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生态环境变化迎来好消息——“珍禽异兽正在归来”,各种稀缺性的动植物都在频繁出现。而这些稀缺性动植物的出现,直接告诉了我们,生态系统变好,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好,所以这是不容置疑的。而根据湖北日报7月发布消息指出,我国珍稀鱼类“鳤”又重现洞庭湖了。
这种鱼类对水质要求非常的高,它的出现,也证明了洞庭湖的生态系统得到了重要保障,当然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我国实行的10年禁捕计划好,洞庭湖也是禁捕范围之内,水系属于长江流域。
相隔20年,“鳤”重现洞庭湖
本次科研人员也是在进行考察时候,无意之中发现的,是在南县茅草街水域“南洞庭湖草龟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地带。总计是发现了2尾,可以说非常的少,2尾鳤鱼全长分别为34厘米、33.8厘米。根据专家表示,此次监测到鳤鱼距上次在洞庭湖监测到鳤鱼,时间上相隔了20年。
而这个季节能够发现“鳤”,其实也算是比较正常,因为在每年的5到7月,属于鳤的繁殖时期,如果这个时候都看不到鳤的活动,那么在其他时段或者月份就更加不可能看到这种生物了。并且近些年来,鳤已经非常少了,主要是它具有食用价值,深受大家的喜爱,所以基本上是出现了“区域性消失”。
如果再不进行保护,鳤就基本上可能就此“灭绝”,幸运的是,十年禁渔时期的到来,我们也才看到了它的活动迹象,虽然整个鱼类分布在长江流域。但是整体上来说,并不是很多,所以如今再次出现,那必然也是好消息了。
鳤是什么物种,为何这么少?
鳤的地域性名字很多,鳤只是它的一个学名,主要的叫法还有“刁子、麦秆刁、昌刁、刁杆”等等,麦秆刁的说法应该是最多的,这种鱼很多人可能在之前吃过,但是并不了解,它就是被“端上”餐桌最后,导致了种群大规模减少,当然还存在其他因素,后面再来说,想看看这个物种的情况。
鳤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并且是我国长江流域,江河湖泊之中分布十分广泛的物种,这种鱼生长速度十分的缓慢,体型保持“近似筒状细长、头小、平直、无须、尾鳍灰黑色”等状态,大多数的鳤只有0.5-1公斤,主要是捕食无脊椎动物为生,偶尔可能会不是一些小鱼类。
上面我们说了,该鱼属于“餐桌上”的物种,肉质细嫩,味鲜美,食用颇受欢迎,具有很强的经济鱼类价值,所以这就是导致它减少的原因之一,其次就是近些年来,由于水工大坝导致的江湖阻隔、栖息地生境退化,以及水域污染等原因,也在导致该物种减少,所以整体种群就下滑了,包括在洞庭湖也是难觅“鳤”的踪迹,如今再次看到不容易。
当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属于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所以大家别打主意了,加上如今是属于“长江禁捕”时期,大家也不要去触碰了,不然你真的就是在“刀尖上行走”。
长江10年禁捕见效了,需要延长吗?
确实,2021年可以说是“长江10年禁捕”开年时段,我们就看到了这么多野生动植物群出现,并且除了鳤的出现之外,我国江豚也是频繁在出现,这些稀缺性的动物在之前来说,可以说很难见到,而如今都一个一个的出来说,所以这必然存在保护的效果,如果还是类似于曾经不断捕捞,破坏等等,大概率也是看不到的。
看到这么好的成功,需要延长吗?可能很多人看到,如果延长的话,会不会导致物种群体泛滥,其实也并不会,生物界也是遵循自然法则的,只要它们在不断地演变,必然也会出现万物相克的模式,到时候,生物种群都是属于稳定的状态,很难出现大家说的泛滥情况。
不过,这是针对本土物种,如果是外来物种的话,也是一个担心的问题,我国之前也说明了,例如:在长江10年禁捕时段,我国外来物种小龙虾可能会出现局部性的泛滥,这就很危险了,如果小龙虾增多也会破坏我国生态系统,所以合理、科学地进行捕捞,在长江10年禁捕结束之后,也是一个重要的讨论价值。
而从这个事件我们也应该明白,只有好好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我国的野生动植物群才会出现更多,这样各种生物种群也才会更加的稳定,相反,我们地球的物种就会变得更加的少,所以大家一起努力吧。2021年我们迎来了这么多好消息,未来更多的稀缺动植物出现就是“频现”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