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狂魔的良心之作?山冲没了,隧道还在,究竟是怎么回事?

桥梁与隧道是架桥铺路中很常见的建筑工程,特别是现代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在山区施工时桥隧比例极高,而我国也正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本事,无论再难的工程都能完成,被封为了地球上当之无愧的“基建狂魔”。

所以一张“山没了,隧道还在”的照片,再次将“基建狂魔”推上了热搜,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山没了,隧道还在?

一张照片都火到了脸书上,究竟是怎样的照片呢,就如下图这样:

说的是一座隧道,上面的山被一场泥石流给冲走了,但由于隧道工程极其坚固,并且由于基础的混凝土建得很深,因此被牢牢的锚固在了地上,所以有很多朋友就留言称,早知道就不造桥了,这不泥石流已经把山给搬走了。

其实这似乎很容易理解,首先大家相信基建狂魔中国干得出这种工程质量,其次是隧道这种强大基础也很牢固,所以山跑了隧道还在,虽然难以令人相信,事实胜于雄辩啊,毕竟隧道还好好的在,一点都没有损坏的迹象,但头顶上的山却没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大家都被忽悠了,这张照片其实是正在建设中的隧道照片,只不过这种隧道比较特殊,先建隧道,再建山!!这种隧道建设方式叫做“隧道明洞施工”,先将钢筋混凝土建设成隧道的形状,待硬化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覆盖上泥土石块。

这不是脱裤子放屁么?为什么要这样造隧道?

隧道明洞是用在遭受坍方、落石或流石、流泥危害的隧道洞口或路堑地段,有时也作为整治路堑出现落石滑坡等病害的有效手段,我国在应用这类施工技术非常普遍,早在成昆铁路和贵昆铁路时就有应用了这类隧道。

也是防止塌方与泥石流的棚洞

老成昆铁路棚洞外景

当然隧道明洞施工肯定要比直接铺设路面成本要高得多,因为相当于给这条路加个盖子,不仅要承受上方覆盖的泥土石块质量,还要承受可能引发塌方的部分质量,它比隧道成本要低,因为至少没有挖掘隧道的成本,而且施工也相对比较方便。

另外隧道明洞还用在野生动物迁徙路线与高速公路交叉区域,桥梁对于野生动物来说是外来物,但下方通过隧道,上方就是普通的山体,对野生动物友好度立马上升几个数量级,因此这也是一种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好方法。

桥还在,河真的跑了!

山没了,隧道还在的故事真相了,但这里真有一个桥还在,但河却真跑了的故事!而且故事中的双方是一方是日本,另一方是洪都拉斯。

事情是这样的,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边境有一座乔卢特卡河,它流经乔卢特卡城,1937年7月29日,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加拿大和美国等十四国签署了距离达3万千米的泛美公路计划。

这条公路途径乔卢特卡河,因此美国陆军工程队在乔卢特卡河上修建了乔卢特卡桥,它的造型有些类似旧金山金门大桥,只是规格要小一些,但它曾经是洪都拉斯的象征。

到了1990年代末,这座桥已经多次维修不堪使用,而且由于中美洲暴雨和飓风肆虐,因此洪都拉斯全球招标,要建设一座最坚固的大桥,日本安藤ハザマ株式会社(Hazama Ando Corporation)投标成功,拿到了合同。

当时的日本基建也是很牛的,只用了一年多点,大桥建设完成,乔卢特卡市组织了盛大的通车仪式,对这座桥的坚固不吝溢美之词!而且这座桥在通车后的第二年就经受住了极其严峻的考验,但大家却高兴不起来。

河没了,但桥还在

199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米奇飓风在中美洲肆虐,带来了超过1900毫米的降水(非正式记录),1.1万人死亡,270多万人无家可归,总经济损失超过60亿美元。

但乔卢特卡大桥依然屹立,只是桥下滚滚的乔卢特卡河不见了,平移到了大约数百米以外的引桥处,将公路冲毁,新开辟了一条河道,因为乔卢特卡河在桥的位置刚好是一个内湾,所以洪水带来的大量砂石在内侧堆积,却不断冲刷外侧的河道,所以,河跑了!

但桥还在,问题是这座桥还有啥用呢?

当然乔卢特卡大桥的案例非常经典,它已经成了风险控制中的最不不可控因素的代名词,无论你考虑得再完美的计划,总是会被一个意想不到的疏漏直接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