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偶入养蜂人家,同居十五年,后代都不咬她,真是柳仙显灵吗?

黑龙江有一个养蜂人,从不养蛇。2006年,房子里爬进来一条蛇,她怕得要死,用棍子进行驱赶,没想到过两天这条蛇带着伴侣回来了,这一呆便是15年却从未咬过她。目前,大蛇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0条,小蛇数量不计其数,她们在同一屋檐下,有时候蛇更是和她睡在一起。

传说东北有五仙,“胡黄白柳灰”,其中柳仙(又叫常仙)指的是蛇。因此有人说这是柳仙显灵,真是这样吗?

蛇喜热

蛇是一种冷血动物,体温会随环境变化。能生存在黑龙江地区的蛇往往都是佼佼者,具有更强的耐寒性与适应性。养蜂人刘玉平遇到的松花蛇(王锦蛇)就是如此。在无毒蛇中,王锦蛇在长势上仅次于先天热带优势的蟒蛇。

图:全球大多数较大的野生、非入侵蟒蛇分布

热带终年高温,热带蛇的体温较高,身体代谢水平高,所以长势快,个头大。例如:地球上现存最重的蛇——亚马逊森蚺,它完全不需要冬眠,一年四季都在旺盛的生长。

高纬度地区,蛇冬季处于低体温状态,代谢水平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命体征,所以只能躲在洞穴中冬眠。王锦蛇分布很广,南方的王锦蛇最长可以长到2.5米,东北的王锦蛇则是1.7米,这就是地区气候差异产生个体生长差异。

如果在气温低的时候,有一个物体持续向外释放适度的热量,且蛇知晓这个物体不会伤害自己,你猜蛇是会靠近它,还是远离它?

为什么住在人类家?

刘女士描述:这些蛇每年四月份来,在屋顶内进行繁殖,七月份带着下一代离开,第二年下一代也会过来繁殖,就这样一代代积累,蛇越来越多,似乎把小土房当作了“娘家”。土房子位于黑龙江八五四农场,在原北大荒内。这里原本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不过随着人类开荒,动物的栖息地被压缩,食物减少,因此很容易与人类发生交集,特别是繁衍期。

王锦蛇会在低温即将到来的之时,开始减少捕食,躲到人际罕见的地方,准备冬眠。在四月份春暖花开,交配的季节苏醒,回到农场,因为农田里的鼠、蛙等动物为繁衍后代提供能量。不过,四五六月份,黑龙江的夜间经常会很冷(低于20度),蛇必须找个遮风保暖的地方。这才找到了刘女士家,也有网友说这是蛇的家,刘女士可能是“拎包入住”的后来者。

为什么不咬人,还主动一起睡?

王锦蛇,平时看起来较为懒散,动则凶残与霸道,大多数蛇看见它都会绕道走,因为它饿起来连同类都吞是个捕杀好手。不过,王锦蛇无法吞下人类,对攻击人类浪费能量得不到回报。只要人类不去招惹它,它会一直懒散着。

或许是蛇发现刘女士只是进行躯赶,没有进行攻击,所以在找到伴侣之后又回来了,因为它急需一个温暖的港湾进行交配。刘女士则决定将它们留下来作伴。

一来,蛇平时生活在屋顶与天花板的夹层中,与室内相隔。二来,没准儿过几天就走。没想到这一住就是15年,而且规模逐渐壮大。它们经常在刘玉平的棚顶活动时弄出各种动静,不过刘玉平已经习惯了。一开始家人、朋友不理解,后来知道这些蛇并不咬她也就慢慢接受了。

刘女士在这些年中逐渐与它们熟络了,逐渐敢触碰它们。它们在夜间寒冷的时候就会通过房子的孔洞进入房子,甚至爬到炕上。这个过程就像你很冷需要找个封闭的房间或热源,冷血动物更是如此,所以她(它)们睡在了一起。

每天早上刘女士起来,它们就自觉地下床溜出屋,回到棚顶,有一条两条小蛇“赖床”,刘玉平会说一句:“我的小蛇还有一条没走呢。”只要刘玉平一出声,小蛇也就爬出去了,似乎这些蛇能识别刘女士的声音。其实这只是声音与震动让蛇醒了过来,热源离开了,而且天亮了外面温度也升起来了,蛇就离开了。

养蜂人帮助蛇的同时,蛇也在帮她看守蜂场。蜂场容易招来老鼠,连蜂带蜜一起吃,但刘玉平的蜂场,老鼠根本不敢靠近。附近的人知道她“与蛇同居”同样不敢靠近。至今为止,刘玉平仍然蜂飞蛇舞,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