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欧洲贵族掀起了一场巨蟒风。德国动物商人卡尔·哈根贝,1000英镑重金悬赏9米巨蟒,现今其价值高达250万。随后很多人纷纷效仿,时至今日,依然无人问津。也不知道民间传闻中的那些大蛇都躲哪去了?
19米长的“桂花”
2006年,印尼动物园发布一则消息:在苏门答腊岛原始丛林中,捕获一条网纹蟒,体长14.85米,重约450公斤,身体最宽的地方直径更是达到了0.85米,取名“桂花”。
动物园还宣称:原本桂花是19米,但体内的鹿骸太久没消化发“臭”了,导致桂花局部发生了溃烂,为了防止扩散,便截断了4米多。
图:泰坦巨蟒1比1模型
消息一出,科学各界都惊呆了,史前巨蟒也就15米。此前,该记录保持者“毛毛”,体长7.5米,是条圈养的网纹蟒,这还是“大鱼大肉”惯出来的。
饥一顿饱一顿的野生环境中,桂花竟然达到了毛毛的两倍。如果这是真的,气候、生物、地质等领域将有大量研究被推翻(后面会具体讲)。
真“桂花”
不过,当大家组团到达动物园,隔窗一望,第一印象:绝非14.85米。便开始对园长软硬兼施,最终园长同意放一个人进去近距离观察。观察者进去不久,突然从兜里掏出卷尺,但桂花蜷着身子,几次拖拽下并不配合,只测了个大概,估算不到7米。
动物园眼看被识破,强词夺理道:最近游客太多了,桂花精神与胃口都不太好,小了一圈。观察者非常无语:你减肥会变瘦,难道身子也会变短?最终园方承认为了引流夸大了桂花的实情。不过,观察者事后并没有发表声明公布桂花的真实长度,因为他也只是大概估算。目前还有很多“百科”还将“桂花”列为世界上最大的蛇。
世界上最大的蛇
实际上,7米左右的桂花已经不小了。常规野生网纹蟒长度在1.5~5.5米,净体重5~70kg,6米以上的网纹蟒很罕见。爬行动物学家博阿迪(Boeadi)带领团队长期驻扎在苏门答腊岛,遇见的网纹蟒超过1000条,6米以上的也没超过5条,其中最长的达到了6.95米,体重59公斤。
在更早的科考数据中,最长的野生网纹蟒麻醉后测量数据是7.1米,体重65公斤。当然,要是论体重,亚马逊森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在科考记录中,虽然最大的亚马逊森蚺只有6米,但体重达到了113公斤。
如何成就大蛇?
蛇是一种终身生长的动物,大多数巨蟒,前15~20年属于高速生长期,后期也会缓慢增长,只要活着就可以一直长。不过,寿命较长的蛇也就30~40年寿命,还会受气候、食物等条件的制约。
巨蟒头几名:网纹蟒、森蚺、缅甸蟒、非洲岩蟒都分布于赤道附近。因为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体温较高,体内酶的活性就较高,身体代谢更快。冬天气温低,很多地方的蛇,代谢水平只能让它们处于“死不死,活不活”的状态,它们会冬眠,缓慢增长,所以高纬度地区的蛇都长不大。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终年高温,蛇冬眠时间较短,高速生长期较长,比如森蚺从不冬眠,所以热带地区常出巨蟒。
泰坦巨蚺
远古泰坦巨蚺就是在5500万年前的“极热事件”中诞生的。当时,恐龙灭绝不久,空出了大量生态位。在万物复苏的过程中,地球突然“发烧”,大量动物难以适应,纷纷让位。
对于蛇、鳄、龟等冷血动物来说,这就是风口。持续增长的高温推动着它们的身体高速增长,没有恐龙的制约,它们横扫八荒,轻松占据了大量主流生态位。
图:脊椎骨,大的是泰坦巨蟒的,小的是网纹蟒
泰坦巨蟒更是强中强,体长15米,体重达到1吨,以半吨大小的鳄类、龟类为食。由于身型庞大,移动摩擦力太大,速度缓慢。巨蚺只能生活在水中,依靠浮力来抵抗重力,而水中较大的食物就是与它同期崛起的鳄类与龟类。
一味地贪大未必是件好事,恐龙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环境巨变,最先灭亡就是体型较大的动物,因为它们所需的能量最多。幸存下来的往往都是弱小的动物,因为所需能量小,而且它们过惯了被顶级掠食者踩在脚下,瑟瑟发抖的日子,习惯了恶劣的生活环境,也就意味着更容易抵御风险。
当然,这个道理只有人类才知晓。当泰坦巨蚺称霸后,地球上已经没有任何物种可以制约它了。它们便跟着温度的脚步不断“得寸进尺”,就像一根紧绷的橡皮筋,完全沉浸在高温的狂欢之中,丝毫看不见自己的极限所在。随着温度继续攀升增大体型,使得它们身体内部就像盖了一层巨厚的棉被,极易聚积大量热量却不具备温度调节能力,只能依靠物理降温,最终被活生生地热死了。
地球出现极端的高温,而且刚好恐龙覆灭,生态位空置,这才有泰坦巨蚺的昙花一现,仔细想想传闻中的巨蟒可能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