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夏商时,绿松石是“神玉”的文化
春秋时,绿松石是“礼”的文化
秦汉时,绿松石是权利与财富的象征
明清时,绿松石还是艺术的载体
时至当代,总说弘扬玉文化
弘扬些什么?
作者:曹红星 名称:《观音送子》
尺寸:145*193*40mm 净重:1067.32g
“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刘禹锡《乌衣巷》里的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用来形容当今绿松石收藏再合适不过。
绿松石文化是中国文化里历史“最”悠久,底蕴“最”深,流传“最”广的文化,用这些“最”来形容玉绝不是夸张,各个文明时期都留有玉石作为历史的印证,这比任何历史书籍更有说服力。
如今,大家都在讲玉文化,凡是举办各种与玉有关的活动,无论展览还是售卖,都一定会打出弘扬玉文化的旗号。
那么,在当代社会生活背景下的玉文化是什么呢?你要弘扬,又弘扬什么呢?
作者:曹红星 名称《一片冰心在玉壶》
尺寸:230*105*35mm 净重:856.98g
绿松石文化是什么?
实际上,在历史长河中,绿松石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不是一种静止凝固、永远不变的定义。
举例来说,春秋战国的绿松石文化就是“礼”的文化。到了秦汉,“礼”的概念趋于消失,绿松石的权力象征、政权的标识意义被凸显,财富的概念逐渐增强。到了明清,绿松石的宗教意义已消失,绿松石成了权力的标识,但同时也是艺术的载体,有着鲜明的艺术品特征。
而到了当代,绿松石不再代表权力,不再代表神权,不再代表“礼”,甚至不再代表财富……那么当代的绿松石到底是什么?
作者:曹红星 名称《五子贺寿》
尺寸:182*106*55mm 净重:805.75g
精神需求
马未都说,对玉的的崇拜实际上是人们寻求内心的安宁,从物质上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玉的文化,实际上早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有没有买玉,有没有戴在身上,玉文化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它影响着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如道德,气节、修养等等。
玉对国人的重要性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它的开端就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在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只有一件事,就是吃。当时人们是无法理解诸如闪电、打雷这样的自然现象,内心非常害怕!他们以为打雷就是天上的神发怒了。
因此,玉,从一开始就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需要,不像其他珍宝是随着生产力提高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些珍宝凭借着奇货可居而显得贵重,如钻石,它的价值仅仅体现在稀缺性。
玉文化最终要落到具体的玉的原料与作品上,也是通过收藏行为来体现的。而玉的收藏,一定与钱有关,但不是简单的买卖,要收藏到好的东西并不是仅仅靠钱就能解决的,而且对于收藏来说,过程比花钱重要得多。
作者:曹红星 名称《月下独酌》
尺寸:125*165*50mm 净重:690.64g
藏玉藏什么?
花了钱,“蚀了米”会有痛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又不同于真正收藏过程中的体验。收藏是快乐与痛苦交错的过程,也会发生打眼,不可避免地交学费,但这个过程是一个提升自己文化、品位与鉴赏能力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个普通的收藏者成长为一流的鉴定高手,某一领域的专家,充分享受收藏带来的种种快乐——知道了,懂了,这才是人生的享受。反之,没有文化的购买,实质就是一个花钱的过程,其快乐变成了占有的快乐,也因此背离了收藏应有的内涵。
所以,藏玉藏的是什么?收藏实际上追求的是一种文化境界,这是核心内容,玉文化的追求意义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