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频发是警告信号?科学家:80年后部分沿海地区比沙漠更炎热

据外媒报道,美西部地区和加国卑诗省在上周26日创造了历史最高温度记录,其地区高温达到了100.4°F(38℃)。本以为这样的高温会有所下降,但在28日,其历史最高温度记录又被打破。据路透社消息,西雅图28日最高温度已经达到了111°F(约44℃)。

这是一件极其不寻常的高温灾害,因为美西北部处于中高纬度地区,每年夏季持续的高温干旱缺水,表明地球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正逐渐提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全球气候变暖似乎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绝大多数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不过是气温稍微上升了一点,冰川融化了一些罢了。但在实际上,受到气候变暖影响,地球的宜居环境或许只能再持续80年不到。

  • 01 疯狂的温度

正在发高烧的并不只是北美地区,近年来,欧洲、澳洲、非洲、亚洲都遭遇了高温天气。甚至以寒冷著称的北极,在今年夏至才过去没几天,就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

据欧洲航天局哥白尼计划的哨兵3A和3B卫星传回的数据显示,北极圈内的西伯利亚地区正在遭受热浪的袭击。原本应当天气宜人的西伯利亚,现在的地表温度几乎都达到了35℃。其中,温度最高的是维尔霍扬斯克镇,其最高气温达到了48℃。接下来还有两个月的夏季,恐怕西伯利亚的气温还会不断创下新高。

根据以往的数据,北极圈最高温度较之去年提高了足足10.8℃,最高纪录皆由维尔霍扬斯克镇创下。而维尔霍扬斯克镇最低气温是-67.8℃,温差足足115.8℃。极端的温差和恐怖的高温,正让北极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温引发的热浪让北极圈变得异常干燥,野火频发。仅在2020年,北极圈的大火就释放出了大约2.5亿吨的二氧化碳。

高温加速了北极永久冻土层的消融,一些被冰封在地底的远古细菌和病毒会因此重见天日,对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除此之外,全球气候的增加,可能还会引发越来越频繁的降雨。在地球的历史上,著名的卡尼期洪积事件曾连续降雨200万年!这场持续200万年的大雨极大影响了地球生态系统,约有90%的生物在这场降雨中灭绝。

对现代人类来说,别说降雨200万年了,就是持续降雨两三年,其带来的洪灾影响、无法种植作物、环境影响也会让人类苦不堪言。如果持续时间更长,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人类灭绝。

  • 02 地球不会惯着人类

如果说持续降雨只是一种潜在可能的威胁,那未来80年内不断升高的温度,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你能想象到,80年后的沿海地区将会比沙漠更加炎热而不适合人类居住吗?

要知道,沙漠虽然炎热,但人类还是可以在沙漠居住的,只是因为沙漠水资源少,支撑不了太大的人口。而沿海地区在80年后,因温度升高的环境却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其根本原因在于空气湿度的不同。

用一句形象的比喻来形容的话,干燥的高温像温水,湿度高的高温像沸水。全球变暖在带来气温上升的同时,也会相应地增加空气湿度。据科学家们推算,2100年局部地区的恒定温度将有可能变成50度,且湿度达到90%。

来自气候适应科学中心(CASC)的科学家们针对波斯湾、南亚进行了一系列的气候模拟实验,发现2100年暑热压力指数所显示的湿温,已经达到了35度的数值。要知道,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类是无法将自身热量排放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温度的环境中。而我们人类的体表温度则是正好稳定在35度。所以说,35度的湿温环境,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 03 人类能做些什么

人类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保护地球,一种是离开地球。保护地球的对策想必也不用多说,无非就是减少碳排放,提倡绿色出行。但就目前各国官方的推行力度来看,这种方式想起到缓解的作用,都要进入21世纪中叶以后。

而另一种方法,实在是迫不得已。适宜居住的环境大面积压缩,庞大的人口将会集中在少数宜居土地,这将会激发很多矛盾。当然了,人类也可以转入地下生活,作为一种缓解的对策。最好的应对措施,就是将部分人口移民到外星,分散人口压力。而且发展太空技术移民外星,还能有效保护地球。

但以目前的太空技术,人类真能在2100年前大规模移民异星吗?

近期在太空探索上表现出色的中国,则是给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计划。前不久召开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王小军公布了中国未来深空探测计划——载人火星探测“三步走”设想。

在该计划中,中国将会在第二、第三阶段,完成载人火星登陆、火星基地建设、派出大规模地火运输舰队、对火星进行大规模开发应用等。“大规模开发应用”,则是意味着殖民异星技术的成熟。为了完成这个计划,中国计划在2033、2035、2037、2041、2043陆续发射对应阶段的运载飞行器。也就是说,在21世纪中叶左右,人们就可能进入火星生活了。

但进入火星生活的人类肯定是不如地球上生活来得自由。因为火星上宇宙辐射会比地球表面要严重许多,过量的宇宙辐射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这一点,从此前《科学进展》报道过的太空事件就能窥见端倪。该事件是11名星际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生活时,遭遇了数十次的“极光”。这些极光含有大量的宇宙辐射,使得这些宇航员在回到地球上,被检测出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了突变。

目前来说,人类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来解决宇宙辐射的问题。比较知名的是NASA在2017年itech竞赛中选中的Wlnad前体分子。Wlnad以拉长使用者生命周期为主要效用,在J-東上被一些中老年人奉为养老“神器”。之所以被NASA选中,是因为这种物质具有复原脱氧核糖核酸的作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小分子,科学家们还对一种名叫“水熊”的微型生物非常感兴趣。这种生物是人类研究对抗宇宙辐射实验的常客。在2006年时,科学家们就对水熊进行了一项实验。让这些水熊暴露在伽马射线和重离子辐射中,发现它们可以承受5000Gy伽马射线和6000Gy重离子辐射。这一发现让人类研究对抗宇宙辐射有很大价值,因为人类暴露在5-10Gy辐射环境中,只能存活大约几个小时。

水熊这种“超能力”能否复制到人类身上,科学家们目前都还没给出答案。与之比较,Wlnad倒是可以作为优选的应对手段。因为这种被“莱特维键”生物企量产进驻京-D,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基于这些完成的验证,科学家们只需要完成Wlnad对宇宙辐射的实际效用试验就可以得出结果。

不过,即便是人类能够解决宇宙辐射的问题,他们在火星和太空旅行时,还是得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住在被罩住的城市中。但人类已经没有选择,除非他们放弃现有的科技生活,回到几百年前的状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好在不少国家已经意识到全球气候问题的重要性。在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71个国家在联合国总部共同签署了《巴黎协定》。该协定规定各国要把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高于工业革命前水平的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高于工业化前水平的1.5℃之内。人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请善待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