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
字数:1947,阅读时间:约8分钟
编者按:很多读者都对排队枪毙战术有所了解,这种战术是建立在线列战术时代枪支的命中率极低的基础上的。有意思的是,燧发枪时代的命中率甚至比起火绳枪时代甚至又大幅下降,比如有些网络小说作者常引用的一个梗,拿破仑战争时的法军射击命中率远不如戚继光麾下的戚家军。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天才的军事家戚继光对火绳枪兵的命中率是有很高要求的。
他在《练兵实纪》中记载:“惟有火器,是我所长,但火器又有病痛。且如三千军一营,便一营都是火器,不过三千杆,临时必下四面营,每面只得六百杆,况一营决无此多,又不敢以六百杆一齐放尽,思以何为继。只得分为五班,每班不足百杆。临阵之际,死生只在眼前,人人面黄口干,心慌手颤,或将铅子先入,或忘记下铅子,口原是歪邪大小不一,铅子原不合口,亦尖斜大小不一,临时有装不入口者,有只在口上者,有口大子小临放时流出者,有将药线捻不得入,用指引唾而捻者,而将火线灭了者,此类皆放不出,已有二十杆矣。放出高下不准,润湿不燃者,又有四十余杆。得中者,不过二十余杆。内有中其腿及马腿,非致命所在,又不能打他死。其中他致命处而死者,不过十数人。夫以敌数千人冲来,岂打死十余人,可使之走乎?是如今我与诸君还未出门,还未见敌,先已算输了。”
当时的北军鸟铳(火绳枪)兵在敌人接近至100步时开始射击,命中率仅有百分之二十以上,致死率仅有百分之十几,这就让戚继光很不满意,认为操练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然而,比起使用前装燧发滑膛枪的线列时代欧洲步兵,明军使用火绳枪的命中率可以说极高了。
拿破仑战争时,最著名的两种燧发枪是英国的Brown Bess和法国的1777年型,分别装备反法同盟和法军的步兵。根据火药的燃烧情况,两者子弹的枪口初速在150-300m/s之间。虽然他们的子弹在 300米处还有杀伤力,但在100米的距离上,普通步兵基本不会向单个的人射击。套用英军的话就是“在200码外打中士兵的子弹没有一个是瞄准那个人的。” ( 关于拿破仑时代燧发枪命中率的具体问题,冷兵器研究所曾发表过多篇文章进行分析《火枪加刺刀,就让十八般兵器跪下唱征服!欧洲“一招鲜”咋练成?》。其实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差)
这么看起来,燧发枪的命中率比起火绳枪还极大退步了。然而,“天下武功,惟快不破”。燧发枪的高射速使得枪手在敌人到20米时还有机会射击,也没有必要如同火绳枪那样分为数队轮番射击,火力密度极大增强。而且刺刀的普及更使得燧发枪兵能够在敌人到达面前时,不需要依赖长矛手和剑盾手保护,而是可以自行用刺刀与敌人肉搏。
▲杉谷善住坊
实际上,火绳枪经过高强度训练,确实能够达到极高的射击精度。在战国时代的日本就出现了大量著名的铁炮大家,也就是狙击手,还出现了大量铁炮学武功流派。如有「可射落飞鸟」称号的“甲贺第一火枪高手”杉谷善住坊,就是其中翘楚。虽然此君在刺杀织田信长时不幸失手,并被擒获处死。
但纵使如此,戚继光军事改革,和100多年前欧洲大胆查理军事改革一样,仍存在过度超前的问题。即太强调火器的作用,而无视了火器在当时射速和威力远远不够的事实,试图以士兵的训练程度来弥补。然而对于训练程度的高要求,就会导致军队维持费用指数级上升,火绳枪的操作本来就十分繁琐(比火门枪和燧发枪都繁琐得多),再提高训练度,那么士兵的供养成本和奖励经费,将成为朝廷难以承受之重。
事实上,明朝末期的火绳枪兵仍然有着冠于当时的训练度,而李氏朝鲜受戚继光练兵法的影响,也组建了小规模的极为优秀的火绳枪部队。后来李氏朝鲜火枪手甚至被清王朝看重,被抽调到黑龙江流域对抗哥萨克。但由于过度依赖火器而缺乏足量能够肉搏的强兵(明朝后期确实也有少量能够顶着后金交叉火力冲锋的优秀近战步兵,但比例太小),明军和朝鲜军都常常顶不住后金军的决死冲锋,一旦被后金重骑兵重步兵贴脸,便会束手被害。漫长的训练过程,则使得损失的精锐火绳枪手很难恢复。
缅甸人一向以军无纪律,训练极差著称。但清缅战争时,缅甸燧发枪手仍凭借高射速给予清军极大杀伤,【攻缅之役,满蒙兵不服水土,病死者多;绿营兵有闻枪炮声即股栗窜伏者】。可见燧发枪的射速完全可以弥补其精度低下的不足。但是乾隆皇帝以燧发枪造价高于火绳枪,命中率却不如火绳枪,还需要消耗更多火药为理由,在清缅战争之后仍然坚决拒绝推广燧发枪。事实上,燧发枪在节省士兵训练成本方面,所节省的经费远大于其在制造上增加的开支,而随着清王朝的日益腐朽,其火绳枪兵的命中率也无法保证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曲墨封,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