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岁,就让我想起了著名的“2012年陕西女记者”事件,哭笑不得。
该女记者被网友认证为“最萌的女记者”,该新闻也被认为是“2012年最纯情的新闻”。
是怎么回事呢?可以翻一下2012年6月17日的《西安零距离》。
新闻介绍,西安农村一老农,在自己的井里打水,意外打上来一个奇怪的东西。
这东西肉乎乎的,看起来像植物,即使是村里见多识广的80多岁老人,也不认识这个奇怪的东西,于是上报了新闻。
女记者来了后,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该物体外观有点像菌类,两头的形状类似蘑菇头,拿起来滑滑的,也很软,其中一个蘑菇头上还有一个小孔。
当大家一头雾水的时候,有村民就说,这可能是“太岁”,价值连城,甚至要求找专家鉴定。
本着科普的目的,该新闻就将太岁介绍了一下,新闻也就到此结束了。
然而,当新闻发布后,一个正经的科普新闻,反倒成了“大笑话”。
但凡有点常识的成年人,都能看出,这个东西根本不是太岁,而是一个硅胶的隐私物件。
该说女记者太纯情呢,还是说村里老人没见识,才闹了个大乌龙,也有可能是因为太岁太深入人心了,有一点点像的东西,人们都希望是太岁,毕竟太岁还真的是“价值连城”。
太岁,久负盛名,价值连城。
太岁其貌不扬,甚至有点丑,即使在你眼前,你也不一定认得出来,可能会一脚踢飞。
但事实上,太岁在民间久负盛名。
几千年前,就有太岁的记载。
《山海经》中,认为太岁可以吃,有长命百岁的效果,而且吃掉一点,自己会长出来;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一直寻找的长生不老药,据说就是太岁;
《本草纲目》中,也记载:太岁久食,能“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因为这些传闻,太岁成了历代君主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
到了民间,太岁自然也是珍贵无比,有人为了能求得太岁,不惜花费毕生积蓄,也有人因为了捡到了太岁,一夜之间翻身成为“有钱人”。
2015年3月,辽宁的王成德就捡到了一个140斤的太岁,这个太岁被当作“肉”出售,价格卖到了10000元/斤,到2015年12月28日,已经卖出去了60斤。
保守估计,因为这个太岁,王成德至少有140万的收入。
太岁究竟是什么,竟让古人今人都惦记着?甚至能改写一个人的命运?
太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肉灵芝,是一种很难定义的东西。
不是植物,不是动物,也不是菌类,是除这三种之外的第四种生命形式。
体型不小,是粘菌、细菌和真菌聚集在一起的复合物,并不是什么单一物体。
外形可大可小,有的像树桩,有形状,近看有肌肉纹理,有的则像是一坨烂肉,摊成一片。
颜色也很多,有的白,有的黄,有的呈琥珀色,看起来“脏脏的”。
一般来说,太岁都是生活在地底下,在厌氧的土壤中,它吃细菌和酵母菌这样的微小生物生活。
当然,你也会在树叶下、臭水沟、水塘里等地方发现太岁。
太岁和我们常说的红茶菌不是同一种。
红茶菌,也叫作胃宝、海宝,是一种生物膜,在水里加入糖和茶后,就能产生一种口感酸甜的水,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
不法商人总用红茶菌冒充太岁。
太岁也可以泡水,市场上售价很高,一公斤上百元。
太岁本身的营养价值很高,经过泡水,太岁里面的营养物质会渗出,因此,普遍认为,产生的“太岁水”营养价值也很高。
但由于人们对于太岁的研究并不透彻,因此太岁本身,以及太岁水的医药价值,至今是个谜。
为什么说太岁的生长违背了自然规律?
首先,太岁的寿命可以用亿来衡量,只要环境合适,放入水中,几乎可以一直活下去;
其次,太岁很难定义。
前面已经说了,太岁是一种“三不是”生物,不是动物,不是植物,也不是菌类。
它的进化卡在了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中间,属于“盲支”。
第三,吃掉一片,长一片。
很神奇的是,太岁可以再生,切成上万份,份份都可以长成太岁。
基于这个原理,很多商人买到太岁后,会将太岁切成小块养殖,再出售。
太岁一直养,一直卖。太岁水一直泡,一直卖,但这并不意味着太岁可以无限生长。
也就是说,太岁有再生能力,但不是无限制的再生。
最后
总的来说,太岁并没有民间传得这么神奇。
太岁只是一种生物体,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但和长生不老是不能划上等号的,明显是商人为了利益的虚假宣传。
见到太岁,也不要随意切来吃,太岁生活环境比较复杂,很容易携带细菌病毒,再加上它的功效至今没有研究透彻。
如果很幸运有一个,欣赏收藏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