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中药乌灵参和白蚁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你可能会认为白蚁是世界上最讨厌的动物之一,它们破坏顶梁柱,它们吃掉整棵大树,而我们基本拿它们毫无办法。

白蚁的巢穴可以达到2米以上的深度,绵延1公里以上,在一个典型的白蚁巢穴中有数不清的小“隔间”,分为主巢和卫星巢。

卫星巢是工蚁、兵蚁、若蚁的临时“驻扎点”,它们分工明确,而蚁后则待在主巢中以一秒钟产卵一颗的速度疯狂繁殖。

我们平时剿灭白蚁时可能只是捣毁了它们几个卫星巢而已,而被我们杀死的白蚁也只是蚁巢中的一小撮而已,所以过几天它们就又会卷土从来。

除了惊人地下宫殿和繁殖能力外,白蚁还有一项能力,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会“培育生物”,我们种的水稻、小麦和玉米,而它们则种植的是菌类。

有一种叫做黑翅土白蚁的白蚁科土蚁属物种,它们可以种植出一种十分珍贵的真菌——黑柄炭角菌。

图注:一条一条的为黑柄炭角菌

这种炭角菌长出地面的部分有点像冬虫夏草,折断的时候像木炭一样“嘎嘣脆”,不过这些部分没有什么价值,也不怎么出名,但是它们的菌核却是是上品中药材,长在地底下,被叫做乌灵参。

由于打雷的时候,乌灵参会在蚁巢中产生共鸣,发出响声,所以有时候它还被叫做雷震子。

图注:乌灵参地面部分

同时,由于它们生长条件十分苛刻,所以十分的稀有和难以人工培育,加上良好的药用价值,它有菌界“大熊猫”的美誉。

这种东西有多贵呢,我看到有些人说它的上品干货价格达到5-10万元每斤不等,大有和黄金比贵的意思;有报道甚至称,有人挖到一窝乌灵参,直接买车、造房。

不过几万每斤的价格估计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现在,在一些网购平台上可以查到的价格也就几百块钱一斤。

那么乌灵参是如何形成的?它和白蚁有什么关系呢?

图注:一窝乌灵参

白蚁和乌灵参的共生关系

我们平时喜欢说人类种植了水稻这些粮食作物,事实上更准确地说,水稻和我们是一种共生关系。我们经常认为自己驯化了水稻,其实它们也在驯化我们。

黑翅土白蚁和黑柄炭角菌的关系也是如此,它们两个彼此适应,也是典型的共生关系。只是这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一份合理的研究报告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黑柄炭角菌一般只有在黑翅土白蚁的苗圃腔中才能生长,而白蚁也会以这种菌类为食。

图注:白蚁培育菌类的四个例子

其次,它们也从彼此的“合作”关系中获取利益。

白蚁巢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二氧化碳浓度达到20%以上,而我们正常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0.03%-0.05%。

高二氧化碳浓度给蚁巢带来了相对恒温的良好环境,这是黑柄炭角菌生长所必须的。

另外,白蚁会给菌类提供一些完全消化和半完全消化的营养物质,帮助黑柄炭角菌的生长和繁殖。而作为回报,菌类给白蚁提供一些唾手可得的食物。

乌灵参的形成

大多时候,乌灵参的形成是需要白蚁离开后才会在苗圃腔中发生,所以人们经常认为乌灵参长在废弃的白蚁巢穴中。

我前面说过,乌灵参是黑柄炭角菌的菌核,菌核其实就是一些菌类的休眠体,在这种休眠状态下,它们的外壳十分坚硬,能够抵抗各种恶劣环境,等到条件允许时便会复苏,有点像植物的种子。

黑柄炭角菌之所以形成菌核原因很简单,因为白蚁离开后菌类也就失去了养分供给,所以它们必须进入休眠状态。

只是让人意外的是,乌灵参形成后,白蚁还会回来食用(大多时候),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被挖出来的乌灵参被泥土填充的缘故,这是白蚁干的好事(以前人们认为是季节变化的缘故)。

这种被白蚁吃掉的乌灵参,就基本没有价值了,估计也不能称为乌灵参了。

说到乌灵参的价值,它一般分为两个品相,上品被称作“细花货”,也就是内部基本上是实心的,其实这种情况是因为它贴近苗圃腔的缘故,这让它吸收了足够养分;

而次品被称作“大花货”,就是里面是空心的,以前人们也认为这和挖到的时期有关系,但是有研究人员花了10年研究乌灵参,发现空心的情况只是因为它们形成菌核时是悬空没有摄取营养的缘故[1]。

最后:如何寻找乌灵参?

对于许多南方人而言,估计乌灵参并不陌生,“乌灵参炖鸡”是有名的药膳。

上品的乌灵参确实是很有价值的,它的药用价值包括安神、止血、降血压等等,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论文描述它为什么会有这些功效,但是乌灵参的价格确实远超它的药用价值。

这是因为这种东西确实稀有,而且非常难以获取。

首先,黑翅土白蚁生长在南方的许多省份,所以乌灵参也是生长在南方,据信云南和四川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省份。

其次,乌灵参需要白蚁离开后才会形成,而即便形成了,如果我们发现的晚,基本也是被白蚁自己吃掉了。

人们可以通过它长在地面上的奇怪部分来找到乌灵参,但是获取就特别辛苦了,因为白蚁的巢穴往往都还挺深的。

有些人挖了一米多深才获取到一窝乌灵参,可能也就三四颗,而即便获取到乌灵参,大多也是悬空的“大花货”,价格比较便宜。

真正的上品是非常难以获取的,所以它的价格非常昂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参考文献:

[1] 董兆梁.野生乌灵参菌的分析与探查[J]. 城市害虫防治.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