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楼在哪里,跟王之涣有什么关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喜欢唐朝,就像恋爱一样,甚至不需要寻找理由,反正就是喜欢;喜欢《登鹳雀楼》,自然是要亲自到山西去走一趟,那里有唐朝的龙兴之所太原,有传奇的晋商,有上演《西厢记》的普救寺,有神秘的五台山。对于一个总是愿意在路上去寻找自己的人来说,山西不是生产煤炭的地方,而是,找到自己梦幻的所在。

山西风光

到鹳雀楼先到山西永济市,一般会先游普救寺,再把蒲津渡与鹳雀楼连在一起游览。我普救寺都没去,直接先转去了鹳雀楼,坐2路车。

鹳雀楼入口

下车后走到鹳雀楼入口,入口有座重峦叠嶂的假山,称为三十三天,也不知道为什么。

跨进景区大门,深吸一口气,让唐朝的情绪在心里酝酿:这个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群星璀璨,圣仙鬼都做了诗人的仆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李商隐,太多太多的诗人,他们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浪漫深情的文化基因,让中国人以一种优雅自信的姿势,站立在世界的前列。

在这些诗人中有一位也许很独特,他叫王之涣,除了六首诗之外,史料上几乎找不到他的踪迹。在此刻我站立的这个地方,千年以前,这个低调的诗人曾经来过。

王之涣的千古名篇

与高适、岑参、王昌龄合成边塞四诗人的王之涣,当年就在这里,挥毫写就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是中国孩子必学的作品。它用字简单,运词朴实,却意境深远,广为传唱。

这座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楼体壮观,风景秀丽。是唐朝的文人墨客最喜欢登高怀远,挥洒文思的地方。所以,鹳雀楼墨迹淋漓,风骚入骨。是一座被诗文堆起来的雅楼。

一位叫畅当的过客,在这里写过一首也叫《登鹳雀楼》的很有现场感的诗。

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这也真是气势恢宏,当得上千古绝唱了。可惜,王之涣的风头太劲,连王之涣都在文史资料上寂寂无名,可想而知,这位叫畅当的朋友注定无名了。

还有位边塞诗人李益,也在鹳雀楼做了《同崔玢登鹳雀楼》,诗中纵论古今,更留下了令人拍案叫绝的“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的充满哲理的句子。

前方鹳雀楼

跨石拱桥通过鹳影湖,就站上了楼前广场。疾步行走,巍峨的鹳雀楼就一览无遗地呈现在眼前。

鹳雀楼近景

眼中的鹳雀楼估计比王之涣他们登临时更为雄伟高大,它是2002年才在原址修复开放的仿古建筑,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一层主题千古绝唱和大唐蒲州盛景,二层悠远流长(华夏根祖文化),三层亘古文明,四层黄土风韵,五层旷世盛荣,六层极目千里,使盛唐的氛围和华夏文明得到充分展示。

我对蒲州历史兴趣不大,对有关王之涣的传说倒兴致勃勃。关于王之涣最有名的趣闻轶事,大概就是“旗亭画壁”。楼内一层正好有这幅壁画。

旗亭画壁

王之涣与好友高适与王昌龄经常在一起浅酌低吟。一次,三人在洛阳一家叫旗亭的酒楼聚餐。隔壁有群歌女也在以歌会友。

于是,王之涣提议赛诗,谁的诗被演唱得多谁就是No.1,都说文无第一,在朋友面前就无须谦虚了。

歌女唱起的第一首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紧接着,第二位唱起了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畴昔探云奇,登临赋山水。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第三首歌女唱的是王昌龄的《长信怨》。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就尴尬了。还好,终于有歌女开唱王之涣的诗歌,还是这群歌女中姿色最佳的一位。她唱的是《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就是这首诗,被历代文人奉为七绝之首。凭这诗,高适和王昌龄认了王之涣为第一,也不丢脸。

看过旗亭画壁,便一直埋头向上,登到鹳雀楼最高处,去体会诗人当时极目远眺的意境。

登高望远

我是没那份灵感与才气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此大气的境界的。但我希望在这极目远眺中,看见那道新旧唐书中均未记载的诗人的身影。他是王之涣,他仅存的六首诗歌,每一首都是浩如烟海的所有唐诗中散发着异彩的佳作。历史以另一种更加永恒的方式记录下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