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那些上门化缘的人,真的是僧人吗?

传递温度与价值,关注我不走丢,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读书文史。

文 | 读书君

对于“佛”这个词,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但是,若要问什么是“佛”,可能很多人都表示很蒙圈。很多人以为,和佛相关的都是“佛”,以至于有不少人以为披个袈裟,喃喃几句“经语”,就是行善的僧人。

比如在过去,乡下一些地区时而有人靠着这样的打扮,挨家挨户处上门“化缘”,让人添点善钱,积德行善,说是修寺庙、修佛像、做慈善公益。

对方捐助之后,化缘的人随手回赠对方一两张鬼画桃符,说几句巧言:保你全家无痛无灾,善哉善哉……

对于这种上门化缘的人,一般虔诚的佛教徒,或是对佛有敬畏之心的心善的人,通常就信以为真了,转头就给对方递上钱财。

然而,殊不知,这其中掺夹了不少的“假和尚”,只为了骗吃骗喝,甚至是打着化缘的旗号,干各种坑蒙拐骗的勾当。

当然,这种事情从古至今就有了。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常有这样的记载,和尚和道士没事可做,挖尽心思想着搞点钱财来,于是就假扮化缘的僧人,到处寻人骗吃骗喝。

比如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有这么一段很直白地描写:

“这个年头儿啊,世上什么坏人都有,假扮了和尚道士,便想来化缘骗人。又冒充亲戚、假扮朋友的.我老头儿什么的没见过,才不上这老当呢!”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雨村,也是一个典型的“假和尚”。

通常而言,僧人都不会离开寺庙到处上门化斋。因为宗教事务的规定,和尚只能在庙里接受善男信女的捐赠,不能以任何名义,到社会上去化缘。

所以,凡是以僧人名义出来化缘、看相、开光、占卜等形式要求捐助的,基本上都可以给其打上“假和尚”的标签,属于行骗敛财。

为什么假和尚越来越多?

▲第一,佛法说。

根据佛教的理论说法,世间上的任何事物,既有生,就有灭。为此,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法,也必然会有一天会走向消亡。

佛法流传于世,有所谓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个时期。

★正法时期:这个时期人们传习的佛法是没有差错的,准确无误。这个持续的时间,大概是500年。(根据六十卷《十诵律》中所说的,在佛陀时期,因为阿难请求佛陀,允许女人出家为僧,为此导致了千年的正法降减到了500年。)

★像法时期:这个时期人们传习的佛法,看上去是正法,没有什么变化,实则已经悄然地发生了改变。正所谓“像法”、“像法”,也就是长得像而已,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时间大概也是1000年。

★末法时期:这个也很容易理解,“末法”即走到了尽头,走向了衰败、消亡,这里指佛法将灭的五浊恶世。此时虽然有佛教,有寺庙,但是人们已经不再去证悟,去修行。这个阶段的时间,约为10000年。

正法时期,佛虽涅槃(圆寂)但是法仪还在,有教有行,不谋功利,积德积福,修善证果的人很多。

像法时期,虽然修道证果还有很多,但是佛法已经开始分化、流变。末法时期,已经走向衰败,有教而无行,社会风气败坏。

为此,从这个佛法理论来看,假和尚越来越多,是一种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另外,这还与社会环境有关。

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尚要想修炼成高僧,太难。所以,多少人其实不过是假和尚,而非是真正的修行之人。

▲第二,人性的功利性。

相对而言,当下的人们物质欲望和攀比心理都比较重。在过去,由于大部分人都是清贫的人,过惯了清贫乐道的生活,粗茶淡饭没有太多的油水,人心都趋于平稳,吃饱穿暖就已经很满足。为此,当时的人们吃斋念佛多出于诚心。

那些虔诚的修行者,可能一辈子都没碰过钱财,在寺庙里苦修。

如今,中国的国门早已打开,各种享乐、财富欲望也已蔚然成风。加之,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文化的解放,更是推进了这股“妖风邪气”。

如今,佛门都已经不是清净之地,此前就有网曝五台山假和尚骗钱。这真真假假各种言论四起,让人只有吐槽和批判。

为何假和尚如此受人批判?

这世间偷鸡摸狗的江湖市井骗棍并不少见,财迷心窍、不择手段的狐鼠之徒也很多,他们一般没有什么正当职业。对于一般的小偷小摸,很多人都带有一丝的怜悯谅解之心。但是,对于假和尚这类的行骗,众人的包容度显然就低了许多。

为何?

有人说因为其践踏了修德行善的佛教思想和理念;有人说是道德绑架;还有人说因为“贩卖”和糟蹋了爱心……

的确,也确实如此。

佛本是证悟,行善。

佛祖无论在印度,亦或者是在中国,都是以救苦救难为己任。提倡积德行善,谋求来世幸福,鼓励人们多做善事,多布施,以免招来“三恶”之苦。

而作为修行者,需要坚定的内心力量去不断提高自我的内在修行。自古以来,那些苦行僧、隐士们都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而,如今多少人为了功利欲望,放纵自我。就连本不该被玷污的佛教,也已经沦为了狐鼠之徒赚钱的“道具”。

这些假和尚,身披袈裟,手持念珠,以行善事为幌子进行骗捐,从善心人士骗取施舍,甚至搞各种装神弄鬼的“神之操作”,声称可以“招神驱鬼”,以修德行善的口号来牟利。转头间就一身名牌,开着宝马豪车,混进了五光十色的娱乐场所,谈笑风生。

如此骗捐、诈捐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人们的信心和爱心,更损害了社会的良知。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