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发现一种“长腿”狐狸,喜欢霸占他人洞穴?

提到草原上的狐狸,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大脸四方、表情诙谐”的藏狐,但是在我国内蒙古的大草原上,还生活着一种叫沙狐的狐狸,它跟藏狐的亲缘关系很近,算是表亲。不过与藏狐丑萌丑萌的外表相比,沙狐是真正的颜值课代表。

有摄影爱好者就在额尔古纳市拍到了一群沙狐,6只小沙狐在狐妈妈的带领下,在草原上追逐玩闹,看起来相当幸福。

沙狐颜高腿长,但跑得很慢

在狐族里面,如果说洁白的北极狐如神话般仙气飘飘,那么沙狐就是坐落在人间的优雅华贵。

沙狐的颜值很高,耳朵大大尖尖的,脸蛋小小的,嘴巴短而尖,毛发蓬松而柔软,背部毛发多为银色中夹杂着红褐色或者棕灰色,腹部毛发为奶白色或者淡黄色,生活在不同区域里的沙狐,毛色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体上是相似的。

沙狐是犬科里面的物种,在我国所有狐狸里面,它是最小的一类,体重仅有两三千克,甚至不如家猫一般大小。不过沙狐有一个特征非常突出,那就是它的四肢很长,虽然体重不如猫,但身高却能达到一只中等大小的狗那般高。

大长腿往往意味着跑得快,在犬科家族里面,多数物种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腿比较细长,以擅长奔跑而闻名,比如灰狼,就是以逐猎的方式获取猎物。

沙狐虽然也有较长的四肢,但是它却不擅长奔跑,甚至还可以说奔跑是它的弱项。这往往是非常致命的,沙狐栖息的环境主要是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带,这些地形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缺乏遮蔽物,容易暴露在捕食者眼底下。

而沙狐缓慢的奔跑速度,让它在天敌面前显得非常无助,尤其是在面对空中猎手时,被捕食的概率会很大。因此在其生境中,稍微有点能力的捕食者,都会将沙狐列入自己的菜单中。

比如雕鸮、狞猫、鬣狗、胡狼等动物,都被观察到有捕食沙狐的现象。

捕鼠能手,对草原有突出贡献

长腿却跑不快,注定了沙狐在捕食中不以速度见长,而研究发现它们的捕食还很高效,说明沙狐有着一套独特的捕猎技巧。

沙狐是全天候狩猎的捕食者,白天它们的活跃度很高,凭借着超灵敏的视、听、嗅觉,沙狐能够精准定位猎物的洞穴,然后蹲守在洞穴口。沙狐的狩猎方式很有趣,一旦猎物探出洞口,它便跃入空中,直扑猎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猎物快速抓住。

不得不说这招非常妙,既然自己跑不快,那干脆直接“起飞”,凭借重力加速度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沙狐的食性受到了环境和自身原因的双重限制,它是肉食性的,但由于草原、荒漠地带本身动物资源就不是特别丰富,加上沙狐体型小,牙齿也细小,所以它的猎物通常是一些昆虫、小鸟和小型啮齿类动物。

在它的食物构成里面,啮齿类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各种草原鼠类,是沙狐的主要捕食对象。

沙狐宽大的耳朵可不是摆设,它的听觉最为灵敏,能够精准定位猎物在地下洞穴的跑动方向。

各种啮齿类动物的繁殖能力是超强的,它们以草原上的各种植物的各种部位为食。春夏季节,草场郁郁葱葱,这些“鼠辈”就以青叶为食;而到了秋冬季,在植物返青之前,它们则会采食根芽。

可想而知,一旦啮齿类动物泛滥,势必会造成草场被破坏。这点我们参考澳洲,当初引入了十几只兔子之后,没想到引发了超大的生态灾难,大量草场被啃毁,土地沙化严重,给当地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澳洲的“兔灾”,归根结底是食物链缺了一环,当地兔子是外来入侵物种,缺乏天敌的抑制,这才疯长。

沙狐主要生活在草原、半荒漠地带,以各种小型啮齿类动物为食,抑制着它们的种群发展,双方维持着一个动态的平衡,对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突出的贡献。

喜欢四处流浪,霸占别人的“房子”

大多数犬科动物的爪子都比较短钝,适合挖掘,比如灰狼、貉、赤狐等等,都是掘洞的高手。而沙狐似乎比较懒惰,虽然它的爪子看起来也很适合挖掘,但实际上它并不擅长此道。

沙狐自己挖的洞穴大多都非常简单,而且较浅,它们日常居无定所,喜欢四处流浪,在遇见废弃洞穴,或者旱獭等动物建造的洞穴,往往会占为己有。有时候这些啮齿类动物外出归来,沙狐正好在洞穴里面来个“守株待兔”。

此举相当恶劣,不仅占了别个的“房子”,还吃了“房东”一家老小。

犬科动物大多是群居的,相对于其他狐属里面的物种来说,沙狐的社交性更强,尤其是在冬季,沙狐会组成小群体一起觅食。

这么多只的沙狐,需要洞穴来产子以及躲避天敌,自己又不爱“建房”,那怎么办呢?于是它们还是按老规矩办:霸占别人的“房子”。

相对于单只沙狐霸占一个旱獭的洞穴不同,一群沙狐往往会霸占一片区域内相邻的所有洞穴,从而形成“沙狐城”。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奇妙的大自然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趣的事儿,从沙狐的身上我们既看到了“丛林法则”,也懂得了万物自有其生存之道,同时也颠覆了我们的一些看法,比如长腿也不总是跑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