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动物园里的一百多只,华南虎还能够在野外恢复种群吗?

华南虎是体型最小的老虎亚种,是中国独有的,主要生活在中南部地区,我在浙江这边,我们村里就一直有老虎的传说,现在看来指的就是华南虎。

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野外的华南虎种群数量还超过 4000只,到了1982年的一次统计中发现大约还有150-200只华南虎生活在野外,但是到了1987年,这个数字只剩下30-40只。

图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鼓励打老虎

1990年再次统计的时候,已经无法统计出具体数量了,因为一只也没有发现,只有一些零星的证据表明它们可能还生活在野外,比如一些抓痕和咬痕之类的。

不过在动物园里,华南虎种群恢复的还不错,现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华南虎都在生活在中国动物园,数量超过150只,其它国家的话都很少。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所有圈养状态下的华南虎,都是福建一只野生华南虎和五只贵州动物园里的华南虎后代。

简单了解了华南虎现状之后,我们再来看下它们有没有机会恢复种群。

物种灭绝的原因

从本质上讲,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只有两个:栖息地的丧失和遗传变异的丧失。

其实两个都有可能在自然情况下发生,所以动物在自然情况下灭绝是再寻常不过的了。

栖息地的丧失是最常见的,比如恐龙,现在普遍认为在大约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它扬起的灰尘遮挡了阳光,最终导致地球温度急剧下降,恐龙无法适应这样低温的栖息地自然就灭绝了。

而遗传变异的丧失,自然情况下也可能发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的猎豹,这种动物是所有猫科动物中最难在动物园繁殖的。

因为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丧失了,出于某些原因,那个时候的猎豹开始了疯狂的近亲繁殖,所以现在全球的猎豹在基因层面基本差不多。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它们适应能力差,存活率低,甚至连寿命都更短。

任何动物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其中一种,它就有可能走向灭绝,而不幸的华南虎两个条件都符合了。

华南虎面临了双重危机

华南虎体型虽小,但是它们的生存空间一点都不小,一只老虎的生存大约需要50到65平方公里的森林栖息地,基本是一座大山只够一只老虎活动的。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大约在21%左右,如果中国的所有森林能够生活华南虎的话,也只能养活30万只华南虎。

然而,中国现在确实很难圈出一个这么大的“老虎保护区”,以便它们的种群能够自然繁衍。

其实,将华南虎野化的想法老早就有了,而且也已经有人去做了,只是最终失败了。

如果老虎想要在野外生存,它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捕猎技巧,但是现在所有的华南虎都是圈养的,它们只会吃那些提供的肉类,不会捕猎,有些动物园里的老虎甚至会害怕活着的兔子。

所以在2002年的时候,一个叫全莉的北京人和她的丈夫就发起了拯救中国华南虎的项目。

他们当时把中国的华南虎带到了南非,并成立一个叫“老虎谷”私人保护区,想要通过训练让老虎找回捕猎本能,以便回归自然。

他们的想法是,先训练第一批会捕猎的老虎,然后让这些老虎繁殖后代,再把捕猎技巧通过亲本的方式传给后代,野外的老虎就是这么做的。

然后,等这些小老虎有了捕猎技巧后,在投放到中国的野外,据说当时第二代老虎就已经符合投放野外标准了,只是一直找不到中国可以投放的地方。

最终这个项目在全莉和她丈夫的离婚纠纷中不了了之,而那些去了南非的华南虎也一直呆在了老虎谷里。

当时没有适合华南虎野外生存的地方,现在也基本没有,所以可以说华南虎的栖息地已经丧失了。

遗传多样性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所有的华南虎都是那6只的后代,它们已经基本在近亲繁殖了。

近亲繁殖的后果就是,现在的华南虎出现了“短尾病”,许多猫科动物都有一条很长的尾巴,它们捕猎时尾巴给它们提供了平衡,但是现在的华南虎正在失去这一点。

另外,现在华南虎的幼崽存活率很低,圈养状态也只有大约在40%左右,这也是近亲繁殖的后果。

最后

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如果给华南虎提供足够的栖息地,它们依然可以在野外恢复种群,只是它们绝对更容易走向灭绝。

因为遗传问题而导致的灭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猎豹到现在还在挣扎呢,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猎豹可能和濒危搭不上边。

每个物种都扮演着自己的生态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功能,比如蜜蜂会采蜜,可以帮助植物传粉;棕熊会吃鲑鱼,可以把海洋的营养物质带到陆地。

如果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少于一定程度时,它就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功能,这个时候被称为功能性灭绝。

毫无疑问,华南虎早就已经达到功能性灭绝的阈值了,所以我们现在会野猪泛滥。

反过来说,它们现在回归野外的话,食物量还是比较充足的,短期内华南虎可能过得不会太差。

只是那样的话,可能真的是“放虎归山”,它们也可能对我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