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脊椎动物来说,繁殖方式非常简单,要么产卵再孵化,要么直接产仔。
无论是在体内受精还是在体外受精,在后代出生前先产卵的被称为卵生,一些鱼类喜欢先产卵再体外受精,而其他大部分都是体内受精再产卵。
卵生的主要特点是,胎儿的大部分或全部营养都来自那颗被硬壳包围的蛋。
与它相对应的是胎生,胎生动物的胚胎在体内发育完全后再直接产仔,胚胎营养物质由母体提供,比如我们人类,以及其它几乎所有哺乳动物。
不过有一种例外的,有些卵生动物在特殊的环境下为了提高后代存活率会选择卵胎生,比如一些蛇和“腹中竞技场”的鲨鱼,它们的卵会在母体内发育完全后再直接产仔。
毫无疑问,在这颗星球上是先出现产卵,再演化到产仔的,因为许多生理变化可以证明产仔是由产卵进化而来的。
事实上,现在的产卵和产仔已经有着完全不同的生理结构,许多专家认为动物从产卵到产仔是相对容易,也经常发生,目前已知至少独立进化了121次。
而胎产仔要进化到产卵相对就很难,也算是非常罕见的,这个可能是因为恢复产生蛋壳的生理机制是非常困难。
虽然,产卵和产仔之间存在巨大的生理差异,但有些物种可以两者兼得,既可以产卵也可以产仔,这种被称作“双峰繁殖”。
而还有一种动物可以说是“双峰繁殖”的佼佼者,它可以做到在同一胎中边产卵边产仔,那就是澳洲三趾石龙子,事实上它是目前已知唯一做到这一点的动物。
关于三趾石龙子(Saiphosequalis)
我们前面提到过,产卵到产仔相对容易,所以能做到双峰繁殖的动物肯定是偏向于产卵的爬行动物。
三趾石龙子是澳大利亚的一种蜥蜴,我们常规的印象里爬行动物应该是一个卵生(要么卵胎生)物种,但全世界已知的6500多种蜥蜴中,有三种做到了双峰繁殖,而澳大利亚这片神奇的土地就有两种。
三趾石龙子,光听这个名字,你就不难想象,它爪上只有三个脚趾,实际上它的脚已经变得非常非常短了,几乎快要消失的那种,还是蛮有趣的。
关于它的双峰繁殖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时人们发现澳大利亚的南方和北方两种很像的蜥蜴,在北方的种群繁殖方式是产仔,而南方种群是产卵。
经过研究比对,这两种确实是同一物种——三趾石龙子,事实证明,这种动物拥有两种生殖系统,因地域不同而不同。
事实上,那些产卵的种群有些也非常奇怪,大部分三趾石龙子在下蛋后要孵化至少35天才能孵化,但有些却可以在下蛋后不到5天就孵化了,这是因为它们的卵在母体内待得时间比较长。
更有趣的是,在2019年的一次研究中,一只受孕成功的雌性三趾石龙子产卵后几个星期,竟然又活产了一只蜥蜴。
我们前面说过活产和产卵有着完全不同的生理结构,这说明这只雌性蜥蜴同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生殖方式,这简直就是生物奇迹,也是人类发现的唯一一次。
只有一种解释,三趾石龙子很可能可以自由切换自己的生殖方式。
做到这一点非常难,因为产卵和产仔差异太大了;但非常有趣,因为产卵和活产是各有优缺点的,所以它们很可能可以自行根据环境选择产卵或产仔。
产仔和产卵的优缺点
其实,无论是产仔还是产卵都是有自己的优缺点。
例如,极端寒冷、干旱或捕食者的存在都会给脆弱的卵暴露在环境中带来风险,而把幼崽带在自己身上可以明显提高存活率。
同样的,长时间的怀孕会对母本造成负担,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将后代作为“蛋”提前产子可能是有益的。
而像三趾石龙子这种物种可以在繁殖方面对冲风险,因为它们可以一部分产卵一部分活产,这样无论什么环境总能有后代生存下来。
之所以三趾石龙子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们处于产仔和产卵之间的灰色地带,这是一种即将从卵生进化到胎生的“过渡物种”。
这些“过渡物种”极其罕见,但好像澳大利亚特别多,比如鸭嘴兽和针鼹都是澳大利亚动物,这两个奇怪的澳大利亚哺乳动物都是产卵的,它们就是古老的哺乳动物“过渡物种”。
最后
这种“过渡物种”就像一个进化过程中的一张快照一样,正好处在了一种形态和另一种形态之间。
当然,每一种“过渡物种”都意义重大,像三趾石龙子这种,它可以告诉我们物种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出现繁殖飞跃。
另外,三趾石龙子的存在也向人们宣示了胎生到卵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