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吃牛粪过冬!中科院历时13年,解开了高原鼠兔不冬眠的秘密

零下30度的青藏高原上,有只高原鼠兔对着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吧唧着嘴。动物界有很多动物都具有“粪食性”,一般都是“自产自销”,但高原鼠兔面前的这团是牦牛的。

(湿滑可口,好消化,冬天不可多得的美味)

对于动物来说,粪便不仅是代谢物,还是一种信息素。同物种间可以传递身份、求偶等信息,不同物种间有暴露位置、警告、恐吓、宣誓领地的作用,所以非同类的粪便,动物大多都敬而远之。高原鼠兔这种癖好实属罕见,也只有沉迷于“滚马粪”不能自拔的熊猫能一较高下。

高原鼠兔是个谜

高原鼠兔也叫“黑唇鼠兔”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体重可达140g。它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物种,与兔子亲缘较近。为了适应高原环境高原鼠兔走出了非常规的演化之路。

哺乳动物依靠能量代谢产热来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要食物充足,皮厚毛长就可以不惧严寒。与冬季苟在洞里长眠的冷血动物相比,恒定体温意味着更多的食物。

青藏高原的冬天,气温低至零下30度,干燥缺氧,食物匮乏,但高原鼠兔并没有演化出冬眠之路,也没有像普通兔子一样躲在树洞中,依旧经常在雪地、草地,没心没肺地蹦哒。

科学家感到困惑:别人要么冬眠,要么安静地待着,节约能量,但这货似乎不缺乏能量。为此科学研究团队(以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为首的研究团队)经过了13年的摸索终于找到了高原鼠兔应对寒冬不冬眠的策略,该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没吃干净就再吃进去一遍

兔子吃草,但体内消化系统难以分解植物中能量最丰富的纤维素。同在高原的牦牛具有反刍的能力,可以将咽下去后的草再吐回嘴里进行多次咀嚼。

牛还有四个胃:毛肚(瘤胃)、金钱肚(网胃)、千层肚(重瓣胃)、牛肚(皱胃)。毛肚中圈养着大量微生物,可以分泌出纤维素酶对纤维素进行软化分解,再加上其他三个胃进行研磨、过滤、烘干、酸化,最后肠道吸收。但即使是如此强大的消化系统也无法完全榨干草中精华,所以牦牛粪还是有“利用价值”的,而兔子就有“重复利用”的癖好。

(四个胃与反刍往返路径)

兔子没有强大的消化系统,也不能进行反刍,但它进行着体外“反刍”,就是吃进去排出来,然后再吃进去,直到最后排出来的“球球”再也榨不出能量,这就是兔子的“粪食性”原理。

(任它北风啸啸,我在洞里觉觉)

在冬季来临之前,兔子会将自己吃得胖胖的,积攒脂肪,长出长毛,在自己的洞穴里囤积大量草。除非食物耗尽,否则不会出洞,因为抵抗严寒太耗费能量。然而高原的冬天不比普通的冬天,好在高原上有可以再次利用的牦牛粪。

(现实版“比卡丘”)

为什么吃耗牛粪?

牦牛粪中蕴含大量纤维素残渣,而且经过牦牛反刍消化、软化后的纤维素更容易分解吸收,所以牦牛粪就像是吃起来很方便的纤维素“方便面”。

高原鼠兔很容易从牦牛粪中补充水分与能量。更关键的是这种能量来源比咀嚼冬季干草来说要强得多。把困难的问题交给牦牛,鼠兔只需要跟着牦牛就可以在冬季的能量需求,而且没有其它动物跟它抢。观察数据也表明牦牛吃草的地区,鼠兔的数量也会明显增多。

吃牛粪只是高原鼠兔的冬季策略之一。科学家还在鼠兔身上植入了芯片,发现鼠兔在冬季的体温会比平常低30%,这意味如果能量代谢可以降低30%,它就可以少摄入30%食物,守着牛粪并不需要四处觅食,运动量并不大。高原鼠兔通过降低代谢,以及基于食用牦牛粪打出了一套降低体温、觅食活动减少的组合拳,熬过了高原冬季。在大家都缩在窝里过冬时,只要有牛粪的地方就可以见到高原鼠兔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