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3年,清同治二年,该年太平军已为乱二十载,距离平复天京城还有不到一年。该年12月6日,苏州城內反常地隐藏起战争的硝烟,竟升起一片异样的祥和气氛。原来经过淮军数月围困,苏州城外太平军的各个据点已经失守,苏州城破只是时间问题。
在守城无望的情况下,苏州城内的八王、八天将(纳王郜云官 ( 郜永宽) 、康王汪安均、宁王周文佳、比王伍贵文“四王”,以及张大洲、汪花班、汪有为、范启发“四天将”)杀死了誓死守城的慕王谭绍光,带着数万太平军投诚李鸿章。6日这天中午,本是李鸿章设宴款待八王的好日子。但八王想不到,等着他们和苏州城的将是一场血雨腥风。
6日12时,兴冲冲赴宴的天国八王被埋伏好的淮军士兵所杀,淮军随后对解除武装的降军大肆屠戮,据说斩杀三万多人,苏州城內血流成河,尸体一时淤塞河道。
上图_ 程学启(1829—1864),字方忠,安徽桐城人,清末淮军名将
此次杀降的主谋是淮军领袖李鸿章和大将程学启。临阵杀降,历来是兵家大忌。当时湘、淮两军势头正盛,太平天国各路将领已成笼中困兽,如果苏州能成为“和平解放”的范例,荡平剩下几个城市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苏州八王的投诚得益于李鸿章治下常胜军的首领、英国人戈登从中斡旋。戈登甚至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为八王的人身安全作保。李鸿章杀降自然是匡了戈登,戈登和英国人的脸被李鸿章丢到了姥姥家。盛怒之下戈登带着洋枪满城搜捕李鸿章,甚至扬言夺回苏州城还给太平军。由于牵扯到数万降兵的生命,戈登联合英国政府施压清廷,苏州杀降又成了国际纠纷。
对于李、程二人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设计诛杀天国八王和数万降兵,因为史料复杂,历来都有不同的说法。但无论如何,李鸿章在事前不可能想不到杀降带来的巨大恶果。所以,杀降必然是李、程二人深思熟虑的结果,这里面肯定有极为紧迫的现实原因。
上图_ 太平天国运动
对于李鸿章苏州杀降的动机,史学界有以下三种观点。
观点一:八王要求过高,李鸿章无法满足,为防太平军反复,只能杀降。
苏州城內的太平天国降军和现代意义上的战俘不一样,什么叫战俘?维基百科这样解释:战争中活捉的敌方战斗人员。注意,一是活捉,二是战斗人员。间谍和奸细不是战斗人员,被活捉也不算战俘;战斗人员没有被活捉缴械,也不是战俘。举白旗投降的战斗人员是战俘,打不过被缴械的也是。战俘最大的特点是丧失抵抗力,所以现代各国都认为虐待和屠杀俘虏是一件很不道德、很丢脸的事。当然虐杀的情况肯定还有,但没哪个正常国家敢拿出来声张。
当时苏州城内的降兵降将是什么状态呢?英国人所著作《太平天国亲历记》里面说,在李鸿章设宴宽待八王的前一天,也就是12月5日,八王突然向程学启提出,要求李鸿章保奏八人正二品总兵和从二品副将的官职,同时八王还保证5日晚上全军剃头。而此时的李鸿章正准备上奏朝廷,要求宽待苏州城內的降军,至于升官发财,按惯例得日后战场上立功再说。
上图_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呤唎(著)
八王依然能号令城中数万大军一夜剃头,显然没有丧失抵抗能力,当然八王和部下也没有被淮军活捉,所以苏州降军显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战俘。不是战俘是什么?八王和李鸿章的观点还不一样。5日李鸿章准备上奏朝廷宽待苏州降军,没提封官的事,显然李鸿章认为八王就是俘虏,虽然没被缴械,但只要态度端正,别鼓动降军骚动,保命没问题。
而八王显然没搞清状况,仗着自己在苏州城里还有影响力,以武力为筹码,狮子大开口。不但要求保留部队,还要二品顶戴。这是投诚归降该有的态度么?更何况当时苏州城已经门户洞开,主导谈判的是李鸿章而不是八王!6日的受降聚餐愣是被八王搞成了停战谈判,明明是俘虏,还拿自己当战士,这不是找死么?李鸿章事后为自己辩解的奏章《骈诛八降酋片》,就基于此种缘由。
上图_ 查理·乔治·戈登
观点二,李鸿章故意陷戈登于不义,从而钳制常胜军。
当年11月中旬,戈登所率常胜军中的奸细就已经潜入苏州城,探知慕王谭绍光同纳王郜永宽有嫌隙,郜永宽及另外七王有背叛慕王投诚之意。进入12月,八王同程学启的几次密会都有赖戈登周旋,同时戈登还为八王的人身安全做担保。不过戈登有意回避双方谈判,他只管促成双方见面,谈什么戈登不问。
两军阵前尔虞我诈,八王和李鸿章都明白除了武力没有什么承诺是必须遵守的。但是八王在戈登的担保下选择相信李鸿章,可见戈登本人的品行和口碑还是极好的。
八王对戈登的信任不是没有理由,英国人戈登亲历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戈登眼看着精美的皇家园林化为灰烬,眼看着联军士兵烧杀抢劫,顿时对出兵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随后戈登致信国内,强烈谴责联军兽行,信中“极言英军之凶暴,殊非公理”。
戈登接手常胜军后一改华尔和白齐文的地痞作风,对部下要求极严,戈登统领的常胜军是一个既令人恐惧也令人尊敬的对手。在昆山之战中,常胜军还对俘获的八百太平军极尽优待,八百太平军“彼等大喜,皆乃投于常胜军,反向敌军而誓战。”
上图_ 太平军与英军交火
其实戈登及常胜军种种优于本土部队的品行不难理解。我们知道,湘军和淮军之所以有高于八旗、绿营正规军的战斗力,是因为湘、淮两军根本就是一群“临时工”,打胜战是湘军、淮军得以生存的唯一根基。而常胜军作为受制于李鸿章的雇佣兵,根本就是临时工中的临时工,戈登接手之前的常胜军已然名声败坏,想要保住饭碗,常胜军方方面面不比淮军高出一截根本不行。
就像清廷无论如何也信不过曾国藩的湘军一样,李鸿章自然也无法充分信任戈登的常胜军。况且程学启手下也有一支使用洋枪的部队,同常胜军的作战任务时有重叠。中国历来的传统就是重人轻事,同样的事,同样的办法,两个人办就是两个结果。同样的建议,张三提能通过,李四提就不能通过。事成不成放一边,领导更在乎成事的是谁。
官场中的油条们也惯于用破坏他人工作成果的方式打压对手。此时苏州城已然“和平解放”,八王如果再按既定步骤封赏,戈登自然成了主导此次局面的最大赢家。李鸿章很可能会想办法抹杀戈登功绩。
上图_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观点三,淮军眼馋八王财产,固杀之。
杀死八王及党羽后,淮军立刻掠夺了八王宅邸。依照往例,所获财富自然不菲。同清朝所有军队一样,军饷一直是困扰淮军的大问题。有没有钱直接关系到能不能继续打仗。5日,戈登仰仗自己劝降八王的成绩,要求李鸿章预支两月军饷,用以常胜军伤病及退役军官。李鸿章不应,后同意预支一个月军饷。戈登没钱可以找李鸿章要,李鸿章没钱找谁?
无论是李鸿章还是曾国藩,都是时代的佼佼者,他们能用信仰支撑自己的事业,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军队进城之后秋毫无犯,兵民两安。但事实允许么?湘、淮几十万的大军,过了今天没明天的拼命,为了什么?光为了大清朝美好的明天?士兵们更是为了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和眼巴巴等着丈夫归来的妻子。湘军破天京后,立刻屠城劫掠,不是曾国藩不想管,实在是管不了。
虽然此时距离攻克天京还有很长一段时日,但是淮军上下都清楚打天京的好事只轮得到曾国藩兄弟,能轮到自己的只有苏州城。跟前线士兵谈精忠报国还太远,他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厮杀,可能连明天的太阳都看不到。不想办法干他一票,淮军上下怎么对得起家中望眼欲穿的妻儿老小。
上图_ 太平天国首邑(天京)南京天王府
我们不是古人,没有亲身经历苏州杀降的机会,只能凭借若隐若现的种种征兆来猜测李鸿章下令杀降的原因。但无论如何,促使李鸿章做出决定的无外乎以上三个方面,或是三者兼而有之,也可能某个占比较大。
太平天国之战到了后期,湘、淮两军烧杀劫掠之事不断,苏州杀降之所以闹得风风雨雨,只是因为其中有戈登作保。苏州杀降之后,太平军上下抵抗意志立刻顽强起来,给湘、淮两军日后作战增添了不少难度。但在常胜军方面,戈登却能同李鸿章和好如初。虽然有人认为戈登此举源于李鸿章七万两饷银的拨付,但实际上,戈登曾因为此事拒绝清廷给予平复苏州的赏赐,遣散常胜军时,戈登也只接受各种荣誉,而不要赏银。也就是说,后来戈登的行为从侧面印证了李鸿章杀降有一定苦衷。
作者:刘不成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李鸿章苏州杀降事件还原》 费志杰
【2】《杀降的“国情”与“公例”》 雷颐
【3】《太平天国亲历记》 呤唎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