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雨衣爸爸”悼念女儿遭质疑:悲痛从来没有范本

郑州地铁5号线沙口路站出口,铺满了市民自发前来悼念的鲜花。

长长的摆放至数百米开外的步行道上。

图 | 郑州地铁5号线

却每日仍旧有着不同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纷纷赶来。

有一位80多岁的老者,抱着白菊花缓步走向追思处,小心地放下花束后还弯腰鞠躬。

他擦拭着满头大汗说:“他们(遇难者)与我非亲非故,我就是觉得那些年轻人很可怜,太可惜了。”

有位阿姨,送完花后,听到有人在她身旁说谢谢。

以为是志愿者,后来才知道是一位遇难者的亲属。

还有不能来到现场缅怀的,便拜托外卖小哥帮忙,献上花束和心意。

外卖小哥一边仔细给花束多套一层塑料袋,一边难掩伤感地说,这些天已经接了很多单(送花),每次接单都很心酸。

鲜花上,插满了一张张卡片。

一张卡片写着,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大雨,没有离别。

另一张卡片写到,这个世界你来过,你的勇敢我们都记得。

还有一条留言回复,直接让人泪目破防。

有人说,希望地铁重新运营的时候,空车运行,每一站都停一下,让没能回家的人回家,愿逝者安息。

原来距离河南特大暴雨的发生,才仅仅过去了两周。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绝对是生命中的至暗时刻。

因为没有人会想到,挚爱家人亲朋间的生死离别,会如同这场倾城大雨一样,来得如此仓促而突然。

说着再见,就真的成了此生的最后一面。

他们当中,有一位年轻的遇难者,张挽月。

她的小名叫妞妞。

而她的父亲,也是近段时间网络上热议的“雨衣爸爸”。

这位痛失爱女的不幸父亲,还沉浸在悲伤和打击之中。

却不得不被逼着,一次次辩白证明,自己女儿的死亡。

郑州地铁口前的鲜花丛中,有这么一张卡片。

写着的内容令人揪心:

“妞妞,你的爸爸一直在等你回家,还带了你最爱吃的食物,愿你在天堂里好好守护你的爸爸。”

俗话说,无论多大年纪,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孩子。

几天前,地铁5号线那扇不开启的门前,出现了一个身影。

天空已经放晴,他却依旧穿着蓝色雨衣,在人群中显得那么孤单。

这位父亲和女儿最后的回忆,就定格在那一瞬间。

7月20日的郑州,天空灰黑,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父亲像往常一样,把女儿送到地铁口。

可天气转瞬突变,暴雨倾盆落下,眨眼便淹没了整座城市。

雨水涌进地铁,渗进车厢,一点点吞噬生存的空间。

而妞妞,就在那辆5号线上。

父女从此失去联系。

再见到妞妞,是遇难者遗体辨认现场。

没来得及分辨面容,父亲却一眼认出了女儿的脚。

小时候,女儿身子骨弱。

父亲心疼,把她捧在手心里爱着、护着。

后来女儿长大,嫁人生子,有了新的家庭。

27岁的年纪,却依然是父亲心头上的肉。

可是一场天灾,从此阴阳相隔。

万箭穿心呐!

也许是不愿接受女儿逝世,也许是怕女儿的魂魄找不到回家的路。

他推着自行车,蹒跚着来到与妞妞分别的地铁口。

曾几何时,他就骑着这辆车,载着年幼的女儿,满大街跑。

如今,他戴着女儿送的墨镜,拎着女儿爱吃的面食。

纸板高挂:“妞妞,爸爸还想接你回家。”

可女儿,终究是回不来了。

一位心碎失魂的父亲,想用自己的方式悼念女儿。

再理所当然不过了。

可万万没有料到,竟有人会觉得“雨衣爸爸”的举动

——太过“碍眼”。

当雨衣爸爸的照片被拍下,放到网上流传时,争议质疑的声音便纷至沓来。

有的认为,照片真假难辨,怀疑“雨衣爸爸”的来历和经历。

有的觉得,即便是真的,也不能排除照片中人想要炒作的嫌疑。

“他真的失去了女儿了吗?”

“是不是想用怪异行为博眼球?”

后来,越来越多“专业的声音”下场,从细节开始推敲“雨衣爸爸”的反常。

先是,明明晴空万里,为什么要身穿雨衣,毫不得体大方,搞什么行为艺术?

再者,又带口罩又带墨镜的,是不是不想人知道“真面目”,出于什么目的,有没有图谋?

还有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推着老式自行车接送女儿,导演是上世纪的人吧?

最后一锤定音,要真的死了女儿,早就忙着办丧礼了,装悲伤想给谁看?

事件逐渐失控。

直到记者联系真正的知情者,联系遇难者家属,当事人的同事,多方交叉验证,证实了“雨衣爸爸”的身份。

张父在郑州某单位担任科长,平时工作踏实认真,很在乎家人。

“目前单位领导和同事都不敢去打扰他,想让他自己一人安静安静。”

官方媒体证实了,警方也证实了。

按理说,“雨衣爸爸”得到了澄清,事情应该算水落石出了。

可离谱的是,仍旧有人不依不挠。

雨衣、墨镜、自行车,究竟怎么一回事,不能解释清楚吗?

直到“妞妞”的亲姑姑,“雨衣爸爸”的亲妹妹,忍着悲痛还特地出来,给外界说明。

哥哥穿的雨衣,是当天和妞妞分别的模样;墨镜,是妞妞送的;自行车,就是哥哥的交通工具,也多次搭载侄女。

更没有网络传的那样,哥哥好几天都坐在地铁口“作秀”,只因那天是“头七”,哥哥想指引侄女最后回家的路。

侄女的突然离世,对哥哥的打击实在太大。

心理咨询师也认为,“雨衣爸爸”的穿着和行为,很有可能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他理智上没能接受女儿的去世,情感上也没法走出那个暴雨夜。

至此,风波才终于得以平息。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痛到极致的事情。

是一个家庭,一辈老人,永远无法弥合的伤口。

无论再怎么厉害的人,如若不是亲身经历,根本体会不到这份痛苦的万分之一。

金庸年轻的长子在国外自杀,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也被认为是一生中最伤心的事。

他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这样写到:

“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

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一句“因为当时我还不明白”,隐藏了多少痛心。

图 | 源于《请回答1988》剧照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连对旁人的悲伤展露,都存在了规章定式?

遭逢亲人离逝,面临生死磨难。

如果有人嚎啕大哭,太过失控,那是作秀;

如果有人节制悲伤,太过平静,那是无情。

人同有七情六欲,但并不代表,所有悲欢的展露,都必须雷同。

悲痛没有范本。

一个人痛失挚亲挚爱,他选择怎样的方式表达伤心,做出怎样的行动排遣悲痛,总归是每个人独立且私密的事。

图 | 源于《蜂鸟》剧照

由不得旁人置喙。

记得乔任梁妈妈,刚从丧子之痛稍有恢复过来,在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却从长相到饮食喜好,都被辱骂得体无完肤。

知名主持人李咏因病离世,她的女儿却因发了一张自拍,被网友大骂生性凉薄没良心,从此删光所有日常纪录。

迫使他人接受自己对悲伤的那套想象,才是一种真正的恶。

哪怕真的做不到共情他人的悲苦,最起码,不要在别人的伤口处撒盐。

不要要求别人一次次深挖创口,给大众观看调戏。

不要把一场悲剧变成一场闹剧。

如果“雨衣爸爸”是一场骗局,那或许是父亲自己最大的心愿。

女儿没有离世,依旧过着安稳平淡的日子。

可是,没有如果。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作者:暄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