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拿着手机在做人脸识别, 你以为人脸识别只用露出脸就可以,但在数据库的后台,胸部以上的位置都能够被后台审核原因。也就是说,你传输的数据远比脸部多多了。
这个消息,也得到了后台审核的人证实,自称在进行人脸识别审核中,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在洗澡、上厕所以及没穿衣服,和另一半拥抱时等奇奇怪怪的场景。
前后端对比图 @长见识bot
很多人看到这条新闻时,不由得后怕,原因是:谁没有过衣衫不整,进行人脸识别的时候呢!还有网友表示,这已经是侵犯隐私权,在采集的过程中并没有提醒人们注意。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并不是所有的APP都会将人脸信息传输到后台,交由人工审核,许多大公司采用的都是隐私计算技术,并不会将人脸图像传输给后台,而是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但是小公司或者没有安全意识的公司,则会出现热搜中所说的那样,在后代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场景。
也有专家表示,在采集人脸信息时,会拍摄到摄像头视野内的全部区域是常识,网友们不知道说明相关科普没有做到位。
人脸识别
其实,人脸识别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人们质疑安全性了,早在2019年时,浙江某位大学的副教授郭某就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原因是动物园在没有获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将年卡入园系统改成人脸识别。
这个案件也被称为“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最后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某1038元,删除郭某在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而告终。
尽管早在2019年时,就有关于人脸识别的诉讼案件,但事实上,这两年人脸识别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不仅手机开机会使用人脸识别,就连手机支付,出入小区等都会采用人脸识别。
人们在享受人脸识别所带来的便利性同时,也存在着信息泄露的风险。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脸识别的风险超出想象,你不知道是谁在收集人脸,不知道到底收集了你哪些信息以及对方要怎么使用。
就比如说:2019年,一款换脸软件刷爆社交网络,只要你上传自己的脸,就能够将影视剧角色的脸换成你自己的,但是这款软件的用户协议里,却包括该软件可以免费使用和修改用户的肖像,以及将它任意授权给自己想要授权的第三方。尽管后来该软件修改了用户协议,但在当时仍旧引起了不少争议,毕竟如果把用户的脸,替换到某些色情视频中,很可能会给肖像拥有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还有,一些店铺中的摄像头也会私自采集人脸信息,对其进行分类打标。要知道的是,该摄像头在采集人脸信息时,既没有告知用户,也没有获得用户的同意,严重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这一点央视315晚会已经曝光过。
除此之外,人脸识别如果被不法分子滥用,也可能会给对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比如:违规收集人脸识别信息,并用收集到的人脸信息办理银行贷款或者是其他信用贷款等。
监管
尽管人脸识别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我们也不能将该技术一棍子打死,而是必须要让人脸识别技术受到监管。
我国有6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案,要尽快建立人脸识别的网络以及信息安全检查体系,加快制定人脸识别的应用技术标准体系。最好还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场景,制定不同的安全评估。只有监管到位,才能够让这项技术惠及我们。
其实,所有的技术都是这样,在应用初期可能存在着无序管理阶段,但随着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相应的监管就要跟上。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除了要在人脸识别时穿衣服之外,最好还要使用其他的验证手段,比如:验证码或者指纹解锁,以及建立密码安全意识,最好是不同的平台,使用不同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