是缘由人们对各自家乡地标建筑、文化象征所寄托的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以福州镇海楼为例,2008年镇海楼重修竣工,但2015年13号台风“苏迪罗”就对福州造成了严重的风雨影响。
而2003年镇海楼还没有开始修建,但福州≥37℃以上的高温天数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的。
当然,面对天灾,不只有福建人会突然按下玄学的按钮。
每逢四川下暴雨,当地的网友们就开始在网上吐槽:快把成都博物馆的“镇水神兽”石犀给埋回天府广场钟楼去。
△来源:成都博物馆
浙江的舟山人也坚信2015年的强台风灿鸿,就是因为舟山的南海观音大佛才转向的。
虽然专家们从科学的角度一个个出面解释,例如山脉让台风转向,例如大气层的变化让台风减弱……
但上流君相信,等下一次台风来了,福建人还是会祭出这些“神器”并劝台风善良,毕竟福建人自己都承认,他们是真的好迷信啊。
毕竟是玩游戏也要在游戏里“拜拜”的程度,你让福建人放弃他们对“六大抗台风神器”的精神信仰也不是不行,但搞不好他们会找到替代品。
更何况对“六大抗台风神器”追根究底,除了海神妈祖有权干涉海上风雨为船只护航外,其他的“神器”跟台风可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
福鼎的太姥娘娘是茶之母,郑成功是武将,定风珠受建国后不许成精的条例影响,已经断绝了修仙之路,就连600年间历经了多次损毁重建的镇海楼,也只是取得“镇海防陆”的军事意义。
毕竟福建人不仅不缺信仰,相反,福建是一个民间信仰高度发达的地方,动物神、植物神、风神、雨神、天神、地神、石头神、生殖神、医神、瘟神、海神、祖先崇拜、忠臣崇拜、乡贤崇拜,不一而足,应有尽有。
换一个巧合,“六大抗台风神器”的名字说不定就转手送给别的神了(神:你礼貌吗)。
而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和福建人靠山吃海,艰苦朴素的生活传统有关。
尤其是对沿海的福建人来说,在古代的生产条件下,无论是出海捕鱼还是远航商贸都是真正赌上性命的事儿。
因此对神迹产生朴素的信仰,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以致于还形成了“民船拜妈祖,官船拜尚书”(兼任“城隍”、“水部尚书”的抗元儒将陈文龙还是个状元)的风俗。
虽然如今“官船”是不可能拜尚书或者妈祖了,但拜妈祖早已从福建沿海传向了福建山区,并向外辐射传向了台湾、日本乃至于世界各地,成为海内外华人文化认同的纽带。
到了农历三月疯妈祖,台湾的信众恭请妈祖绕境的活动,甚至跃升成为世界级的三大宗教活动之一。
而闽南沿海的人们至今还会举行送王船(也就是“烧王船”)的仪式,甚至一些闽南同学,即使家中已经不再从事捕鱼业,还依然保持着吃鱼绝不翻鱼身的习惯。
可以说福建人把祈福避灾的心理需求刻进了DNA。
虽然人类可以人工降雨,但也只是小范围改变天气,对裹挟着超大量水汽和动辄半径100千米风圈的台风,人类还真毫无办法。
而真正的“抗台风结界”,也绝非只是加固建筑,而是相关政府部门严阵以待以及所有人的积极应对。
即使那么迷信的福建人会这里拜拜那里拜拜,但行动上该做的措施一样没落下——能笑着调侃抗台风结界别失灵,是因为福建人早已做好了准备。
每当发出台风红色预警,停业、停工、停课,福建人的超市可以在收到预警消息的当晚就变得空荡荡。
提前囤水、囤粮、囤零食,给充电宝充电、下好电影和综艺,宅家不添乱,给窗户贴上米字,福建人的操作熟练得令人心疼。
每当台风来了,福州人就会在朋友圈发问:哦莫,好大的雨,筷子豪情垒好防洪沙袋了吗?
倒不是因为台风天还想吃他家的外卖,实在是关心他家能否继续展示作为抗洪民间示范单位的水准。
2015年“苏迪罗”袭击福州,筷子豪情遭受了“没顶之灾”,但2016年开始,每次台风登陆时,他家就提前两天开始构筑防洪堤,竖槽杆、搭防水板、堆沙包,每次均能成功抗洪。
△来源:微博@福州那点事儿、@新浪福建等
别人是因为好吃、环境好看、服务员有特色等原因成为网红餐厅,但筷子豪情却因为过于专业的抗洪素质而上了央视,只能说——没办法,不这样专业,一年淹个一两次,店都不要开了。
事实上对于福建人来说,自古以来名副其实的“抗台风神器”有两个:一个是沿海的石头厝,也就是花岗岩建造的石屋,可以抵御台风。
而另一个,则是一海之隔的台湾岛。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有很大概率会先经过台湾,对于福建而言,台湾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削减了台风的威力。
对于大部分福建人来说,台风天期间最大的困扰并不是因为吨位不够而无法出行(当然,即使给背包放上3块板砖也很危险)。
而是到了夜晚更加清晰的狂风呼啸,猛烈的风声经过建筑物时,扭曲成怪兽的嚎叫,完全可以吓哭小孩,只有经验丰富的人会提前准备好静音耳塞,以免失眠。
每一次台风来临,福建人网上迷信归迷信,现实中还是淡定迎接台风,然后在台风来临前,记录美丽的火烧云。
与其说福建人为台风操碎了心,不如说福建人把如何应对台风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1]谢重光. 试论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2(01):67-71.
[2]张庆云, 彭京备. 夏季东亚环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对登陆中国台风的影响[J]. 大气科学, 2003, 27(1):97-106.
[3]福州气象.拆了镇海楼就能还福州清凉?气象专家说福州高温的真相是……[EB/OL].福州气象,202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