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递天使”王顺友:一匹马,一个人,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

传递温度与价值,关注我不走丢,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读书文史。

文 | 读书君

“伟大见于平凡,崇高源于质朴。”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匹马,一壶酒,一个人,就是一段悠悠长路征途。

中国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的山很高,路很崎岖,而有个人,在这个地区,迎朝阳,送晚霞,历风霜,受雨雪,踏过千山万水,跨过雪域高原,一走就是20年。此人就是王顺友,一个感动中国数千万人的邮差员。

在漫长的20年岁月里,他用双脚在木里藏族自治县这片热土上跋涉出了26万公里,长度相当于地球6圈,重走长征21回,如此壮举,堪称世界邮政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01

1973年冬天,8岁的王顺友还是一个幼嫩的孩子,什么都不太懂,但是有一件事却让他记忆犹新。

一天深夜,父亲拽着马瘫倒在家门口,因为得了雪盲症,眼睛什么都看不到了。父亲是共和国的第一代邮使,常年奔走在高山雪域上,厚厚的积雪,反射着强烈的阳光,让他的眼睛受到了巨大的损害。

家人着急给他找来了草药煎煮,用热气给他洗熏蒸双眼,一遍又一遍,终于让他看到了一丝光亮。

清晨,他又开始往马背上捆邮件,倔强地要走,不顾母亲劝阻,他说:“县委的文件,没能及时送到,全乡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

那时,年幼的王顺友,第一次意识到了邮件的重要性!

1984年,19岁的王顺友,子承父业从当乡邮员老父亲的手里接过了邮差的“担子”,成为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一名普通马班邮路乡邮员。自此,茫茫大山,漫漫邮路,多了一个年轻人。

父亲望着年轻的儿子,再三叮嘱:

“一不能贪,二不能丢,三不能脏,四不能慢。”

儿子认真地点了点头,就像一个懂事的大人一样。而他或许也不曾想到的是,这一默然的“许诺”,一干就是20年。

02

木里,中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境内峡谷纵横,高山绵延起伏,地势险恶,光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大山就有20多座。多年来,当地的百姓通信方式多为烽火,口传,人递。直到解放,仍不通电话,不通公路,邮件传递只能靠人力。

对于早已习惯于在大山居住生活的人们来说,仍觉得生活并不容易。对于要常年行走在高山雪域,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年轻邮差员而言,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王顺友从父亲手中接过马缰绳,开始了一个人的“长征之旅”。

1999年,王顺友开始负责从县城,到白碉乡,三桷桠乡和倮波乡几大乡邮件的投递工作,而这条邮路往返360公里。要在苍茫的高山雪域中如此长距离跋涉,注定要艰苦。

王顺友一个月两个邮班,一个班次来回就需要耗14天时间,每个月有28天几乎都在徒步跋涉的路上:翻越高山、穿过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跨过峡谷,一路险象环生。

而在这过程中,时不时还需要经过当地人谈之色变的“九十九道拐”。这里抬头是悬崖峭壁,透过悬崖望天,天空刺眼得让人眩目;而低头便是滚滚江水,波涛汹涌。

一路前行,犹如过天梯,其陡峭程度,正如人随马后,马粪直接掉落在身上一样。有些地方必须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稍不留神,就摔下山崖。

人烟稀少,环境恶劣,还要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这对于经验丰富的王顺友的老父亲而言,都时常免不了要受伤。对王顺友而言,更是如此了。

尽管王顺友每次走得都格外留意,但终究还是没能避免意外的发生。一天,在送邮件的路上,一只野鸡突然飞出,惊吓到了马,而马的后腿一踢,踢到了王顺友的肚子上,肠子被踢破,王顺友浑然不知,只觉得剧痛。霎时间,王顺友面色苍白,痛到瘫倒在地。

那是一条荒无人烟的邮道,除了原有的一些老马帮,十天半个月不见人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只能强忍着疼痛,在许久过后,艰难地站起来,扶着马继续前进。

连续走了数日,疼痛每日俱增,他强忍着疼痛,将手中的邮件送完出去,那时已经是九天过后。当他被老乡架到医院时,人已经奄奄一息,命悬一线。

腹腔满是脓血,大肠严重受损,已经粘连,再晚些时候过来,命就没了,医生感叹道。在长达4个小时的手术后,王顺友挺了过来,只是落下了终身残疾,一截肠子被剪去。

躺在病床上的王顺友,有些担忧,这身体还能继续赶邮路吗?然而,身体有所恢复后,他又重拾了工作,继续送邮件。

03

某一年,白碉乡出了一个女大学生,这对那个穷乡僻壤的乡里人来说,是一件大事。然而,白碉乡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一般通知书从7月份开始寄出去,从城里寄发下来的通知书,经过数日之后才转到王顺友手里。

大凉山路并不好走,王顺友为了能够及时将通知书送到女孩手里,兼程赶路,最后终于赶到了女孩家,那时,已经是8月份。

当他满心欢喜地以为可以将通知书交给女孩的时候,却被告知,女孩在男方家里,当天,恰好是女孩结婚的日子。

对乡里的女孩来说,大学录取通知书有多重要,不言自喻。为了能亲手将录取通知书交到女孩手中,他几经周折找去了男方家。

女孩看着王顺友,当场愣住了,她没曾想到,自己真能考上了大学,为此当被家里人安排了婚事时,她并未拒绝。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她困顿了,是结婚还是选择继续上学?

男方家里人看着突然“闯”来的“不速之客”,顿然火大,眼看着女孩结婚的念头动摇,男方家里人开始迁怒于王顺友,并试图将其赶走。而娘家人劝说女孩放弃读书:“女孩迟早要嫁人,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

王顺友听着,更加着急,说道:

“你们让娃自己选择,她都那么大的人了,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是爱多管闲事,只是觉得村里出个大学生不容易,不应该轻易放弃,读书机会难得。我是没有读书的机会了,但是女孩有机会,一个走出大山,改变大山的机会……”

女孩看着满身沾满泥土,一身疲倦的王顺友,感动不已。这个跟她毫不相干的人,却从大老远翻山越岭赶过来给她送录取通知书,劝她去上学,这是何等的负责和正直?最后,王顺友的好心换来了回应,女孩和家人商量着上完大学,毕业后再结婚。

可以说,王顺友给当地老百姓带去的不仅是邮件,更是希望。

04

王顺友有个称号,叫“王大胆”,在邮路这条道上,他几乎是将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了。在这条邮路上,他走得最多的是高山、峡谷,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大多数时候,他根本找不到夜宿的地方,只能随地休息,又或是在岩石底下、大树底下、草地上、山洞里搭个临时帐篷睡觉。

一路上,从海拔四五千米到1千多米,气温从零下十几度到飙升到40多度都有,有时他被冻得直哆嗦发抖,有时他又热到汗流浃背。对他而言,短短一天,一周就可能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除了严寒酷暑,还有雨季,也同样让人头疼不已。下雨天耽误赶路行程,更加大了行路的风险。下雨空气潮湿,衣服潮湿,地面潮湿,既容易让人感冒生病,又容易使人和马打滑摔跤,稍有不慎,可能危及生命。

那么多年来,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饥一顿饱一顿,风餐露宿,不畏艰难险阻,将一封又一封信,一件又一件包裹投送到每个乡里人手中,从没有误过一次班期,没有丢过一封邮件。

然而,和艰辛比起来,王顺友更怕孤独。有时候,走在路上,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平时自己忍不住蹦出一句话,都能把自己吓个半死。

行走在漫漫长路上,他最希望能碰到个人,但是越是期盼越是失望,有时候他盼人盼花了眼,总觉得前面引来了一个人,但是走近一看,不是枯树,就是黑不溜秋的山石。

孤独寂寞让他无比煎熬,但是纵然如此,他也只能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为这就是工作,一份平凡普通却充满使命感的伟大工作。

为了排遣孤独,他时常和骡马说话,要不就选择唱山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唱什么就唱什么。然而到了夜里,点燃篝火,在万籁俱寂的山里,他会时常想起家,想着想着就落泪。

不过,这份邮差工作虽然很苦,但是他却觉得做得很值。多年来,他一直坚信:

“乡邮员是我的本职工作,再大的苦也要忍,不能给党丢脸……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也要快乐。”

为此,在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一个朴实的男人,牵着马儿驮着邮包默默前行的形象,成了当地百姓的温暖守候。

05 写到最后: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反问,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或许,就像王顺友一样!

没有豪言壮志,没有惊天动地,路途漫漫,甘苦自知。

一个人,一匹马,一壶酒,孤独地行走在大凉山那片崎岖的路上,渴了喝几口山泉水,饿了啃上几口糍粑饼,困了睡山洞,无边的孤独可以把他吞没,崎岖险峻的道路,可以把他的骨头摔断无数次,然而他却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二十年。

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到两鬓白发的男人,王顺友用无声的行动践行着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

2021年5月30日,56岁的王顺友,因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然而,昔人已故,但是他的名字却永远刻在了大凉山的土地上,更刻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中。

诗人臧克家曾说“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王顺友,俨然是后者。

他用一个人的力量,照亮了周围的人,用行动照亮了大凉山,照亮了整个社会。在如今这个悄然萌生各种“一切为利谋”的思想时代里,他的精神显得如此熠熠光辉!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是一种美德,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