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日,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表了一篇关于人类寿命极限的研究论文。来自新加坡和美国的科研团队,基于对数转化比例的全因死亡率模型建立了一种衡量人体衰老程度的新指标DOSI,即动态生物体状态指标。
在连续数个月对54万名来自英美俄的志愿者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自我修复能力开始下降。当人类达到80岁时,其恢复健康的时间是40岁中年人的3倍。而当人类寿命达到120岁—150岁之间时,人体各项机能的自我恢复能力将达到临界值,即便是人们一直保持健康也没有遭受重大疾Bing,人也会死亡。
01 “人体革命”来临
如果还有人在幻想着“长-生-不-老”,那么你在看到上述研究结果的时候,就应该早点丢掉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过有个好消息是,这项纵向研究为分析人体机能衰退过程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突破口。科学家们可以根据这种新方法,来评估生物学上的机能衰退过程。此举能够精准定位人类的生物年龄在生命周期中的坐标,从而确定抗老干预措施的效果,打开“人-体-革-命”的大门。
近 日,谷歌生物技术企业Calico公布了能干预人类身体机能衰退的ABBV-CLS-7262物质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声称这种物质能够3天逆转小鼠大脑老化。
Calico是谷歌在2013年投 资15亿美元成立的生物技术企 业。负责领导ABBV-CLS-7262研究项目的是2014年拉斯科医 学奖获得者彼得沃尔特。
沃尔特表示,随着人体的年龄增长,我们体内一些蛋白细胞会发生老化损伤,这会导致我们自身恢复人体器官的能力降低。而研究团队通过外源性补充ABBV-CLS-7262物质来介入小鼠的大脑老化,发现干预后的老年小鼠大脑中存留的“垃圾”会被清除掉,使其快速回到年轻时的水平状态。
Calico的创始人Arthur博士对这个项目十分看好,他表示这项试验目前正在进行I期临 床试验,如果后续顺利,他们预计会在10年的时间里将其投入市场应用。
02 技术百花齐放
随着人类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大量的抗老研究在这几年来备受人们关注。在《柳叶刀》《科学》《细胞》《自然》等知名学术期刊上,这方面的论文研究已经多达上万篇。因为这项技术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还在2020年将抗老技术和人工智能发现分子、量子优越性等技术并列为“全球十大具有突破性技术”。
和谷歌实验室研究的ABBV-CLS-7262师出同门的是,同样以外源性补充人体所需物质的Wlnad,也是生命科学的一大热门。这是哈佛实验室大卫辛克莱在研究人体健 康因子时,发现的一种控制人体机能衰退速率物质。
和ABBV-CLS-7262不同的是,这种物质的作用十分广泛。其促进产生的健 康因子(NAD+)掌控着人体将近一半的代谢机制。因为这一重大发现,大卫辛克莱和pony马、杰克马一同登上了《时代》杂志2014年度具影响力的百人榜单。
相比于谷歌的闭门造车,Wlnad的研究遍布世界各国。那些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早早就推动了Wlnad的临床试验。例如人口老龄化特别严重的日本,在今年就联合哈佛大学一同公布了该物质的临 床 试验结果。
得益于大规模的临 床 试验,如今的Wlnad已经成功商业化,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以“莱特 维健”为主的Wlnad,不仅在欧美东亚地区大受追捧,还在今年的J-東季中狂欢里,以黑马的姿态成为了大健 康 领域中的热门。
除了风头正盛的Wlnad和ABBV-CLS-7262,来自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研究团队也在近期公布了其研究结果。他们发布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地生物学家和普通民众的热议。
Haim Cohen研究团队发现,通过提高SIRT6基因表达,就能够有效延长小鼠模型30%生命周期。这一机制是SIRT6基因能够通过增加肝脏糖异生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增加人体健 康 因子的从头合成。健 康 因子的从头合成促进脂肪组织释放甘油,维持了老年 人类的人体能量稳态,延长人类的生命周期。
此外,表达SIRT6基因后的小鼠,还表现出了痴呆、xue液等与年龄相关问题的显著改善。
03 结语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什么会衰 老的问题对人类来说或许将不再是秘密。无论是通过外源性补充还是基因表达,越来越多的人类开始享受到抗老技术带来的好处。或许在这个世纪出生的人类宝宝,都有可能活到百岁。你期待这场即将到来的“人体革命”吗?
相关论文: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618876v
https://www.calicolabs.com/press/calico-and-abbvie-share-update-on-early-stage-clinical-program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pjamd20162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0-00298-z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3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