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和峨眉山有什么渊源?

几乎每年都会去峨眉山,不为佛前磕头,只为心中欢喜。

这欢喜的范畴便有些随心所欲的意味:或许是洗象池高张的峨眉月,或许是息心所栖息的鸽子花,或许是金顶上一场四月的飞雪,或许,是舍身崖畔一次不期而遇的佛光…

珙桐花开

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理想,在高低起伏的峨眉山上,寻踪那个在金庸笔下充满玄妙与离奇的峨眉派。

在郭襄绝望的等待里,感悟青灯古佛下青丝化雪的寂寞,也许也是大彻大悟的觉醒。

无论是《倚天屠龙记》的郭襄还是灭绝师太,周芷若乃至《笑傲江湖》的金光上人,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身怀绝世武功。

在这峨眉仙山之上,武术,从来都不是秘密。

追究峨眉武术的起源,与阅读金庸所带来的快乐殊途同归。峨眉武术,起源于先秦,成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集道、释、儒等文化于一体,纳百川于一炉,吸天地之灵气,令世间无数英雄遐思、向往。

而峨眉武术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一个叫司徒玄空的人身上,他又被称为白猿祖师。

峨眉山山高林密,云雾缥缈,此所谓地灵,适合隐居。山中猕猴成群,司徒玄空心无旁骛,与灵猴朝夕相处,模仿灵猴动作,自创出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这算是峨眉山与武术的最早结缘。

峨眉刺

那以后,仙山如磁,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武林高手在此潜修。经过千年演绎,形成了今天内涵丰富,独具一格的武术流派。

忘记小说的虚无与臆想,峨眉武术可用“五花八叶”来形容。

何为五花?

“五花”是根据流传区域峨眉武术所分的五大流派:黄陵派、青城派、点易派、铁佛派、青牛派。

哪八叶?

“八叶”指峨眉武术八大门派,即赵、僧、岳、杜、洪、化、字、会。

峨眉山高大险峻,凡人难至。峨眉武术历代讲究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因此,江湖有云“少林功夫传天下,峨眉武术不出门”。

到峨眉行走,有一条专门的武术路线,让有兴趣一窥峨眉武术端倪的朋友能得偿所愿。

峨眉武术行

从报国寺出发,行到中峰寺,路径绵延20华里,荟萃峨眉山文化之精华,在这条路上,山景清奇,更有佛、道、儒、武文化在此交织融合,用心体悟,说不定就参悟出一门绝世武功。

虽然江湖已远,金老仙去,但大侠的梦始终在人间缠绵,在心上盘旋。

报国寺

国术起点报国寺,香烟袅绕峨眉拳。心中有锋芒,步履稳如山。

报国寺为明光道人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建于伏虎寺右之虎头山下,原名“会宗堂”,表面是儒、释、道三宗汇合之意。

但光凭这个名字,就透着一股浓浓的江湖气。联想到金庸《笑傲江湖》里的明光道人,这里至少在早些时候,是武术交流的绝佳平台。

离开报国寺,逶迤到达来凤亭,或许,亭中抚琴的背影,是周芷若?越漂亮的女人越不可信,张无忌的教训在清山绿水间,已经落叶归根。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身本事,唯爱无敌,唯爱脆弱。

伏虎寺、善觉寺、雷音寺,山中禅院,次第排列,龙虎争鸣,千年有声。习武之人,亦道亦僧。

当有灭绝师太在此巡逻,斩心中邪祟,灭绝世上奸恶。

再往山上走,纯阳殿现身。潇洒仗剑的纯阳真人吕洞宾于此修道。

纯阳殿海泼一千余米,寺周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环魔幽静宜人。殿前不远处有一“普贤石”,相传是普贤登山时休息处。离纯阳殿几百米的山口处有慧灯寺旧址,在此处抬头可见金顶,悬崖峭壁,离天咫尺。

神水阁

拜谢心中八仙,拾阶而至神水阁。

或有心无尘埃,兰质蕙心的郭襄掌门,在此添香入盏,拈花微笑。

居江湖以远,离尘世不近。便在心上以一阳指与降龙十八掌切磋,学周伯通的左右互搏。

神水阁旁守神水,不为凄婉的顾影自怜,而是守一个陈拓老祖赐予的福寿绵延。

并无刀光剑影,也无江湖风波,顺风顺水,便到达中峰寺。这里被誉为中华武术的发源地。

勒石中峰

中峰寺是历史上峨眉山佛教文化沉淀最丰厚的地区之一。这里景色秀丽,石阶蜿蜒。高僧辈出,人才荟萃。

中峰寺晋朝为道观,名乾明观。北魏时明果和尚降伏蟒蛇有功,庙中道士承师学佛,遂改观为寺。因地处白岩中峰之下,故名中峰寺。

中峰武术,伏妖降魔。其底蕴悠扬,传说众多。如果金庸、古龙在这里安排“华山论剑”,肯定不会违和。

峨眉山千年云雾,消融了传奇江湖,远去了断蛟刺虎,模糊了刀光剑影,唯有千古魅力,不世风光,依然流传。

而峨眉武术,金庸经典,却总在不经意间被人想起,让人怀念。

有机会去趟峨眉山,不为习武,为心中永不磨灭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