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电视剧《叛逆者》热播,其紧凑的剧情、精妙的设计,广受观众好评。今晚,《叛逆者》大结局上演,催泪收官,又一部好剧完结。
豆瓣8.3
(图:豆瓣APP)▼
这部电视剧里,可谓细节爆炸。比如第七集中有一场篮球比赛,里面的球场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球场并不一样,它高度还原了1936年民国时期的球场样貌,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1936年《篮球规则》所规定的篮球场地
(图:李贺林《论篮球场地演变历程》)▼
此外,《叛逆者》虽然是由一部虚构小说改编的谍战剧,但并不是架空小说,制作人员对相关历史背景的考究非常到位,例如对“复兴社特务处”的表述,往往使用全称。
这也基本还原了历史事实,因为“复兴社”和“复兴社特务处”的关系非常复杂,用“复兴社”代指“复兴社特务处”,其实并不太准确。
同时,在许多民国题材的影视剧里,还常常出现力行社、同志会、蓝衣社等等词语。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严密的层级组织
1932年1月下旬,蒋介石通过一系列手段挤垮了孙科(孙中山之子)内阁,重返南京中枢。然而,一向对权力有着把控欲的蒋介石依然坐卧不宁。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不再被颠覆,当年3月,蒋介石与帮他重登大位的一系列“元老”开了多次谈话会议,筹备建立秘密组织。
虽然孙科内阁被挤垮
但孙科本人后来仍在国民政府担任重要职位
(图:wiki)▼
开会期间,蒋介石出了两道题,要求与会者选择其一写一篇作文,次日交卷。之后,蒋介石批阅完每篇作文后,把看对眼的人秘密组织起来,并进行了宣誓和选举仪式,蒋介石亲自把这支新成立的组织定名为三民主义力行社(简称力行社)。
力行社是核心层组织,由蒋介石任社长,属决策机构。其下一层级的中层组织有两个,革命军人同志会(不久被撤销)和革命青年同志会(简称同志会)。
既是校长,又是社长,头衔真多
(图:秋影随风/ 图虫创意)▼
力行社的第三层组织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社(简称复兴社),也是其基层组织,担负执行功能,主要在各界中下层知识分子中吸收组织成员,由同志会骨干在幕后操纵。
三层级组织,层层密匝。根据组织安排,力行社成员均为同志会和复兴社成员。而同志会成员要加入力行社,最终需要要蒋介石核准,复兴社转为革命青年同志会亦如此。然而,基层组织想要混到中上层并不容易,所以大多数复兴社社员对前两层组织知之甚少,而这两层次在社会中的知名度也较低。
复兴社和复兴社特务处
复兴社晚于力行社成立,总部下设组织处、宣传处、训练处、特务处,其四大处长也被称为四大台柱,并在上海、武汉、北平、天津等地设立分社。
复兴社是以黄埔军校前几期毕业的学员为骨干组织起来的,可谓是蒋校长的老熟人。因军事色彩浓厚,所以在国民党内部体系中,有复兴社代表军方的说法。
都是老黄埔了
(图:王陈/ 图虫创意)▼
至于复兴社特务处,其处长就是大名鼎鼎的戴笠,该处虽然前缀挂了一个“复兴社”的名字,名义上属于复兴社,但实际上完全是独立行事,戴笠直接向蒋介石负责。
戴笠相对于民国时期行政院里的诸多大佬地位并不算高
之所以能成为我们所熟知的民国人物,
无非是工作比较特殊罢了
(图:wiki)▼
当然,“微操大师”蒋介石也同样重视各组织归属的程序流程。戴向蒋负责,转换为程序流程关系则为,复兴社特务处处长向军事委员会(与特务处同期成立)委员长负责。
蒋委员长的“委员长”正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图:仙人板板 / 图虫创意)▼
至于复兴社特务处名义上的上级单位——复兴社总社,却不能过问特务处的工作,也不能向特务处布置任务或索要工作报告。
不过,由于望文生义的字面影响,给后人造成了“老婆饼里面有老婆”的幻象。在过去民国时期混乱的年代里,外界一般只知道复兴社,并不了解复兴社内部的具体机构,至于其名义下的特务处,更是鲜有人问津。然而,虽然复兴社名气大,但是复兴社特务处的影响力远比总社大。
如此,这便造成了外界对复兴社和复兴社特务处的混乱理解。
其中表现之一便是对特务的认定。其实按照职业的定义类别划分,只有在特务处任事的人才是特务。而只是复兴社成员,不在特务处任事的人,并不是职业概念上的特务。
重庆白公馆监狱所长就是特务出身
(图:老山货/ 图虫创意)▼
如果按照具体案例,就更复杂了。参加了复兴社的人,可能有的参加了特务处,可能是特务;参加复兴社特务处的人,一定是特务,而且并不需要履行参加复兴社的手续。
抗战爆发后,特务处改为了“军统”。戴笠死后,“军统”又改组为“保密局”。
民国时期的军统局总部旧址
位于今天的南京洪公祠1号▼
搞出笑话的蓝衣社
说回复兴社,它自第一任书记起,中间除刘健群一人外,历任书记都是黄埔出身。然而,偏偏是这个非黄埔系出身的刘健群,搞出了一个大笑话,甚至还给国内外众多历史学家造成了研究上的干扰。
刘健群任复兴社实际下辖的军委会政训处长不久,即招收学员,开办政训研究班,并撰写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称国民党已经老化,精神不振,意志衰退。他主张要使国民党起死回生,重整旗鼓,而且必须挑选一批人组成一个类似党卫队的组织,一律着蓝色制服(样式为山寨中山装)以区别国民党内费拉不堪的普通人。
有后来日本的二二六内味了
(图:wiki)▼
除了与纳粹和昭和十分相像外,刘健群还建议仿照意大利墨索里尼的黑衫党,给这个新组织一个名分,就是在中国成立蓝衣社。
黑衫党搞起来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图:wiki)▼
为了使成员时时刻刻武德丰沛,他还同时还制订了严格的纪律:禁止贪赃枉法、禁止腐化堕落、限制私人财产、不准纳妾等。
谨尊遗训
(图:老山货/ 图虫创意)▼
蒋介石和复兴社总社看了这一些建议后,并没有做任何表示。但刘健群却印发给政训班学员,直到政训班训育组主任发现后,报告复兴社总社才加以制止。
值得一提的是,刘健群虽然做出了一系列荒唐事情,但是能够破黄埔例,任军事委员会的政训处长,依然足以说明其地位十分重要。而这一切,又根源于蒋介石与刘健群的相同价值观:蒋介石曾多次召见刘健群,提出问题征询其意见;刘健群所答也颇合蒋介石的意见。
因此,蒋介石曾对手下人表示:刘健群比陈果夫兄弟要进步五年,比你们(指黄埔学生)还要进步十年!
CC系感觉到被冒犯
(图:wiki)▼
1933年3月,蒋介石命刘健群率领军委会训政处政训研究班学员赶赴北平,与何应钦配合工作。同时,刘健群即受总社之命在北京秘密组织复兴社华北分设。这一时期,刘健群又把那篇“组织蓝衣社的意见纲领”印发了出来。
当时,复兴社有另外两个“搞笑”的人,知道蒋介石曾看过这个计划但没有表态的事情,于是便揣测上意,默认为蒋介石同意此计划。于是这两个人就公开主张把复兴社更名为蓝衣社,两人率先整年整月的穿着蓝色制服。
不管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人交往,两人都是身着蓝色制服同台出场,并且还声言“秦朝尚黑,汉朝尚黄,民国要尚蓝!为了复兴中华民族,身着蓝色制服,组成蓝衣社!”不过,这二位人士在复兴社的地位,仅仅是小虾米的角色。虽然在首都南京鼓噪蓝衣思想,但大部分人都把他们当成是键政党的异想天开,并没有多少人去理会。
民国南京一景▼
但是,这二人的蓝衣暴论传到北平后,可是令“出身不正”的刘健群大受感动和鼓舞。于是刘健群在北平把这份意见,又印发给了每个复兴社成员,这次还直接规定复兴社成员中,身穿蓝色制服的人要组成蓝衣社。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从北平起,华北各地都知道了蓝衣社组织,甚至还引起了土肥原贤二的注意。
土肥原贤二为什么要注意这件事呢?因为作为天津驻屯军机关长的他,在侵略中国的各种动作上想法奇多。他最初听到南京成立中华民族复兴社,就感到很不爽。因为中国自九一八事变后,受日本人欺负最深,说到中华民族复兴,当然矛头指向了日本。于是在早期,他便在舆论上玩文字游戏,命令其掌控的舆论机器:在称呼中华民族复兴社时,故意仅使用“复兴社”的字眼。
也是老特务了
(土肥原贤二,图:wiki)▼
而南京的两位活宝整天唱起蓝衣社的调子,被土肥原贤二得知后。他便再次开动舆论机器,要求其控制的中日文媒体,大量撰写蓝衣社的消息。原因无他,因为蓝衣社是一个中性词,在土肥原贤二眼里的“攻击性”并不强。而且,还可以做到在文字游戏上麻痹中国人的用意。
巧合的事,在这件事情上,虽然刘健群和土肥原贤二的出发点不同,但对目标都达成了一致。刘健群正想利用日本人的宣传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准备时机一旦成熟,就用蓝衣社取代复兴社。
人比形势强,最终由于蒋介石的间接干预,蓝衣社计划基本等于没有掀起什么浪花。
而当时的英美驻华记者却不管这些,他们与今日相比,业务能力并没有太多变化。向来也是喜欢搞一些二手新闻,然后再传回国内,尤其是专注猎奇、新鲜的事务。至于真假,基本不核实,因为如果核实出来是假的,一篇到手的新闻又浪费了。
由此,他们一嗅到平津地区的中日文报刊上出现了“蓝衣社”的字眼,就纷纷往国内发送电讯和长篇报道,大肆渲染一番蓝衣社。
于是,国际上就把蓝衣社当成了复兴社,甚至只知有蓝衣社,而不知有复兴社。
这一乌龙事件也影响到了国外的汉学家,一些大量依靠二手信源的历史学家便出了岔子。比如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就只讲蓝衣社,只字不提复兴社。
费正清、费玉清,傻傻分不清
(图:豆瓣APP)▼
参考文献:
1.李邦勋,本刊资料.军统局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J].文史月刊,2014:52-55.
2.高华.力行社的成立时间及组织层构考释[J].民国档案,1991:117-121.
3.刘敬坤.复兴社的全称是中华复兴社吗?[J].民国春秋,1998:41-42.
4.汉邦.复兴社特务处[J].民国春秋,1996:11-13.
5.干国勋. 蓝衣社 复兴社 力行社[M]. 中华书局, 2014.
6.沈醉. 沈醉回忆录 我的特务生涯[M].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0.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秋影随风/ 图虫创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