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大国的第二代索洛悖论出现了
美国技术有多厉害,想想硅谷这个世界著名高科技产业区、谷歌、微软等多个国际企业,就能有一定的体会了。
再比如,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最具价值的前25个品牌中,排名前四的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均来自美国,且四个都与科技密切关联。
在全世界排名前100位科技集群中,美国就有25个集群,占了1/4的名额,其次为中国、德国、日本,分别凭借17个、10个、5个科技集群占据了第2至4名。
要谈到一国的技术有多厉害,不得不说到一个大家可能没那么熟悉的指标:全球创新指数(GII)。一个国家的技术离不开创新-落地-扩散的过程,而创新作为首环,在整个过程中地位举足轻重。
GII由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分子共同出版,对世界经济体创新能力和成果从2个次级指数及其下的7个支柱指标进行衡量。
整体上,美国GII排名一直都位于世界前列。在2016年至2020年间,其排名都在前10以内,2019年、2020年稳定在第三名,前两名分别为瑞士与瑞典。从两个次级指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来看,也在前10之列。
细分至7个支柱指标,美国都有较高的等级,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市场成熟度,最弱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上7个指标得分均高于总体高收入国家分组的平均值。
☉数据来源:WIPO
从美国GII、各类技术集群、各个科技公司等方面的优良表现中,可看出其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且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的。但就是这么一个高水平的科技大国,也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第二代索洛悖论”。
所谓的索洛悖论,也即生产率悖论,这里又是一个研究过程中发现“不解之谜”的事件了。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一位名为查斯曼的学者调查发现,292个企业的IT投资与投资回报率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关联。但按主流经济学观点:新发明新技术的出现,会由于新技术引起的变革在经济体内部自动扩散并渗入各行各业中而自动转化为创新与效率改进。按道理,IT投资与投资回报率市有密切正相关关系的。
至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才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生产率悖论”:“我们到处都看得见计算机,就是在生产率统计方面却看不见计算机”,也就是企业在IT领域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但却没达到多高的生产率。
而现在,美国的新技术发明持续不断涌现,但生产率的增长却越发缓慢。有学者将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速放缓的现象称为“第二代索洛悖论”。
从数据上看,2000年至2019年美国的PCT专利申请量都较大且波动增加,但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速却并不是保持上升或者稳定的状态。2000年至2007年,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近1.057%,而2007年出现负增速后,2007年至2019年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仅为0.379%。
☉数据来源:Wind
美国技术扩散速度出了问题
可见,技术变革并不能如主流经济学所阐述的一般,自动转化为创新与效率改进。那这个科学技术与生产效率到底如何挂钩,将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产生效应呢?
或许我们能从创新发展理论中找到答案。针对技术变革过程,该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技术变革过程由发明、创新、创新扩散环节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据上文阐述,美国的发明、创新都是有目共睹的,那技术进步为何没有高效推动生产率提高,就只有一个可能性了:技术扩散速度放缓了。
这一点可在美国前沿企业与非前沿企业的生产率差距中表现出来。若技术扩散可自动实现,那随着时间推移,前沿与非前沿企业间的生产率差距应是缩小的。但研究表明,两者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这表明技术扩散并非自动实现,且扩散速度呈放缓迹象。
从GII指数中也能窥探到其技术扩散速度逐步放缓。2011年至2019年,美国知识创造领域一直位列全球前10内,但这期间其知识扩散领域排名却一直处于全球第12名或其后,最低为第18名。可见,知识扩散并没有跟上知识创造,美国突出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没有绝佳的扩散速度匹配。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减缓了它技术扩散呢?从已有的研究中可见,原因包括三个。
一是创新活力的扼杀。我们时常说,壁垒提高导致很多企业难以进入市场中发展,限制了市场流动性,扼杀了创新性。美国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如美国会对新创立的企业设置越来越高的进入壁垒,增加了企业进入成本。倘若一些“白手起家”的真要进入市场,在还没进入市场与大企业竞争呢,就先被“扒了一层皮了”。
再比如说美国过度监管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难形成创新性活力。如在纽约开个餐馆,得和11个不同的市政部门打交道。过度监管,不仅会给小企业造成更大压力,也会导致大企业长期官僚作风,遏制其创新力。
其次就是与科技巨头的斗争了。在美国,大部分突破性创新一度是由小企业完成的,大企业主要担当将创新活动常规化、将突破性创新进行渐进性改良的角色。所以小企业在市场中举足轻重。
倘若一些小企业攻克了市场壁垒,进到市场里面,也别想着后续就一帆风顺了。若政府放任不管的话,未来路径可能不好走。
毕竟要进市场动蛋糕,要是做“喽啰”,或模仿性创造,小打小闹还好,但要是有什么变革性科技举措,背后没有强有力支撑,很难成事。一旦形成蓝海,总有人想分走一杯羹,要么控股,要么并购,最终成果还是落到巨头手里。新涌现的小企业,要么本身就抱着被收购的态度去发展,要么承受不住压力,就从市场创新中退出了。这样一来,技术创新还是被遏制了。
最后一点是美国反垄断法力度的减弱。自1980年代起,美国垄断监管当局对国内企业的反垄断力度就减弱了。比如对反垄断的《谢尔曼法案》第二部分的运用就从1970-1999年的年均15.7例降至了2000-2014年的年均不足3例。
不可小觑的不良后果
可能有人会觉得,技术扩散放缓,也就是生产率暂时没跟上去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最终会落地,推动生产发展。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现在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更新迭代极快,也许等到一个技术出现,经过缓慢扩散要落地的时候,一个新的技术就涌现出来,快速落地抢占市场份额。这么一来,不仅想要发展的时候没跟上,后续也面临被顶替的风险。
当然,以上都是一种可能性,但实际上,技术扩散速度变慢会导致生产率增长乏力,还会由于提升市场集中度而可能进一步恶化技术扩散过程中的梗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技术扩散速度放缓,意味着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并扩散至特定领域进行运用的时间变长。这段时间里,领域内本可以利用更高科技的技术来提高生产率,但却由于迟迟接触不到或者不能快速运用新的技术,耽误或者延慢了工作进度,降低了生产效率。
至于市场集中度方面,像刚才提到的,造成技术扩散速度放缓的重要的点就是市场壁垒的提高以及科技巨头的打压,无形中市场大部分份额就会集中在科技巨头手里。而市场集中度究竟是对行业好还是不好,也不能一概而论。
你说市场集中度低,那这个行业就能充分竞争,迸发活力,但是往往由于没有领头羊,会导致混乱的市场秩序;要是说市场集中度高,证明行业的佼佼者已经出现,该行业也逐步成熟,能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这也代表着许多资源都集中在头部企业,不利于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还可能有垄断的现象。
现在美国经济中许多重要部门都被少数强大的公司所主导,比如苹果、谷歌。在市场集中度排名靠前的企业名单若是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则意味着市场在集中度高的同时是有竞争与效率的,不用过于担忧。但是若是一成不变,都是那几个巨头位居前列,那就得担心过高的市场集中度是否会带来垄断以及技术扩散速度变得更慢的循环恶化了。
还有收入差距扩大这一点,还是像之前《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加剧了》中提到的一样,美国仍旧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至于为什么会这样,除了国际分工的出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性更强以及金融资源占有不平等之外,这里提到的技术扩散速度放缓也会造成贫富差距的扩大。
至于是什么影响机制呢?技术扩散速度减缓,在大小企业的竞争中,相对大企业的损伤更小,对大企业而言,这点损伤还是可以修复的,或者能凭借自身庞大的实力找到出路,小企业在“夹缝生存”中可就不一定了。
由于大企业掌握着更多的资源与更大的决定权,背后的资本家能够有更高的回报,这可不是小企业和底层人民能够得着的。还有的就是同一个公司,董监高级别的人员拿着几千万的年薪,和一个拿着十几万薪资的员工,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不能比的。
从博弈中寻找出路
像刚才提到的垄断,其实美国早已出现。早在19世纪,金融领域的摩根财团、“石油帝国”的洛克菲勒家族集团,都是垄断的典型代表。虽后续有各种反垄断法的出现,但并不代表近代的美国就不存在垄断迹象了。
如微软就曾因被指控通过视窗操作系统“捆绑”销售其他软件而被指控垄断市场,最终赔付了竞争对手7.5亿美元的巨款。再比如苹果也曾被纽约州一家联邦地区法院判定为违反反垄断法,虽然后续苹果提起了上诉,但也做出了让步,表示同意赔偿消费者4亿美元。
所以,若市场过度集中于科技巨头的手里,垄断表现还是有迹可循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上述提到的生产效率放缓、收入差距等问题,使技术物尽其用,美国也得想办法了。不过这都是美国要操心的事,我们也有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不论如何,虽然美国技术扩散速度放缓,影响到其国内生产效率及收入分配,但不能否认,这样的美国,依旧还是很强。对于美国的先进技术,我国也是有积极地学习的,但耐不住美国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政策。
在中美贸易摩擦之际,特朗普政府就针对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及相关的标志性公司,通过“禁买”“禁售”以及“禁人”等方式来实施封锁,禁止我国的高科技技术向其国内输入。虽然说目的是保障国家安全,但背后试图压制我国科技发展,维护其在国际关键技术领域地位的想法,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除限制我国技术向其国内扩散外,美国也限制其高科技技术向我国传播,如在其新兴科技领域中的出口管理名单中,就又添加了各类新兴技术以限制其出口。
针对其技术封锁政策,正处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迫切需要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方法也很多。
如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虽然美国的确是科技大国,但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技术值得引进运用与学习。
还有针对华为5G的事情,虽然美国要求其盟友禁用5G设备,但绝大多数美国盟友并没有盲从,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大国均明确拒绝了这种不利己的要求。所以,虽然美国想要压制我国的技术发展,但还是有“明眼人”能够看出其中的“双赢”效果的。
在与美国的技术博弈中,我国还发布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所以对于美国的不公平操作,我们也可以进行反击。毕竟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是有很大进步的。在GII排名上,2020年我国在全球131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4位,在中等偏上收入组别的37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在科技集群数量上,凭借17个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所以,在新形势下,应警惕市场上科技巨头的垄断苗头,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水平,才能有能力改革升级,有底气对抗,有实力引领技术潮流。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
董昀,张明,郭强.美国技术扩散速度放缓:表现、成因及经济后果[J].经济学家,2020(07):119-128.
宋国友.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在国际社会不得人心[J].人民论坛,2019,{4}(16):25-27.
Global Inovation Index 2020_United States of America_WIPO
https://www.wipo.int/edocs/pubdocs/en/wipo_pub_gii_2020/us.pdf
2020全球创新指数–中国_WIPO
https://www.wipo.int/export/sites/www/global_innovation_index/zh/docs/gii_2020_infographic.pdf
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发布-谁为创新出资?_WIPO
https://www.wipo.int/edocs/pubdocs/zh/wipo_pub_gii_2020.pdf
美国:反垄断案例影响深远-国际频道-新华网
https://www.xinhuanet.com/world/2014-08/13/c_1112056291.htm
文章用图:图虫创意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