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剑御箭!李白的剑术竟然是孔子亲自传下来的!

大家都知道李白剑术高超,传说为大唐第二。但是如果我要问李白剑术究竟有多高,学的是什么剑法,他的师承是谁,估计也就没人知道了。

其实李白的剑术传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东周以降,王纲解纽,城头变幻大王旗,各路豪杰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秦王嬴政的军队眼看很快就要踏入燕国境内,燕太子姬丹心急如焚,于是派遣荆轲和秦舞阳入咸阳刺杀秦王,行釜底抽薪之计。

荆轲本来的搭档并非秦舞阳,而是一“客”。此客由于没有准备好,来的有点晚,结果太子丹等不及,要求荆轲和秦舞阳匆匆上路,于是功败垂成。那么此客是谁?人们都不知道,有说盖聂的,有说狗屠的,其实都不是。

大家忽略了一件事。荆轲献给秦王的是一张督亢地图。督亢是个地名,住着一个姓督的宋国贵族。督氏与孔子祖上孔父嘉是世交。孔父嘉被杀后,孔氏残存血脉跑到鲁国,督氏为了免受牵连,也跑到了燕国避难。

孔子剑术大成之后,派人前去督地切磋技艺,也算圆了祖上世交之谊。派出的这个人是自己一个学生,鲁国贵族党氏的庶孙,姓仉(zhang)。仉氏和督氏后来世代联姻,以仉督为姓,独传两姓合创的以剑御箭之术,就是说对方的箭射过来,剑手可以用剑将来箭斩断。这门武术世代家传,不传外人。

荆轲等的这位搭档,就是仉督氏后人。由于这门剑术是独门家传,为了不使这门技艺灭绝,该仉督氏后人就需要急切物色一个可以传承技艺的族内门人亲自教授。因为谁都知道这一去肯定有去无回,用荆轲话说,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不成功肯定成仁。或者说成功了也会成仁。没想到收徒之事未完,太子丹督促太急,荆轲一怒之下成行,于是宏图霸业顿成梦幻泡影。

仉督氏闻知荆轲失败事,叹息不已。

仉督氏的这套剑术传到隋朝末年,没办法传了外姓人。

隋末这一代传人名叫督君谟,只有十八岁,终日只晓得练习剑术,对谋生技能一窍不通。因此落魄于沟壑之间,终日以给人帮佣做长短工甚至为奴勉强过活。此时一位慧眼识珠者看到了他,名叫王灵智。

王灵智也是隋末一位风云人物,后来成为唐高祖李渊的贴身护卫。此人早年网络江湖豪杰,从一些江湖人物口中得知督君谟有这一门独家技艺,于是身携巨资,来到当时已被称为范阳的督亢,找到督君谟,倾心交接,日与逶迤,二人成为生死之交。

当然朋友都是交来利用的,否则交你何用。督君谟也不是愚钝之人,何以不晓其理。二人交往三年之后,督君谟开了口,我知道你是来跟我学剑术的。我可以教你三年,至于能学到那个份上,就看天意了。

于是“视其所能,倾其所有而与之”。

三年之后,王灵智剑术大成。以后的故事婆娑迷离。

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写道:“隋末,有督君谟善射。闭目而射,应口而中。有王灵智学射于谟,以为曲尽其妙,欲射杀谟,独擅其美。谟执一短刀,箭来辄截之。唯有一矢,谟张口承之,遂啮其镝。笑曰:‘学射三年,未教汝啮镞法。

这里就要说说仉督氏这门独家剑术究竟是什么。

自古打仗,一般都是远距离的武器优越于近身武器,所以长枪作为手臂的延伸一直居于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主要地位,而弓箭则更在长枪之上。

孔子的箭术当然是世人共知的高。他曾经说过射箭的最终目的:中鹄而已。不在于力道有多强劲。力道再强,射不中都是然并卵。此后,孔子周游列国,几经生死,于是苦心孤诣,创造出了以剑御箭的剑术。

王灵智后来也教了两个徒弟,一个姓裴,一个姓韩。他也跟师父督君谟学了一手,主教姓裴的箭术,主教姓韩的剑术。裴氏不懂剑术,韩氏不懂箭术。

唯一两门技艺都掌握了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李白。

李白先跟裴家后人裴雯学习箭术。裴雯的剑术和箭术都很高。年轻时跟着幽州都督孙佺北伐奚人,被奚人困在一个小山上。奚人以游猎为生,最擅长的就是射箭,这次准备拿他当活靶子,把他射成刺猬。裴雯毫不慌忙,下马拔剑,乱箭迎刃而断。奚人大惊,解围而去。

裴雯后来当了北平太守,每天出去射虎为乐,甚至一天射死三十多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当地父老对他大大摇头,你不行。你射死的这叫彪,不是虎。

裴雯大怒,那你给我弄只虎我来射。老人于是找到一座山,跟他说,里面就有虎,你去试试。裴雯横剑立马,雄赳赳气昂昂,果然遇到一只虎,个头不高,步伐阑珊。看到裴雯,伏地大吼,顿时山林失色,周边为之一暗,裴雯胯下马吓得软成一团,不敢动弹。裴雯双臂无力,差点拉不开弓。

虎与彪的区别在那里?虎有虎气,彪没有。

不过幸运的是老虎并没有为难他,吼了一嗓子走了。

裴雯从此不再射虎。

裴雯最出名的当然不是这些,而是在街头剑术表演。大家也就知道他在街头卖过艺,于是大唐第一剑术高手就这样诞生了。

书上是这么写的,裴雯“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毫厘不失。观者千百人,无不惊栗”。

简单点就是说,能够把剑扔的很高然后再用剑鞘接住。

这门手艺说穿了还是以剑御箭的皮毛。

裴家也只学到这点剑术。

李白听说了裴雯的箭术后,前去拜师学艺,裴雯倾囊以授。当然有人会说,难道他不怕李白学会了射死他。这就不是笔者所能揣测的了。或者就是不怕吧。

李白的箭术有多高?他学会之后听说师父在北平射虎吃了瘪,于是决意前往幽州替师父报仇雪耻。他在《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一诗中吹牛道: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
不仅一箭射死两只虎,而且一箭还射死两只雕。

因此当时有三绝,李白的诗歌,裴雯的剑术,张旭的草书。

这三样都是用来表演给人看的。

李白学箭大成之后,想跟裴雯学剑,但是裴雯拒绝了。我的剑术看上去很美,可惜不实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推荐你一位师父,你去学一下,不要说是我让你去的。

他叫韩准,是韩门后人。他的剑术才是你所需要的。

二十年后,李白辗转找到韩准,告诉他,我已经跟裴雯学了箭术,特来跟你学剑。

韩准一听,二话没说,倾囊相授。并且告诉他,不可外传。

李白遵守了师训,对于自己的剑术师承只有一句诗忽隐忽现:韩氏信豪彦。

这句诗是说韩氏一族很讲信用,豪气干云,德才兼备。但是其中细节鲜为人知。李白为何对韩准有这句评价?因为李白告诉了韩准自己已经学了箭术,但是韩准不为所忌,继续教授李白剑术。所以李白说他是个德才兼备的美士。彦就是美士的意思。

那么韩准的剑术奥妙在那里?原来剑法的关键在于身法。辗转腾挪之间杀敌于一瞬。外人不晓得这种身法,一辈子学不会韩氏剑。

李白居于四川期间,给自己量身打造了一把镔铁冷月宝剑,称为青莲剑。这把剑初始为他家一位丁零族的仆人在战阵上拾得的一把枪杆,后来打造成宝剑。

镔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马士革钢,或乌兹钢,原产于印度地,南北朝时传入我国。唐代惠林禅师曾言此铁“以诸铁和合”,造出的宝剑极其锋利,可以“吹毛透风”。唐人元稹也写诗道:金刚锥透玉,镔铁剑吹毛。可见镔铁乃是铸剑的上好材质。

李白对自己这把宝剑爱不释手,曾在一首名为《暖酒》的诗中极力赞叹了这把剑的材质之美:热暖将来镔铁文,暂时不动聚白云。拨却白云见青天,掇头里许便成仙。

李白为何给自己的宝剑起名为青莲剑?因为李白常常在莲花旁边舞剑,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了李白人性中的高洁和傲骨。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于莲花湖畔。

至今犹有青莲剑,其莲花型护手一直流传至今,可惜李白剑法不传。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陶唐。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