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头亚洲象一路北迁的现象,成功地让大象这一物种成为了近期人们关注的焦点,大象行进的过程中,频频破坏农田、毁坏设施,但由于大象数量较多,无法实施麻醉,人们只好采取用食物引诱的方式等引导大象,从而尽最大可能减少因野象带来的损失。
不过大象一路北上“逛吃逛吃”,网络上也掀起了一次狂欢,不少主播为吸引眼球,一路跟随在大象的后头,捡食大象吃剩的食物;不少自媒体从业者科普大象的各种知识点,也因此传播了一些谣言,比如:大象是没有汗腺的,无法靠自身散热,需要经常泡在水里洗澡,才能降温,它的栖息地也必须要有茂盛的丛林。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大象是仅次于灵长类的,陆生最聪明的动物。不同时期,人们测量动物的智商方式方法也不一样,曾经人们以大脑的尺寸比例来衡量智商,后来又以结构的复杂度来衡量,而目前来说,最为科学的方式就是测量脑中神经元的数量。
或许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衡量方式变得更加科学,但就以现阶段而来,测量神经元数量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
神经元是基本的信息处理单元,数量越多,表明处理信息的能力就越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智商越高。
根据研究显示,成年人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数量大约是160亿个,黑猩猩有60-70亿个,狗平均是5.28亿个,大象有56亿个,这么聪明的一种动物,难道还无法解决散热吗?开个玩笑,下面我们来言归正传。
大象家族
大象的栖息地必须要有茂密的丛林?最好的反驳点就是世界上存在生活在草原上的大象。大象是一类动物的统称,严格来说,可以分为亚洲森林象和非洲象,而非洲象又可以分为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大象家族。
象科是长鼻目唯一幸存的科,已经灭绝的成员还有猛犸象、直牙象、乳齿象等。从它们的生存状况来看,亚洲象和非洲草原象都是濒危,而非洲森林象则处于极危的等级。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生物,其中又以非洲草原象体型最大,成年雄性平均体重为6吨左右,雌性略小一些,为3吨左右,最大的成年雄性记录为10.4吨,肩高3.96米。
其次为亚洲森林象,成年雄性平均体重为4吨,雌性为2.7吨,与非洲森林象相比,亚洲象雌雄之间的体型差异显得不是那么明显。
非洲森林象是现存三种大象里面体型最小的,成年雄性肩高为2.4-3米,雌性为1.8-2.4米,体重普遍在2-4吨之间。
这次云南长途旅行的主角是亚洲森林象,它们曾经的分布范围很广,几乎占据了整个亚洲南部,但在栖息地丧失、破碎化严重,以及被偷猎等因素的影响下,亚洲象的分布已大不如前了,仅在印度西部、尼泊尔北部,苏门答腊岛南部等少数地区有分布。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也仅限于云南省。
亚洲象所生活的栖息地,多为热带常绿林、湿润落叶林等植被茂盛的森林区域,但并不代表它们只能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在灌木丛、次生林、耕地、草原上,它们也能生存下去。而非洲草原象,其栖息地基本上都是稀树草原,所以说大象的栖息地,并不一定就要茂密的森林。
大象散热的方式
人们之所以觉得大象的栖息地一定要有茂密的植被,主要原因就是觉得大象没有汗腺,怕热,事实上大象作为一种在地球上炎热地区生存了这么久的恒温动物,早已演化出了一整套的散热方式。
它们喜欢在水里洗澡不假,但它们更喜欢在泥浆里打滚,因为泥浆里打滚不仅仅可以降温,还能除寄生虫、防蚊虫等。
我们仔细观察大象的皮肤,会发现十分粗糙,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褶皱细纹,这些褶皱能帮助大象更好地散热。
文首说过,大象是一种没有汗腺且体型庞大的动物,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又是比较炎热的,为了应对这一困境,它们演化出了充满褶皱的皮肤。比起光滑的皮肤来说,这些褶皱能够更好地藏在水分,蒸发的时间也更长,所以大象在一次弄湿了身体之后,皮肤褶皱上的水分在长时间蒸发的过程中,会不断带走热量,以此达到散热的目的。
不同的象由于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身上的褶皱多少也不一。亚洲森林地区,比起非洲大陆来说要凉爽许多,所以在三种大象里面,亚洲森林象相对来说要“光滑”一点,身上的褶皱没有非洲象那么多。
而非洲草原象,由于栖息的环境属于非洲稀树草原,缺乏大型植被覆盖,气温较高,这就意味着平日里它们需要通过褶皱散发的热量更多,所以非洲草原象身上的褶皱细纹,是三种大象里面最多的。
一旦缺乏水源,或者大象的皮肤变得光滑,那么它们就有可能因为体温过高而热死。
不过褶皱的作用也是两面性的,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大象更好地散热,另一方面又因为这些褶皱处通风不佳,容易滋生细菌或者寄生虫,从而使得它们更容易感染皮肤相关的疾病。
大象的表皮较厚,一般的蚊虫奈何不了它们,但褶皱处为了更好地散热,却比较薄,而这些地方,往往成为蚊虫攻击的目标,这个时候,为了防止蚊虫,大象就需要经常在泥浆里面打滚了,用湿冷的泥浆去包裹这些褶皱。
所以即便是大象没有汗腺,它们也有很好地散热方式,因此栖息地不一定需要茂密的森林,但水源一定要充足。
(关注我,看有趣有料的动物知识。)