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鱼鸟化石(上);鱼鸟头骨及大脑3D模型(下)。
现存鸟类祖先的大脑形状与非鸟类恐龙(包括其他早期鸟类)不同。
虽然在今天,“小鸟脑袋”常被用来嘲讽一个人记性差,但在6600万年前,它却操控着生死。当地时间7月30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科学进展》杂志发文称,一个新发现的鸟类化石具有独特的大脑形状,它可能蕴含着现代鸟类在大灭绝中幸存下来的原因。
“除了哺乳动物,现存鸟类的大脑比任何已知的动物都要复杂,我们推测大脑在鸟类的幸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化石的发现终于验证了这一观点。”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德克萨斯大学杰克逊地球科学学院的副研究员Christopher Torres说。
这具化石属于一种名为鱼鸟(Ichthyornis)的鸟类。鱼鸟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大约有7000万年的历史,和其他非鸟类恐龙在同一时期灭绝。此前,科学家们将它划分为沧龙类,因为它具有鸟类和非鸟类恐龙的混合特征——满口牙齿,但保有尖喙。
化石中几乎完整的头骨让科学家们得以更近距离地观察鱼鸟的大脑。利用CT成像数据,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被称为“颅内模”的3D复制品,并将其与现存鸟类和非鸟类恐龙的颅内模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鱼鸟大脑与恐龙大脑的相似之处多于现代鸟类。特别是,现代鸟类的大脑半球(人类语言、思维和情感等高级认知功能的相关区域)比鱼鸟的大脑半球要大得多,表明这些功能可能与现代鸟类在大灭绝中的幸存有关。
Torres说:“如果大脑的某个特征影响了存活率,我们预计它会出现在幸存者身上,而不会出现在灭绝者身上,这也正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论文合著者、德克萨斯大学杰克逊地球科学学院的教授Julia Clarke补充道:“鱼鸟是解开这个谜团的关键,这块化石帮助我们回答了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对现代鸟类的生存能力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科界原创
编译:花花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科学进展》
期刊编号:2375-2548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1-07-bird-brains-left-dinosaurs.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