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接连出现老虎和灰狼,在上百年的缠斗中,谁是赢家?

野生东北虎“完达山1号”的闯入村庄,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同时也让生态环境与野生动物相关话题的热度持高不下。

其实黑龙江这些年里,野生动物相关的目击和遭遇事件不少,这不刚过去的2021年7月10日,饶河县永幸村附近又有人看见了野生东北虎的身影,当时这只虎在公路边漫步,把开车路过的人着实吓了一跳。

而时间往前一点,在7月9日这天,哈尔滨市阿城区炮手屯附近则发现了3头灰狼,这些狼咬死了一只狗,并攻击了村民。

历史上我国就是“虎狼”大国,有着数量非常丰富的老虎,灰狼也几乎做到了全国性分布。但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过后,老虎和狼的数量都在锐减,如今华南虎已经野外灭绝了,东北虎也仅有30多只。

老虎和灰狼,均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猛兽,在亚洲东北部地区,它们的栖息地存在大量重叠,避免不了种间竞争。是老虎更强?还是狼群更胜一筹呢?其实东北虎和狼,已缠斗上百年了。

东北虎与灰狼的竞争性

亚洲东北部地区,生活着多种猛兽,有虎、狼、棕熊、黑熊、豹子、猞猁等等,但严格来说,只有老虎和狼之间的竞争度最大。

欧亚猞猁体型太小,无法与大型猛兽相提并论,只能偷袭下它们的幼崽;

黑熊喜欢的栖息地类型是海拔较高的山区,与老虎是“上下铺”关系;

棕熊虽然有足够的实力,但却是杂食动物,且植物性质的食物占据极大比重,称不上是有蹄类动物的主要捕食者;

豹子虽然在食性、习性等各方面都与老虎相似,但它的分布地区主要是在东部山脉附近,避开了东北虎的主要势力范围。

只有灰狼,不仅与虎存在大量同域分布,且是中大型有蹄类动物的主要捕食者,与东北虎的竞争关系极强。

亚洲东北部的野生有蹄类动物资源虽然不如非洲大草原富饶,但种类和数量还算多,有野猪、狍子、斑羚等等,老虎和灰狼在选择猎物上面都拥有较高的自由度。

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一项针对锡霍特山脉地区东北虎与灰狼的种间关系研究中,发现二者的猎物喜好及宽泛性都极为接近,东北虎最主要的猎物按重要程度排序是:马鹿、野猪、狍子、驼鹿;狼的主要猎物按重要程度排序是:马鹿、獐子、野猪、狍子、驼鹿。

由食性分析可知,老虎与狼必然存在极强的种间竞争关系,而这一竞争关系,却不仅仅体现在猎物上面。譬如在白俄罗斯的纳利波基森林里面,欧亚猞猁会积极捕杀生境内的森林狼,以达到为幼崽清除潜在威胁的目的。

老虎成年之后是百兽之王,没有天敌,但其幼崽却很脆弱,即便是猞猁这类中型的捕食者,对其都有很强的威胁性,所以老虎自然也不能容忍生境内有较多灰狼的存在。同理,对于灰狼来说,杀不了成年虎,便会对小老虎下手。

种间竞争关系里,虎是优势物种

竞争就会有输赢,种间竞争关系里的赢家,通常称为“优势物种”,而输家则称为“非优势物种”。

俗话说“虎为百兽尊,森林里它最大”,可俗话又说“猛虎架不住群狼”,那么在狼与虎的种间竞争关系中,谁才是优势物种呢?

争论和对比体型、数量、尖牙利爪、战斗技巧等方面是没有意义的,还拿纳利波基森林里的狼与猞猁来举例,理论上狼无论是体型和生活模式上,都在猞猁之上,可现实是在猞猁的压迫下,该森林里的狼几乎被杀到“断子绝孙”的地步。所以还得从现实出发,好在这方面的资料还比较多。

在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家戴尔·米奎尔等人的研究里面,发现了东北虎的数量与灰狼的数量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即此消彼长,且老虎是优势物种。

亚洲森林里的狼群不比北美地区的狼群,北美的灰狼是十分强悍的存在,能令凶猛的美洲狮及强大的灰熊回避,而亚洲东北地区的狼虽然也是成群活动,但却缺乏北美般一马平川的环境,无法令大型狼群发挥优势,所以自然很难对东北虎形成强有力的压迫。

东北虎对灰狼的排挤现象

种间竞争的表现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方面表现为优势物种对非优势物种的驱赶、食物篡夺,乃至是杀死对方;间接方面多表现为通过捕食双方高度依赖的猎物,而对对方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澳洲,在早期东南亚移民将狗带入之后,流浪狗“军团”迅速崛起,与袋狼全面竞争,最终加速了后者的灭绝。在东北虎与狼的竞争关系中,作为非优势物种的灰狼,自然也处处受到老虎的排挤。

20世纪以前,东北虎的数量较多,分布范围也广,几乎涵盖了整个外兴安岭的辐射范围。而此时同一生境内的灰狼,数量则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内,且长时间种群发展缓慢,甚至是停滞。

进入20世纪之后,准确地说19世纪末之后,俄国率先大肆捕杀东北虎,导致境内老虎数量锐减。在老虎大量减少的这段时间里面,灰狼的种群发展变得迅速,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到了40年代,俄国老虎数量下降至历史最低点,随后狼的数量则达到了历史新高。

意识到了老虎的重要性之后,俄国终于在1947年开始全面保护东北虎,加上50年代过后我国也开始了大肆捕杀老虎,导致很多东北虎逃至俄国避难,这使得俄国的老虎数量得以快速恢复。在老虎数量上升的时段,人们观察到狼的种群发展又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进入90年代后,俄国老虎数量恢复到了一定的水平,此时整个俄罗斯远东地区,灰狼的数量变得很少,并且在往后持续的岁月里,当地灰狼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数量水平上。尤其是1992-1993年间,人们甚至都没有记录下一起有关于灰狼的目击事件。

从东北虎与灰狼的数量变化趋势来看,不难看出:当东北虎数量水平较高时,灰狼的种群发展就比较艰难。不过也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单看数据和发展趋势,也可以认为是狼抑制老虎的发展呢?

的确,单是看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但结合历史来看,情况就很明朗了。老虎在这段种间竞争关系中,成为了优势物种,对灰狼存在排挤现象。

虎怕群狼?并不见得

狼被认为是非常团结的动物,人们对狼群也有很高的赞誉,然而从东北虎与灰狼之间的情况来看,“猛虎架不住群狼”似乎是一个伪命题。东北虎不仅“架”住了群狼,还处处抑制狼群的发展。

20世纪以前,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东北虎与狼都相对能够野蛮生长,可现实是长期时间内,东北虎都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而狼群的发展却处处受限。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答案还是出在环境上。前面提到过,亚洲东北部地区主要是森林环境,并不像一马平川的北美地区,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超大型的狼群。且森林地区植被茂密,狼群又无法发挥团体作战的优势。

相反,老虎作为高度独居的动物,早已将森林单兵作战的技能锻炼得炉火纯青,猞猁尚能单杀欧亚森林狼,具备实力优势、主场优势的东北虎,又如何不能战胜灰狼呢?

种间竞争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上百年的缠斗中,老虎之所以“处处针对”灰狼,除了食性相近,同域分布之外,还与狼的捕猎方式有关。

它们群体围猎的方式,会在林中造成大动静,让猎物受惊,对伏击捕猎的老虎来说非常不利,就如秋季熊类拼命贴秋膘,在林中闹出较大动静,老虎也增加了捕食熊类的比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